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团队认同和团队凝聚力是驱动创新型团队高绩效产出的重要因素,现实中经常存成员同时参加多个团队的情况。因此,“多团队成员身份”作为一种兼具普遍性与复杂性的工作状态,成为团队管理研究的新视角。通过对402名具有“多团队成员身份”的科研人员的调查及访谈,使用AMOS路径分析法和Bootstrap法对4个研究假设予以验证,得出以下结论:同时参加多个团队带来的信息共享优势和经验交流优势是被调查对象的共同感知;对团队氛围和负责人的认同在团队认同中具有重要影响;任务凝聚力是影响团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多团队成员身份”对团队认同及团队凝聚力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团队认同在“多团队成员身份”和“团队凝聚力”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最后从团队创新氛围和共享氛围营造、增强对负责人的认同感、提升任务凝聚力、加强沟通合作与经验交流等4个方面,提出了“多团队成员身份”背景下提升团队凝聚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是其融入城市的关键所在。基于社会变迁的视角对我国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进行研究。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且在地域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导致了流动人口出现身份认同的困境。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并结合访谈资料对相关理论作了实证研究。是否就业对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影响不大,相对收入和社会地位则是其实现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技术变迁和文化嬗变则将流动人口推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和对立之中,并常常造成自我身份的迷失,而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一起共同塑造了流动人口的认知和体验,决定其身份认同的轨迹和进程。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一位EFL专科学习者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研究。作者认为:学习困难的不断累加促使学习者对自身"差生"身份的逐渐认同,而身份的认同反过来进一步导致学习困难的出现,两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构建,不断重塑,互为影响。主要研究问题有以下两点:一是,过去语言学习经历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影响;二是,学习困难和身份认同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0年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分类因变量Lostic模型,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方式转型与身份认同困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行为和身份认同上具有自我的、个体化特征;他们试图讲上海话、和上海人交朋友、模仿上海市民的消费方式,不断加强和建构对自身"新上海人"身份的认同;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消费方式呈现农村与城市特征并存的"二元化"状态,这种情况抑制了他们对自身的新市民身份认同。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萍  王路 《生产力研究》2023,(4):1-6+31+161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与社会认同理论,以群落关系为视角,构建分享型领导对类亲情交换的理论模型,探讨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与四对垂直对特征的调节作用。选取492份有效调查问卷,利用SPSS 25.0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分享型领导正向影响类亲情交换;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分享型领导与类亲情交换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上下级性别垂直对与任期垂直对在分享型领导对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影响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性别垂直对中“女上级-女下属”产生正向调节且影响最强,任期垂直对中“上级任期高于下属”产生正向调节且影响最强。研究认为:领导的分享行为有助于员工归属感的建立,员工对自我身份强烈的感知融入组织关系中,更容易促成类亲情交换的形成,在企业实践中灵活搭配垂直对组合,挖掘组合优势促进内部关系建立。  相似文献   

6.
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重要议题。统一户籍登记制度改革标志着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成为历史,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居民身份认同变化可能会深刻影响个体行为。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统一户籍登记制度对个体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讨论其影响个体经济行为、金融决策的深层次机理。本文发现,统一户籍登记这一制度安排打破了城乡分离的身份认同,“身份不确定”导致的审慎风险态度得到释放,使个体做出更积极的风险承担行为。进一步地,户籍身份统一带来的更高风险偏好程度、更广泛的金融信息关注度获得是影响风险承担意愿的可能渠道。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的力量在当代已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界限,帮助民众建构想象中的自我与世界,但建构起的世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却产生影响。由于现代性的冲突,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逐渐模糊,大众媒体的想象建构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他者"身份,"他者"作为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缺失了话语权,话语权的缺失又形成了身份认同困境的再生产。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8.
环境身份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环境行为的理论视角。文章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环境身份论进行了梳理,阐释了行动者环境身份的形成、影响因素,对环境行为的作用机理,以及"强""弱"两种环境身份的环境行为表现。指出行动者通过分类、自我认同形成了环境身份;环境身份受社会规制等因素影响,并通过行动者所属群体的社会偏好等心理性因素,以及身份的显著、突出、承诺性社会特征影响环境行为;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强""弱"两种环境身份下表现出环境友好型行为和不良环境行为。为了预防和解决行动者的不良环境行为,应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创新环境治理方式,加强环境立法、宣传、教育,培育环保组织等措施构建行动者的强环境身份。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促使城中村迅速发展。处于城市边缘的这些外来农民工往往既以农民的眼光看待城市,同时又以“市民”的眼光看待农村,让他们身处城乡这两种相互摩擦和相互冲突的文化环境之中,成为典型的“边缘人”。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农民工在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方面的问题及成因,以及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了有关制度设计、政府公共服务、文化融合、社会公平、自我意识、社工服务等对策,以便更好地解决城中村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0.
电商平台及社会化媒体中,顾客“晒单”是一种常见的消费行为,不仅能呈现产品,还能呈现自我身份。通过两项实验,对现实顾客的身份呈现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实顾客的身份呈现对潜在顾客的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身份相似和身份模糊引发的自我-品牌联结和购买意愿均显著高于身份不相似情形,而身份相似与身份模糊所引发的效应无显著差异。自我-品牌联结在身份呈现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产品知识在自我-品牌联结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商家应引导相应的顾客呈现适当的身份,并根据顾客的相似性建立和管理亚文化社群,从而提升营销绩效。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不确定性和内外部资源约束情境下,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成长与发展变得愈发重要。从心理授权视角出发,探讨了授权型领导与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关系,并以角色认同与自我归类理论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内部人身份感知与职场友谊在以上关系中的作用。基于276份“主管-员工”配对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授权型领导对员工隐性知识分享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果;内部人身份感知在授权型领导与隐性知识分享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职场友谊正向调节内部人身份感知与隐性知识分享间的关系,即职场友谊水平越高,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正向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2.
曹迎春 《经济研究导刊》2009,(20):234-235,261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走向完善的重要飞跃时期。网络的兴起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自我认同途径,但是,网络的虚拟交往和网络主体的主体性、适应性也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产生影响。高校应从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自我性与社会性的关系两个方面建构大学生健康的自我认同观。  相似文献   

