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粮食部门实行两线运行是粮食流通体制的重大改革,而搞好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财务分开、单独核算,是这项改革成败的关键,必须认真做好。本文结合钦州市粮食部门的实际,作初步探讨。一、明确财务分开核算的内涵和目的按钦州市目前粮食财务现状和问题,我们理解,两线运行的财务分开核算,包括这样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政策性业务单位和商业性经营单位的财务分开,单独核算;二是政策性单位内的政策性业务与附营业务财务分开,单独核算;三是政策性业务中的中央政策性费用与地方政策性费用分开核算;四是商业性经营单位承担的政策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健全粮油政策性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粮油政策性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推动粮食部门附营业务的健康发展,国家已制定(关于粮食企业政策性业务资金和附营业务资金(简称两类资金)彻底分开的实施方案)(讨论稿)。政策性业务资金与附营业务资金彻底分开的前提条件是政策性企业与附营企业的真正分开,但在现行粮食生产状况和粮食流通体制下,政策性企业及其附营业务从机构、人员、资产等方面彻底分开,附营业务资金从农业发展银行中分离出来有很大的难度。一、操作上的困难1、粮油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受影响,国家宏…  相似文献   

3.
一、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特征(一)从两线运行体制转变为国家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体制。我国粮食流通近几年一直实行将粮食部门承担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分开的两线运行体制。政策性业务包括国家定购粮、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收购、进出口、储存、批发、调运和军...  相似文献   

4.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从今年元月1日起,粮食部门已经遵照“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财务账目分开”的原则,进入新的粮食流通体制和新的管理体制的运行。从目前一些地方的运行情况来看,尚比较正常。...  相似文献   

5.
朱文连撰文认为,我国初步形成了一套新的粮食流通体制,其基本内容:一是在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下,市价与定价并存;二是以国有粮食部门为主渠道的多渠道流通;三是以省长“米袋子”负责制、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储备制、粮食风险基金制等形成的保障制度;四是以全国性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区域性市场为骨干,以农村初级市场为基础的粮食市场体系;五是把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分开的粮食部门两条线运行机制。从总的方面说,这种流通体制还处在不完善的阶段,是过渡性的体制形式。从已走过的路程看,今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  相似文献   

6.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许多其它方面工作的配合与支持。但国有粮食部门自身则必、须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主动准备,主动改革,迎接新挑战。一、要千方百计搞好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和经营管理1.必须加快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步伐。要按照“两条线”运行的原则,将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彻底分开,逐步减少政策性业务的数量;按照“四分开一并轨”的精神,积极推行政策性业务代理制;对不承担政策性业务的企业,要按照中央“抓大放小”的精神,本着优势互补、资产合理重组,搞活现有存量的原则,在核清国有资产、理清债…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实行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的分离。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全社会粮食流通进行管理,要与粮食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不参与粮食经营,不直接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活动。”长期以来,国有粮食部门一直是政企合一的系统,政企不分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明显弊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务院作出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长期以来粮食系统政企合一的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真正行…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粮食两线运行改革方案如期完成从国家粮食储备局获悉,作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全国粮食部门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两线分开运行方案目前已9,期完成。全国粮食部门实行两线运行,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项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措施,目的是为加强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搞好粮食总量平衡。自国务院今年7月确定粮食部门实行两线运行以来,各地粮食部门在抓好粮油收购和稳定市场粮价的同时,积极制定两线运行实施方案,各省成立由体改、粮食、财政、银行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结合当地粮食生产情况,讨论修改方案,协调政策。各地财政…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央指出,要按照政企分开,储备和经营分开,中央和地方责任分开,新老挂账分开和完善粮食价格的原则(四分开一并轨),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改革。这与两线运行存在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两线运行与四分开一并轨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当前粮食部门实施两线运行的现状如何?怎样推进四分开一并轨的改革,提高两线运行的质量,本文仅联系现行粮食购销一些实际情况,试谈几点粗浅看法。两线运行与四分开一并轨内在要求的一致性其一,笔者认为四分开一并轨其核心是要把储备和经营彻底分开和完善粮食价格机制。这个内容、国务院国发[1994132号…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以来,粮食部门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粮价的中心工作,积极推进粮食改革,努力搞好粮食购销,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作出了贡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逐步向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粮食流通新体制迈进。1994年,在总结粮价放开、经营放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国家加强了对粮食的宏观调控。1995年粮食工作全面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明确了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粮食事权,同时粮食部门建立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两线运行的机制。1996年,建立中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保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和良性循环,加快粮食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强国家对粮食的调控能力,按照中央和省政府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粮食部门必须将附营业务从收储企业中分离出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真正达到企业分设,业务分开,人员...  相似文献   

