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提出意味着碳规则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该机制能否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尚未可知,但其实施必然会对中欧贸易投资关系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活动。分析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以及中国在欧盟直接投资的现状可以发现,碳边境调节机制在短期内对中国在欧盟直接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但从中长期看,或将加大中国企业在欧盟投资规模,改变中国在欧盟的投资布局,并促使能源领域投资转向新能源。基于此,中国应从国家和企业层面作出努力,积极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欧洲议会正式通过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又称碳关税),碳关税距离正式通过更进一步。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碳关税的实施无疑将通过国际贸易关系和产业链供给传导至更多产业,刺激产业转型;另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议题下,碳关税的出台,也在向世界传递以碳为代表的气候风险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交易机制在促进碳减排的同时,也给不同类型的企业带来了成本负担。欧盟是全球区域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先行者,通过实证研究欧盟实施碳排放交易机制对企业成本负担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为我国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双碳”目标要求我国尽快完善碳定价政策。本文通过建立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E-DSGE)模型,模拟我国碳定价政策对宏观经济与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政策的传导机制,比较不同政策下的国民福利变化。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和能源生产效率的提升虽然能促进宏观经济增长,但是对节能减碳的影响有限。碳定价政策略微削弱了全要素生产率冲击、能源生产率冲击对产出、消费、投资等宏观经济变量和碳排放量的正向扩张效应。(2)政府减碳治污支出对各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延迟,但从长远来看能有效地降低碳排放水平和碳存量。在不同碳定价政策下,政府减碳治污支出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和碳排放量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3)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碳定价政策的模拟情景,发现相较于无碳定价政策情景,建立碳交易制度可在短期内降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使居民福利收益最大;实行碳税政策对平缓宏观经济波动最有效,有利于维持居民生产生活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碳减排目标形成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必然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在人类社会推进碳排放治理、处理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长期探索中,碳减排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起了核心和基础作用,市场机制发挥了有效的调节和促进功能。根据全球碳减排必然性与阶段性逻辑的启示,中国在推进“双碳”目标中要处理好发展与碳减排的关系,主要思路建议是:把握好实现“双碳”目标的阶段性工作重点,推动经济社会、碳减排技术和新能源产业协调发展;处理好推进碳减排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防止产业结构过早服务化或轻型化;加强碳减排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更好发挥技术的促进作用;处理好碳减排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碳减排的模式变革;积极参与应对碳排放的全球治理,提升气候治理问题的中国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STIRPAT模型研究山西省碳达峰碳中和可行性路径,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目标深层次开展能源改革综合试点。结合2011—2022年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能源消耗情况以及碳排放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并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内容和成果,确定了山西省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模型指标。在此基础上,得出山西省碳排放的函数方程,结合情景分析法对山西省2023—204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预测,从而得到山西省碳排放达峰的峰值范围及峰值出现时间。最后将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山西省碳减排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耗能行业碳达峰是实现全社会碳达峰的前提。论文通过构建国家—陕西两区域CGE模型,设计基准情景和三个减排情景,评估碳达峰目标的倒逼机制作用对宏观经济及产业部门的影响。研究表明:碳控制政策能有效控制碳排放增速,三个减排情景于2029年实现碳达峰,能源消费总量达峰时间滞后于碳达峰。相比基准情景,全行业实施碳控制政策导致GDP损失1.20%;只限制高耗能行业实现碳达峰目标,投资结构优化弥补产能的缩小,GDP损失仅为1.06%。高耗能行业实施碳交易政策能优化配置碳减排空间,进一步缓解0.23%的GDP损失。通过集中管控高耗能行业碳排放,促进高耗能行业提前实现碳达峰,可有效降低全社会碳减排成本,支撑能源大省完成碳达峰目标和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郑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146-149
碳排放权交易目前已成为欧美等国实现低成本减排的市场化手段之一。虽然我们有非常丰富的碳减排资源和极具潜力的碳减排市场,但是我国的碳交易发展非常落后,目前还没有设立相关的碳期货及碳交易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创新产品。面临全球碳交易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战略谋划,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的可行性,以掌握碳交易及其定价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是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碳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对中国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0年89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从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分工两个维度进行了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且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说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加速了企业低碳转型进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来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但不能通过企业分工降低碳排放强度,且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不同资本密集度的企业有所差异。本文研究表明,实施“碳排放双控”政策需要健全各项配套措施,重视碳市场建设并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对中国低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突出,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发达国家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纷纷以环境保护、低碳经济为由给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碳关税作为一项边界调节机制,适用于WTO/GATT的一般例外条款。