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界领袖》2004,(5):54-55
西方国家对国有股退出都有相似的明确目标。这些目标主要包括:1.为政府筹集资金;2.提高经济效率;3.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涉;4.提高股权的分布广度;5.提供引进竞争的机会;6.使国有企业接受市场原则。另外,英国撒切尔及其以后政府提及的另一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国内资本市场。这些目标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所以目标之间存在平衡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3.
为解决我国证劵市场股权分置、国有股比例过高、流动性差的问题,多年来政府进行了多次改革、管理层也尝试多种方式实现国有股退出。本文对各种国有股退出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比较合乎当前国情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4.
5.
股权多元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债转股、机构持股等方式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国有股的退出机制,使国有股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以国家股为对象的C股市场来解决国家股的流通变现问题,来实现国有企业股权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7.
国有股减持几经曲折,而发展与完善资本市场是非减持不可。从目前股市的发育和资金供给的需求分析,国有股减持应从国有股的价格决定、公司回购国有股、转让投资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及协议转让卖给大股东等几方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8.
国有股减持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前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一方案提出的动因何在?国有股减持应遵循什么原则?减持办法有哪些?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出答案。本文就此作出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肯定了国有经济可以“有退”.但在国有经济退出的界限问题上,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理解,归结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国有经济应从竞争性行业中全部退出来(以下简称“全部退出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国  相似文献   

10.
11.
闫畅 《国际市场》2001,(12):52-53
中国股市的市盈率一向备受指责,主要批评其过于高企,造成股价与上市公司收益不匹配,股市充满泡沫容易引发股价下跌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危及金融体系的安全.因此中央银行自七月份起清理违规资金,试图挤掉中国股市的泡沫,以保证加入WTO后,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但我们首先应肯定中国高市盈率判断的正确性,高到什么程度?清理违规资金降低市盈率是治标还是治本?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有多大,即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14.
周喜 《北方经贸》2001,(7):81-82
中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缺乏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实施退出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也有利于抑制过度投机,树立良好的投资理念,退出机制不能有效实施根源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保护干预,因此转换政府角色是建立健全退出机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16.
自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到10月22日晚,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宣布停止首发增发中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必须减持与国有股难以减持的尖锐矛盾问题,成为新世纪初叶中国股市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我认为,国有股减持必须重点注意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18.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并非不存在上市公司退出制度。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引起关注的背后实际上是对ST、PT股票价格与价值大幅背离的忧虑,对中国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难以发挥的担忧。非市场化的政府行为造就了ST、PT股票的“幸福生活”,成为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最大障碍。因此,一个超越“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话题便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再造。这才是我们讨论“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政府扶持力度以及人力资本要素的不同,使各国的风险投资产生差异.美国是风险投资发展最早和最成熟的国家,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借鉴其成功经验,我国应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风险企业退出机制,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培养合格的风险投资人才,以完善风险投资退出通道,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