12.
对粮食经营“两线运行”机制的认识汤标中随着粮食放开经营后,针对粮食市场出现的波动和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决定粮食经营实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业务两线运行机制,业务、机构。人员彻底分开。这是粮食购销体制深化改革,保持粮食经济活动正常运转的重大举措。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端,和近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对国外粮食管理和经营的有益借鉴,促使我们选择“四分开一为主”的粮改大思路。所谓“四分开”是:中央和地方粮食事权分开;政府职能和企业经营分开;粮食储备和经营分开,国家粮食储备和地方粮食储备分开;粮食新、老挂帐分开。所谓“一为主”是: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第一,中央和地方粮食事权即粮食责任分开建立以统一粮政、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工协同为基本框架的中央和地方粮食事权分开的体制,是对传统粮食流通体制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中央的…  相似文献   

14.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四分开一完善",即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粮食财务挂帐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这不仅是对几十年"大锅饭"体制的彻底打破,而且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粮食流通体制的客观要求。那么,"四分开一完善"后如何确保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笔者略述浅见。一、以"四分开一完善"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为做好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实现封闭运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一是随着政企分开,粮食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实施下岗分流,减人增效和再就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我国.粮食生产在较高的起点上又增产235亿公斤,达到4900亿公斤,但是,粮食企业亏损却与日俱增,1996年全国粮食部门亏损300亿元,相当于历年累计亏损500亿元的60%。粮食生产形势好,粮食经营却困难,固然原因很多,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滞后,却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为此,国家决定加快流通体制改革步伐,逐步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机制解决粮食资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粮食部门应该抓住这个机遇,为粮食企业的振兴与发展,培育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一、政企分开,将粮食企业营造成为合格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以来,国家对粮食工作极为重视,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它不仅为国有粮食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而且给振兴粮食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国务院明确提出国有粮食企业实行两条线运行机制,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粮食经营实行政策业务和商业性经营两条线运行机制,业务、机构、人员彻底分开。可以说,这是国有粮食企业在深化改革中的一次重大改革步骤。实行两条线运行机制,它不同于机构改革中的政企分设。政企分设是行政机关与企业的分离,而两条线运行是政策业务和商业经营的分离。粮食部门政企…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有粮食企业一直是我国粮食流通中的主体,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从1995年国有粮食部门实施“两条线运行”以来,由于没有把“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真正分开,没有找到“政策性”与“商业性”的最佳契合点,使政策性业务没有真正体现和落实政策,商业性经营没有真正按价值规律经营,造成了国有粮食企业的困难处境。政策性业务没有真正体现和落实政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粮食政策不配套。国有粮食企业实施“两条线运行”以后,有关配套政策未能跟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粮食政策与粮食收购、销售、调拨、储运等各…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部门一直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不仅要从事粮食行政管理,更主要从事粮食收购、保管、加工、运输、供应等具体的经营行为,承担确保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的社会责任。在改革开放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进程中,这种角色定位仍然没有什么改变。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要求,国家和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业指导,其管理对象由过去的国有粮食企业转变为全社  相似文献   

19.
金锦福撰文认为,实行粮食经营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两线运行后,要求粮食财务核算面对政策性业务公司和经营性公司两个系统,进行各有特色的财务和核算。政策性业务公司应着重抓好储备粮、军供粮、限价供应(类似以往的平价)粮食以及其他政策性业务的核算。商业性经营公司在财务核算方面应注意:抓企业的规模经营与规模效益;坚持批零分开核算;坚持独立运行、独立核算;加强企业内部核算和管理。实施两线运行,必须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配套措施,一是要有健全的国家粮食财政补贴管理机制;二是金融体制改革要有利于促进粮食部门实行两条线…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粮食流通体制是经典的垄断模式。国有粮食部门作为政企合一组织,一直是市场经营主体,其他所有制企业经营粮食受到各种限制。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传统垄断模式背离市场规律,必将更多地引入竞争机制。我们认为,垄断竞争模式是切合实际的粮食流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