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研发团队在研发运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威胁,其知识网络极有可能出现衰变的现象.通过分析虚拟研发团队知识网络的衰变类型及影响因素,建立燕尾突变模型并合理地给出模型中虚拟研发团队知识网络的衰变判据,直观描述出受关系雏度因素控制的虚拟研发团队知识网络突变式衰变过程,从而有利于对虚拟研发团队研发行为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逐步引入高管团队特征变量、CEO变动变量、CEO变动变量与高管团队特征变量交互项对因变量研发投资及技术创新绩效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EO变动对研发投资和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CEO变动可以部分调节高管团队特征对研发投资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高管团队持股与年龄异质性与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两职合一与研发投资显著负相关;任期异质性和教育程度异质性与研发投资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每位总经理都有自己的思路,通常也会搭建自己的管理团队。可为什么周亮还要继续延用老团队?周亮这样解释:"南京依维柯本身就做得很好,没有必要换。我认为跃进的个体也都很优秀,现在南京依维柯整合跃进后,可以用南京依维柯的管理思维去带动、引导、影响跃进,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市场化运作意识。"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研发团队内部知识的交互对于创意产生的机理,通过构建概念模型,研究知识螺旋对研发团队创新创意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内部社会资本的调节效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分层线性分析,基于274份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一方面,知识螺旋显著积极影响研发团队创新创意产生,并且知识表出化、知识结合化、知识内在化及知识社会化分别积极影响创新创意产生;另一方面,内部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在知识螺旋与创新创意产生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各不相同,结构社会资本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而认知社会资本和关系社会资本显著正向调节知识螺旋对创新创意产生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研发团队创意产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入团队冲突作为中介变量,建立起异质性、冲突和团队绩效的关系模型,通过对企业中108个研发团队的实证分析,探讨了团队异质性对研发团队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关系冲突在社会属性异质性和团队绩效间发挥中介效应,任务冲突在信息异质性和团队绩效间发挥中介效应,而价值观异质性直接对团队绩效产生负面效应.最后结合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明家高管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但发明家高管团队的创新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整理分析2008~2020年A股战略性新兴企业高管团队的研发经历数据,深入探究了高管团队研发经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团队中有发明家高管以及发明家高管的人数占比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实质性创新和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异质性分析得知,这种促进作用在小规模与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发明家高管团队通过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提升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研究结论从人力资本结构优化角度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为员工利益着想,凝聚团队力量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在员工基本、合理的利益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员工就会“知足者长乐”,认可和热爱集体,团队才能发挥整体功能的作用。每位员工都依靠工资生活,让员工有活干、多挣钱,是车间的义务。因此,他们在分配任务时,对所有的员工一视同仁,不搞徇私舞弊,尽力公平公正、平衡、周到,让员工满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OLS 回归分析方法, 利用2017 年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截面数据, 研究了资本结构与研发投入的关系以及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 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企业资本结构对研发投入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高管团队的性别结构会加重上述抑制作用; 高管团队的年龄结构、 任期差异将会显著缓解这种抑制作用; 而高管团队受教育程度对两者关系无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了若干优化高管团队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问及中通客车近几年取得快速发展的原因时,孙庆民着重提到了中通客车的两个团队:技术团队和营销团队。在团队建设方面,中通客车不断壮大研发团队,在营销团队主动引入淘汰机制,使得热情、高效、专业日渐成为这两个团队的标签。"中通客车的技术团队现在共有260余人,4年前,仅有120余人,4年时间增加了一倍多,并且拥有12名博士和74名硕士。通过这几年的打造,中通技术中心实现了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中通  相似文献   

10.
国网河北沧州供电公司按照“铸造金牌创新团队,打造精品创新成果”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打破创新成果研发瓶颈,提高了创新成果研发数量,提升了创新成果研发水平,开创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新局面。助力创新团队发展,形成创新主力一是健全制度,从组织上保证创新团队的成长。公司编制印发了《沧州供电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保证创新团队管理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充分发挥创新团队的联合攻关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团队,把创新  相似文献   

