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土地问题与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土地问题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城市土地开发问题多、土地供求矛盾尖锐的时期。城市、开发区大量圈占土地,浪费土地现象触目惊心(1)城市用地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31个特大城市土地弹性系数达到2.31,即城市用地的增长速度是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2.31倍。(2)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人均用地面积10年增加了6平方米,每年平均增长0.6平方米;20世纪90年代10年中增加了22平方米,人均用地增幅是20世纪80年代的3.5倍。(3)经济技术开发区圈占的土地更是惊人。截止到2004年…  相似文献   

2.
<正>一腊月里的最后一天,母亲走了,走得很安详。像一株植物完成了她神圣的使命,以一粒种子的饱满形式回归了大地,静静地躺在泥土的怀抱里。母亲一生珍爱粮食,远远超过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她说,没有粮食哪有生命的存在。母亲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生人,在东北农村的山沟沟里长大,山村土地贫瘠,生活艰难度日。家中兄妹八人,母亲是长女。听母亲说,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大雪封山一个月,人进不来出不去,与世隔绝一般。二舅从小体弱,身上又无衣保暖,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梳理总结国内外土地生态学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文献总结法。研究结果:国际土地生态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世纪后期的土地生态学的萌芽时期,二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以土地类型研究为标志的早期发展时期,三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以土地生态评价研究为标志的土地生态学近期发展。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蕴含着丰富的"土地生态"思想,中国现代土地生态学的早期研究集中在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方面,以后逐渐向土地生态评价方向发展。系统开始土地生态学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伴随着国际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土地生态承载能力评价、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等研究逐渐发展起来。研究结论:从国土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推进中国土地生态学发展要树立土地"能力提升"和"功能发挥"的观点,发展土地生态评价技术方法体系,推进全国土地生态监测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土地一直是农民的命根子。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土地有深刻的依恋情结。作为第一个食螃蟹者,南海人清楚地记得,发韧于20世纪90年代初那场土地制度创新风暴带来的震撼和喜悦。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字资料和访谈记录,全面、细致地描述和总结20世纪80年代中国土地经济学复苏、发展与繁荣的过程与成就。研究方法: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经济学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复苏之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繁荣期,主要表现在:各高校陆续开设土地经济学课程,一大批学者专门从事土地经济学研究,相关论文出现在各大期刊上,专门的土地经济学研究机构、地区性及全国性土地经济研究会陆续创设,一批土地经济学教材正式出版,专门的土地经济期刊开始刊行,并翻译、影印出版了国外土地经济学名著。研究结论:20世纪80年代土地经济学者的开拓和探索奠定了土地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坚实基础,新一代研究者应继承前辈的创新精神,在完善研究机构、振兴学术团体、打造学术期刊交流平台、编写高水平教材等方面多做努力,续写土地经济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正>土地发展权的提出,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目的出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耕地退化、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滥用等突出问题的应对与管理。而后,美国、法国相继设立该权利。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但时至今日,仍囿于土地发展权的概念、归属等方面的探讨,鲜有对权利属性作深入分析文章或观点。基于此,笔者通过英美法土地发展权模式的分析,从理论上定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动态分析闲置土地研究基本特征,挖掘闲置土地研究热点演进路径。研究方法: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闲置土地文献及其参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1)自20世纪90年代始,闲置土地研究不断涌现,已成为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闲置土地国际合作研究日益紧密,多学科交叉研究特征凸显;(3)从研究发展历程看,20世纪90年代闲置土地研究兴起时,研究主题为探讨闲置土地的不良社会经济影响;进入21世纪后,闲置土地综合治理成为研究热点;近5年来,生态改造研究主题倍受青睐。研究结论:闲置土地研究热度未来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生态治理研究将在今后一段时期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成像光谱技术及其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世纪80年代出现并于20世纪90年代蓬勃兴起的成像光谱遥感技术已经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代表了遥感定量化的发展方向。成像光谱技术提供的连续窄波段成像技术,使它在地质填图、精细农业、资源调查等定量遥感应用中具有极大的潜力。土地动态监测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研究成像光谱技术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成像光谱技术及其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并对利用成像光谱技术进行土地动态监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出现面积急剧扩张、土地利用粗放和郊区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在保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健康发展,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农业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工作起步较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已经出现通过仲裁解决承包经营纠纷的模式。《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后,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定物权化,全省开展了以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为主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工作,及时化解了大量承包经营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带来了土地管理事业的春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社会主义土地管理工作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土地实行的是按部门分散多头管理的体制.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对土地实行了有偿使用与城市土地市场的开放.伴随着土地的有偿使用,在城市建立了土地市场和土地督察制度.改革开放催生出土地管理的新时代,带来了土地管理事业的春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地》杂志伴随共和国土地管理事业的脚步已走过了20年的风风雨雨,正以勃勃生机展现在世人面前。算起来,我和她相识也有6个年头了。1996年8月,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成为土地管理战线上的一名新兵。虽说仍从事文秘工作,但隔行如隔山,急于更新知识、转变行话、开阔视野的我,就与《中国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土地》是我的良师,是她教会了我转行后如何写作。她那很强的指导性、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翻箱倒柜找来前几年的《中国土地》,如饥似渴地吸吮知识的琼浆,每天晚上宿舍的灯都亮到深夜。为了…  相似文献   

13.
土地复垦在20世纪50年代末称为造地复田,新时代的土地复垦内涵已变得非常丰富,但时至今日,人们研究和关注最多的还是矿区土地复垦。而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有了土地评估和土地估价师,1994年5月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成立。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通知》,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要求评估中介脱钩改制。同年9月1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土地评估机构与  相似文献   

15.
<正>东北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由于长期高强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蚀,导致土地退化,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为掌握"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实施情况,调研组围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调研。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地规划与管理的作用,为了改善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相关部门先后引入了土地资源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土地规划与管理能够显著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有力保障。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在实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给土地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会对土地造成破坏,而降低土地利用率。因此,土地规划作为土地  相似文献   

17.
理解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变迁逻辑对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户特别是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梳理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变迁过程,探讨不同年代农户家庭经营的特征差异,揭示中国农户家庭经营不断融入工业化、现代化和大市场的总体趋势与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农户家庭经营从自给自足向市场化的要素购买和产品出售转变,农户通过运用以现代机械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产要素,大幅提升了要素配置效率和经营收益,但小农经营是中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农户家庭劳动力兼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土地要素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呈现集中态势,土地制度变迁产生的产权激励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经营转入地为主的农户家庭的土地规模远大于近百年前农场的平均规模;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通过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或扩大土地规模来优化家庭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的配置,进而出现农户家庭经营的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层面的产品多样化并存。本文还讨论了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研究发现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制定的土地潜力分级,还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提出的《土地评价纲要》,抑或我国21世纪初开始的农用地(耕地)分等,都是对土壤之于植物生长(尤其是作物生产)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当前,农业农村部门进行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自然资源部门开展的耕地质量分类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土地包干到户(家庭承包经营),其历史意义可以与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相媲美,都可以大书特书。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的,发动农民群众起来分地主的土地,属于反对封建制度的范畴。包干到户是农民的创举,把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土地包给农民耕种(实质是土地还家),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是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在全国农村发展起来的,属于拨乱反正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舒万 《农家之友》2009,(10):57-58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在化学灌浆的基础上首创的,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我国,80年代在水利工程中获得推广应用,90年代国际承包商在二滩工程和小浪底工程完成的高喷防渗幕墙,设备精良、技术先进、工期短、质量好,带动了我国高喷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