13.
城市农民工的自我社会认同对其与城市的适应有重要意义。以徐州市区389位农民工为例,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农民工的自我社会认同进行研究。城市农民工因制度阻断和角色中断而无法融入城市的制度和生活体系,形成了地域上城市认同度较高,社会关系上的城市群体认同度较低和自我身份定位城市人认同度较低的尴尬社会认同形态。  相似文献   

14.
团队认同和团队凝聚力是驱动创新型团队高绩效产出的重要因素,现实中经常存成员同时参加多个团队的情况。因此,"多团队成员身份"作为一种兼具普遍性与复杂性的工作状态,成为团队管理研究的新视角。通过对402名具有"多团队成员身份"的科研人员的调查及访谈,使用AMOS路径分析法和Bootstrap法对4个研究假设予以验证,得出以下结论:同时参加多个团队带来的信息共享优势和经验交流优势是被调查对象的共同感知;对团队氛围和负责人的认同在团队认同中具有重要影响;任务凝聚力是影响团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多团队成员身份"对团队认同及团队凝聚力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团队认同在"多团队成员身份"和"团队凝聚力"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最后从团队创新氛围和共享氛围营造、增强对负责人的认同感、提升任务凝聚力、加强沟通合作与经验交流等4个方面,提出了"多团队成员身份"背景下提升团队凝聚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今,教师身份认同俨然成了教师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们一致认为教师身份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可变性。此篇论文通过访谈及撰写反思日志的方式对一所私立高中的一位新教师做了深入的个案研究,旨在探索她在初任期前三年内是如何构建起教师身份的。本文侧重从职业身份,个人身份和关联身份三方面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南京、苏州、杭州、绍兴四地的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城市中的本地儿童比起流动儿童对“城市人”有着绝对高的身份认同.帮助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应认识到他们与本地儿童在生命历程和自我发展上的差异,了解他们在社会互动中的需求,并针对需求逐步改善他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以激发他们自我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7.
“90后”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构建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根本需要,是社会转型期使他们能够接受正确价值观念的实际需要,是应对全球化对他们价值观念严重冲击的迫切需要。“90后”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构建面临着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模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受网络不良价值观念影响等问题。构建“90后”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认同因素研究;正确运用实践策略;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80后”教师是教育界日益壮大的中坚力量,因而针对其特点加强“80后”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根据“80后”教师的群体特征,将他们的专业成长贯穿于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新模式,以促进“80后”教师快速成长和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认同”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功能。今天中国人的“中国认同”正在面临各种外部挑战和内部解构,“中国认同”建设必要且迫在眉睫。民族社会学视角下,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中国认同”建设的两种基本路径均不符合实现社会横向维度族类整合的本质性质和基本原则。珍惜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大传统和悠久的历史过程本身,普及对“中国历史”的集体历史记忆,提升“这是我们的历史”的历史意识,奠定对“中国历史”的历史认同的坚实基础,才是“中国认同”建设的正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激发消费者CSR信息分享意愿对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实施成效至关重要。文章以CSR认同为中介变量、自我表达需要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特征影响消费者CSR信息分享意愿的理论模型;进一步利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的一手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特征是影响消费者产生CSR信息分享意愿的重要前置因素,其中CSR水平、CSR承诺、CSR时间选择这三个特征均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的CSR信息分享意愿;CSR认同在企业社会责任特征对消费者CSR信息分享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自我表达需要对CSR认同与消费者CSR信息分享意愿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