11.
每位企业家都懂得,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事实上,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够建立起这种核心竞争力。由于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困难。 一般来说,公司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品的复制。即企业可以批量地做产品,包括研发体系、服  相似文献   

12.
高科技领域科研型班组的成员,个个都是知识英才,如何把这些英才聚合为一个整体,发挥出团队的力量,这正是高科技班组管理的重要工作。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军品研究室,坚持以提高员工技术研发能力为抓手,提高班组团队协作能力,摸索岀一条凝聚知识英才的团队协作管理手段。正是在团队协作的推动下,洛轴军品研究室在我国高科技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及核工业等领域都有他们研制的轴承在转动。  相似文献   

13.
丁彩玲山东如意集团执行总裁以丁彩玲为主要领导的山东如意集团开发团队与武汉科技学院共同研发了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该技术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纺织行业又掌握了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创技术,对传统纺纱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都形成突破。  相似文献   

14.
徐剑军 《中国石化》2013,(10):52-53
"做银催化剂研究工作,不踏踏实实埋头工作十年以上是出不了成绩的。"银催化剂开发团队负责人张志祥教授经常这样告诫年轻技术人员。"十年磨一剑"。当年读这首诗时总觉得这不过是诗人夸张的手法罢了,而今天,在北化院燕山分院就有这样一支研发团队,40年坚持从事乙烯环氧化用银催化剂的开发研究工作,那就是被评为中国石化创新团队的银催化剂研究和应用团队。  相似文献   

15.
特别报道     
《纺织服装周刊》2011,(15):16-18
专家学者谈东华大学化学纤维研究所所长胡祖明专利避免了同行不必要的猜忌最初我们是做民用纤维的,从原料到装备、从技术到工艺都是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  相似文献   

16.
新日本石油集团的研究开发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日本石油集团由日本石油集团与三菱石油集团1999年合并而成。集团组织架构中的开发部、中央技术研究所、其他专业研究所、新能源(事业)本部和新产品事业部构成研发组织的核心层。新日本石油的研发机构根据公司的情况和特点,结合公司的战略,制定研发方向和研发活动的原则,形成自己的研发运作方式。其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是针对日本企业协调性和团队意识比较强的特点而构建起来的,具有特色,方式灵活,主要按技术领域进行管理。新日本石油实行产、销、研一体化的发展,注重提高研发效益,重视对技术的评价试验,重视和强调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与客户的互动中进行项目的研发。新日本石油的研发事业的发展情况也反映了当今产、销、研一体化和注重提高研发效益的世界研发活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牛方 《中国纺织》2021,(3):92-93
一直以来,在纺织整个产业链条上,化学纤维都是科技高地,研发难度大,技术门槛高,原始创新难……一支科研团队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是更久的积累与沉淀才能攻克一个技术堵点,研发出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纤维产品。近年来,随着中国纺织行业整体科技创新从"跟跑"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时代,中国化纤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也一路奋进,取得诸多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遭遇全线溃败的国产手机厂商,3G 时代的机会在哪里? 3G 时代的日益临近,让国产手机厂商变得既兴奋又忐忑不安。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中兴通讯的基地上,一幢几十层高的大楼正在建设当中,为了尽早完工,工人们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手机事业部是中兴通讯在上海的最大部门,最近一段时间3G 手机的研发队伍迅速扩张, 已经占到了整个研发团队的1/3。由于  相似文献   

19.
分类广告     
北京创源服装设计制版工作室本工作室是一家专业为服装企业提供:品牌策划研发、雅宝路男女棉服款式开发,内外贸服装款式设计、制版、推版批量加工的专业团队。品牌策划研发: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为企业做整季男女服装策划。设计研发方面:有着对国际、国内时尚流行把握准确,市场把  相似文献   

20.
软件公司的人力资源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为活跃的要素,也是软件公司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本。本文从软件企业家、项目经理和研发团队三个方面对软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思考,特别是对目前软件公司中研发人员业绩考核存在的六大困境及破解的方法做了详细的研究。这种研究成果不仅对软件公司研发人员业绩考核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对所有创造性劳动工作者(包括高校科研队伍)的业绩考核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