根据美国的《限量及交易法案》规定,美国政府将在2020年起开始征收碳关税。在此情形之下,碳关税的征收势必会对中国纺织品贸易造成巨大的冲击。中国纺织业目前还没有实施二氧化碳减排限制,纺织行业科技水平偏低,碳排放量高,研究碳关税对中国传统的优势产业纺织业的影响具有现实参考意义。在分析中国纺织品行业出口的碳排放量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12年8月28日,澳大利亚与欧盟达成协议,2015年7月1日开始对接双方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届时双方互认碳排放配额,2018年完成对接.澳大利亚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交易市场.澳大利亚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有其深厚的背景,并已形成了涵盖面广、渐进式碳价格机制、免费拍卖相结合的碳配额制度、完善的补偿机制、监管机制、与其他碳交易市场的衔接等特色,能为2011年开始试点的中国碳交易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谭娟  陈鸣 《经济学家》2015,(2):72-81
国际贸易隐含碳测算是调整能源消费与贸易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对中国与欧盟直接进出口以及中国从欧盟进口加工再出口商品的隐含碳总量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指数分解法(LMDI)对影响中国出口欧盟隐含碳总量的出口规模、出口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消耗效率以及生产技术五类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对1995—2011年的数据测算表明,中国对欧贸易的进出口隐含碳总量跨期增幅明显,且出口远高于进口。在效应方面,能源结构、出口规模要素与隐含碳排放呈稳定的正相关,生产技术要素与之呈稳定的负相关。大幅提高生产技术,优化贸易、能源消费结构是降低中国对欧贸易隐含碳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全球环境的恶化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碳排放问题,发达国家正在考虑通过对不实施减排的国家征收碳关税。从碳关税提出的背景出发,阐述低碳经济背景下碳关税壁垒的相关特征,运用局部均衡法分析碳关税对我国整体的影响,同时也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不同的碳关税对我国工业品出口影响的程度。通过分析发现碳关税的征收将对我国经济和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建议我国企业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加快研究和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4.
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通过改变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和技术创新、资源要素配置等全要素生产率等两大机制、三条途径影响中长期经济增长。碳达峰时间过早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约束,碳达峰节奏和方式也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果。应统筹好碳减排和稳增长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减碳降碳节奏和力度,先立后破,加快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深层次系统性变革,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碳排放逐渐从环境问题演变成政治经济问题,碳关税是发达国家推崇的新型贸易壁垒,以此来增强本国产业竞争力,这对于碳排放量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无疑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本文分析指出,碳关税必将对中国制造业将带来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但如能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制造业内部结构、实施贸易政策支持,且调整国际责任,将有助于将碳关税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准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对推动各国经济发展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使用1990—2019年9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从国家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降低碳排放,且减排弹性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在中、高收入国家均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3)从行业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对降低中等收入国家建筑、制造、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有显著效果,对降低高收入国家制造业、运输业的碳排放作用显著,且均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的。以上研究结论为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与气候治理、加快各国经济低碳转型及部署中国碳达峰行动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自欧盟碳市场建立以来,对于这一新兴的人为建立的虚拟商品(碳排放权)金融市场的研究不断深入。基于对第二、第三交易阶段欧盟碳期货与能源期货价格及日收益率数据进行多元Copula-Kernel模型拟合的基础上,研究碳资产与能源资产之间的波动传导效应和相依结构,这对于评价碳市场运作效率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期货的日收益率与碳期货日收益率存在弱正相关性,相依系数0.18,且上下尾对称分布,相关系数为0.30,两市场之间存在弱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还表明,欧盟碳市场与能源市场之间的影响关系在金融危机后逐步恢复,碳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和有效。  相似文献   

18.
碳信用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效的市场调节工具。碳信用普惠机制旨在将小微企业、公众等碳排放主体的低碳行为量化并价值化,依托碳信用积分强化激励低碳实践,促进生活消费领域的碳减排。区域碳信用普惠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研究空白。以国外碳普惠实践与国内省市碳普惠试点为经验基础,构建京津冀区域碳信用普惠机制,以期促进区域层面的碳信用交易普惠发展,推进区域协同的低碳经济发展,为“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全球产品内贸易的第二大参与者,也是未来欧美发达国家碳规制的主要影响对象。碳规制通过直接影响高碳产品出口和间接影响进口两条途径来影响产品内贸易,采用混合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碳规制对中国产品内贸易具有负面影响,且对进口的影响大于出口;若欧美等国对每吨碳排放征收30美元或60美元的碳关税,中国产品内贸易的进出口总规模将分别下降10.42%和24.31%。为应对欧美等国的碳规制对中国产品内贸易的影响,一是应根据"共同但有差别"的减排原则进行积极申诉;二是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中积极朝低碳方向进行升级;三是若边境碳调节税开始实施,应根据生产者责任原则,以实际内涵碳作为征收依据,减少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世界碳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将深刻改变未来碳市场的国际格局。世界碳市场的新变化,包括全球碳减排责任发生变化、国际碳减排目标及治理方式的变化、中国在全球碳市场的角色转变等,都反映了《巴黎协定》框架下世界碳市场发生的新变化。世界碳市场的变化为中国带来严峻的挑战,包括碳减排压力增加、争夺世界碳市场话语权竞争压力增大、低碳产业国际竞争压力增大等。中国要积极应对世界碳市场的变化,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展开碳市场国际交流合作、同《巴黎协定》缔约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