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北京市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对北京市17个行业2005~2009年间的能源消费变动进行因素分解分析.将能源消费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3个部分: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生产效应是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结构效应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强度效应是指能源效率提高时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效应是导致北京市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则延缓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但生产效应明显大于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之和,因此能源消费在此期间表现为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强度效应高于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新时期,全社会用电相应进入中速增长周期。推动电力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提高能源效率,积极有序推进能源绿色化转型,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稳步促进化石能源发电清洁高效发展,尤其是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得起的安全绿色电能,是未来电力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国际电力消费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电能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值进入重工业化阶段,城镇化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美国、日本、英国和韩国等国家电力消费指标的历史变化特点和趋势,总结电力消费的一般规律,对判断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电力消费变化特点和趋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新时期,全社会用电相应进入中速增长周期。推动电力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提高能源效率,积极有序推进能源绿色化转型,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稳步促进化石能源发电清洁高效发展,尤其是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得起的安全绿色电能,是未来电力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相似文献   

5.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衡量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项国际通用技术经济指标,伴随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现明显的阶段性规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呈现较强相关性、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逐渐脱钩。通过区分能源品种消费弹性系数贡献值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解,2012年以前煤炭弹性系数贡献值明显高于其他能源品种,2012年以后煤炭弹性系数贡献值大幅降低,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弹性系数贡献值明显升高,清洁能源逐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要来源。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高将推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持续脱钩过程,能源消费结构将持续低碳化转型,煤炭弹性系数贡献值将持续下降,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弹性系数贡献值将持续增长,从能源消费增量主要来源逐渐向主体能源过渡。  相似文献   

6.
能源消费与城镇化、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当前中国城镇化达到了53.73%,由于城镇化还具有相当大的空间,因此很多学者担心城镇化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大量提升,影响能源安全。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分析,说明了中国的能源消费最大的决定因素不是城镇化,而是工业化,工业和其中的制造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因素,决定了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和变动,城镇化并不会带来能源消耗的大幅上升,工业化的结构变动才是能源消费的主导因素。因此,城镇化战略并不会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甚至能够促使能源效率的提升提高我国能源消费的质量,使中国的能源消费集约化。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工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并进行结构升级,从而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缓解能源供求压力。  相似文献   

7.
宋炜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0):148-154
本文在标准平滑转换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转换参数,利用2000~2014年间中国工业层面的数据估计了城镇化、能源消费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效应。研究发现:当能源消费系数高于0.0587时,城镇化、能源消费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变化。城镇化率每提高1%,会导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7.5667%;而能源消费每提高1%,则会导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1.2132%。进一步纳入城乡收入差距因素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结论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只有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善于利用城镇化效应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才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碳排放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能源消费量随之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很大压力.因此,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关系入手,首先利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强度和节能率等指标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然后运用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弹性系数分析了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碳排放特征,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9.
美国和韩国石油消费历史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美国和韩国的石油消费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能够为我为调节石油消费提供如下启示:1)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但遭遇意外事件常促使国家采取新的能源政策,从而导致石油消费增长率下降.高油价和石油消费量的急剧增长,促使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新的能源政策,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率下降的拐点可能会很快出现.2)交通运输是石油消费的主要部门,控制汽车消费应是中国控制石油消费量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5)重化工业阶段是能源特别是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阶段,缩短重化工业阶段的时间,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有效减少石油消费,提高石油利用效率.4)建立适合国情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能够有效替代部分石油消费.5)强有力的国家能源政策是实现石油利用效率提高的根本保证.国家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发展规划、汽车工业政策和节能效率等多方面的政策调整,促使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放缓.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人均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强度作为能源消费指标,对2000~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且实证研究了不同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要明显大于人均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三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划分标准下,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以及人均收入是造成能源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硫酸根的测定,干扰物质的消除都是采用将样品酸化并加热除去样品中的碳酸盐。本文提出样品酸化加热时,采用样品煮沸后用消耗样品的体积来进行控制消除碳酸盐的干扰程度,克服了用煮沸时间进行控制消除干扰存在的缺点,保证测定分析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代建业务是未来监理公司开展的主要业务之一.文章从项目寿命周期的角度对监理公司开展代建业务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交工阶段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监理公司开展代建业务风险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水利技术监督》2006,14(6):4-4
根据2006年水利技术标准复审结论,特废止4项水利技术标准(标准清单见附件)。特此公告。二○○六年八月三十日附件:废止水利技术标准清单序号体系表序号标准名称编制2006年复审结论1516喷灌用自应力钢丝网水泥管SL11-90废止2516喷灌用自应力水泥管铸铁管件SL12-90废止3514灌溉用  相似文献   

14.
二河枢纽工程位于入海水道与分淮入沂河道(二河)的交汇处,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一级枢纽工程。其主要任务是泄洪泽湖洪水,并控制入海水道与二河的流量。二河新泄洪闸主要建筑物为Ⅰ级建筑物,左堤(北堤)为Ⅱ级堤防,右堤(南堤)及子堤(左导堤)为Ⅰ级堤防。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纺织品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阐述纺织品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吴志洲教授运用尿石净汤治疗尿石症的临床经验.方法:确立滋阴液、补肾气、清湿热、排石淋的治则,自拟尿石净汤,方药组成:枸杞子、川牛膝、黄芪、金钱草、冬葵子、车前子、地龙、薜荔、郁金、砂仁.结果与结论:自拟尿石净汤治疗尿石症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服饰色彩是服装设计的专业平台课,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服饰色彩的认识和鉴赏能力,能够利用色彩增强服装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合理的实践方式,学生理解了服饰色彩中的基本原理和独特规律,并为服饰研究、设计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20年来我国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引起的世人的关注,但与此相对应的旅游营销水平却仍然落后,面对新的市场机遇与挑战,必须加快旅游营销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保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套简单、实用的地下洞室编录成图技术。洞室影像获取采用数码相机及自制的摄影平台进行,图像处理软件在ArcView软件下开发,可将获得的洞壁影像进行倾斜纠正、拼接、投影,得到洞壁柱面影像展开图,并可自动量测岩层的产状,得到地质素描的线划图,从而快速而准确地获得工程地质所需的空间几何信息,为建立地质编录数据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工程处理措施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廖坊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与消防供水系统的取水口设在1、2号机组流道上游检修闸门前。为了满足施工、安装、度汛和3号(首台)机组发电要求,将取水方案作出改进,解决了施工度汛和首台机组发电的技术与消防供水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