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变化。而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项目和消费支出不同于一般CPI编制所代表的人群,若用常规CPI代表低收入群体,则不能反映低收入群体的实际生活情况。因此,政府需要另行统计低收入群体CPI,从而为在物价较快上涨时期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生活保障提供求助参考。本文总结了当前实践低收入群体CPI的编制进展,提出了其编制存在的问题,并对低收入群体CPI的编制方法进行了构想。  相似文献   

2.
物价上涨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必需品价格的较快上涨,会加大居民特别是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为确保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需要实施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创造条件增加就业机会,建立低保标准与物价指数挂钩的联动机制等举措,将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消费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市低收入群体教育消费内部结构、水平进行数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重庆市低收入群体教育消费的水平和结构等现状特征和表现,提出改善低收入群体教育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物价》2010,(1):48-51
2007—2008年间,杭州市和全国一样以猪肉、食用植物油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使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杭州市物价局大胆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低收入群体物价补贴“两个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低收入标准地域差距大,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幅度低、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低收入群体恩格尔系数大、社会保障支出低。国家在制定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政策时依据不足,虽考虑到了这部分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尽可能的为其提供政策和财政帮助,但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直接影响政策制定的效果、甚至导致政策制定的失误。同时,我国在制定收入政策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好各个方面需求,急于求成,忽略了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使涉及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方面的政策制定标准缺乏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对低收入群体造成的影响是财富水平被更多地稀释、利益分配更为不利、基本生活更为窘迫。富人和低收入人群的财富水平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悬殊,同时也表现在结构上的差异。通货膨胀对高收入群体的影响,主要是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不会对其生存构成威胁。但对低收入群体等弱势群体来说,通货膨胀无疑切断了他们生存的脉搏,生活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物价》2009,(11):20-25
关注社会低收入群体生活,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一直是我国政府体现社会公平和关注人的基本生存权方面所需履行的重要职能。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COLI)是反映低收入居民家庭维持基本生活水准所需消费项目的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从低收入居民特有的消费结构出发,反映生活必需消费项目价格变动对这一阶层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美国在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政策保障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我国应认真研究并借鉴美国经验,结合基本国情,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社会权益服务体系以及相关的一些经济政策;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责任,创新服务方式,加强社会监管,建立良好的的反馈机制;通过立法、税收等方式促进低收入群体就业,从根本上帮助低收入者拓宽就业能力,提升劳动者的竞争力,从而使低收入群体的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使其更加积极的为经济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系统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可以发现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兼顾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城乡差距由先缩小后扩大转向稳定中略有下降;20%的高收入群体与20%低收入群体占有社会财富的比例在缩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物价上涨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不能仅仅为了抑制物价涨幅过快而打压食品价格。与CPI波动相比,食品价格更加不稳定、波动性更强。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将增加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本文认为,建立稳定价格的长效机制,对于防止食品价格剧烈波动、管理价格预期、保护低收入群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物价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二、民生价格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物价工作,及时采取扶持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降低流通成本、强化价格监管等措施,积极稳定市场价格。物价涨幅四季度明显回落,呈总体可控态势。建立并启动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效缓解物价上涨给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实施低收入群体物价补贴联动机制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月以后,杭州市和全国一样以猪肉、食用植物油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造生活品质之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杭州市物价局大胆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低收入群体物价补贴“两个联动机制”,得到了国家和省价格主管部门、市委市政府和广大群众以及众多新闻媒体的赞誉。实践证明,它是价格主管部门从和谐价格理念、多重利益协调机制等多方面,对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后面对物价上涨和价格改革,如何利用价格补贴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进行的有益探索和重大理念、手段、机制创新,为今后我国合理界定政府支出“边界”,创新价格调控监管方式、运用多种手段有效化解价格上涨和价格改革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稳定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树立了典范,积累了宝贵经验。现将杭州市物价补贴“两个联动机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成效及体会予以印发,供各地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受灾害天气、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此外,水、电、气、暖、公共交通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价格均有所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更直观的反映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2011年4月15日,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省物价局向社会发布“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成为全国率先发布低收入阶层CPI的省份。紧跟其后,浙江省也发布了低收入指数。此举对决策者正视经济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14.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要实现农村的社会经济稳定和谐发展,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的脱贫致富问题致关重要,这也是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来古县县委、县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提高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要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而难点在农村低收入群体。为此,笔者对古县80个农户的基本状况进行了了解,并对其中的16户低收入家庭进行了走访,详细了解和分析了其形成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一些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物价上涨给低收入群体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才能降低物价上涨给低收入群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去年底以来,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能源、运输、原材料和工业品价格明显上升,推动了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这对于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影响十分突出。价格工作如何体现保护低收入群体利益,为政府分忧,是当前价格部门值得认真调查研究的问题。最近我们就这个问题做了调查,提出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物价上涨给低收入群体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才能降低物价上涨给低收入群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政府规制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分配的唯一法定收入标准,最低工资是保障劳动者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提低、扩中、控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中“提低”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以广州市低收入宏观数据及微观流动人口数据为例,立足于评估最低工资调整对劳动者“增收”和“保基本”的效果,旨在分析最低工资调整是否满足了劳动者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及对低收入群体增收效应的异质性差异如何。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基本能保障最底层收入家庭基本生活,并且最低工资对低收入群体工资存在正向效应,且对于男性、30岁以下、最低工资标准附近收入等组别的收入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存在对收入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何瑞 《商业时代》2012,(25):29-30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无形中形成了高、中、低三个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作为占居民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群体,其消费行为的变化,直接影响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通胀预期下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行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该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的强弱。本文通过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行为背景分析,研究其消费行为态势,探索如何促进其消费,从而形成合理的居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20.
食品价格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成本和福利水平。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食品价格波动对福建省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的影响,分析发现:在以恩格尔系数指标衡量的生活水平下,食品价格波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是其对高收入群体生活水平影响程度的3.5倍,而且从中等收入群体起,影响程度开始较大程度减弱。据此,本文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