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2003年-2006年为样本,分别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和两权分离度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发现现金流权与企业融资成本负相关,两权分离度与企业融资成本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对产品市场竞争这一外生变量和终极控股股东控制之间的作用对于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产品市场竞争与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在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上具有正面效应,而产品市场竞争与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在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上具有负面效应。这一结论为我国上市公司加快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终极控制人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本文以2006年~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分析,采用事件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与并购绩效正相关,终极控制人控制权比例与并购绩效负相关,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与并购绩效负相关;相对于非政府控制,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并购绩效的侵占效应在政府控制的公司下更加严重,相对于中央控制,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并购绩效的侵占效应在地方控制的公司下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以2004—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正相关,并且具有正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司更可能过度投资。进一步检验发现,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与公司自由现金流水平的高低有关,高自由现金流加重了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2004~2006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和市场化进程对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全样本下两权分离对现金持有量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加入市场化进程之后,两权分离度在10%的水平上与现金持有量显著正相关,企业的现金持有量随着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但是,由于国有控股企业受到来自政府的影响,其现金持有量对来自市场化程度的影响要弱于非国有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11-2015年上市公司500强的面板数据,经验地检验了所有权结构对公司银行借款与债券融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之差对债券融资具有显著正的影响,在高信息透明度、存在除实际控制人外大股东监督以及国有控股的情况下,弱化了两权分离度对债券融资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拥有公司控制权的实际控制人受到侵占效应等因素激励,更愿意选择债券这种契约型债务融资,而不是银行借款,从而规避银行监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终极控制人是省(直辖市)、市政府的地方政府控股上市公司2005~2008年923个观察值为研究样本,对地方政府控股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描述性分析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控股上市公司中拥有终极控制人的公司比例为76.5%,说明政府倾向于采用金字塔形控制结构等终极控制方式来管理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考察公司治理和家族控制企业现金政策的关系。我们知道家族控制企业是很复杂的,因为除了要处理企业日常的需求以外,还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机会。同时,家族控制企业也必须考虑企业拥有者的需求和愿望。本文研究成果显示了在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时公司治理的作用。在家族控制企业和非家族控制企业中,质押中的董事所有权占有比例与独立董事占有比例在现金政策面前是不同的。由于董事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情况的存在,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现金持有量,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现金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自2015年4月以崔军为首的宝银系频频举牌新华百货以来,宝银系与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物美控股之间围绕控制权的归属问题展开了持续的较量。本文分析了外部机构投资者举牌上市公司的原因以及公司治理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等问题,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控股股东及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促进相关监管措施的完善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长三角2004~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为例,对其发展模式与经营绩效进行研究。已有的研究认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两方面的,既可以缓解融资约束,也可以用来剥夺小股东,但是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要看实际控制人是"企业家"还是"资本家"而定。本文研究的结果发现,江浙沪三地中浙江民营上市公司家族控股比例最高,江苏稍差,上海的家族控股比例明显较低。所以,导致浙江家族控股的比例高则其经营绩效越好,江苏居中,而家族控股比例较低的上海其经营绩效较差。  相似文献   

10.
现金持有决策是公司的一项重要财务决策。现金持有不仅综合反映公司的财务战略和经营战略,而且还与公司治理和宏观制度环境等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持有较高水平现金。对于公司而言,是处于何种动机而持有大量现金,什么因素决定现金持有水平。本文就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4-2006年我国A股涉农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以涉农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为研究主体,研究了终极控制人控制形式、终极控制人性质与类型对涉农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涉农上市公司价值之间存在非线性的正"U"型关系;终极控制人混合型控股公司的控制形式对涉农上市公司价值产生不显著的正面治理效应,纯粹型控股公司的控制形式时涉农上市公司价值产生显著的负面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还显示,中央政府、地区级政府和县级政府终极控制人控制的涉农上市公司能够产生负面的治理效应,降低公司价值;省级政府终极控制人控制的涉农上市公司则产生了正面的治理效应,提高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伯利和米恩斯在《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中提出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分散的假设基础上展开的。伯利和米恩斯认为公司的所有权大都分散在小股东之间,而控制权则掌握在管理者手中,从而造成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现象,由此产生了内部人控制问题,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也因此成为传统公司治理研究的逻辑起点。然而,随着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上市公司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股东与经理人的矛盾,而是外部投资者与控股股东之间的矛盾。大量研究表明,现在世界上的多数国家由于缺乏对投资者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司而言,股权高度分散并非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国家的公司不仅拥有控股股东,而且这些控股股东也都积极从事公司的治理。由于控股股东掌握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控股股东可能寻机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致使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公司治理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控股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博弈分析,将控股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而获取的租金作为内生变量5I入模型之中,构建具有概率约束条件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得到有效遏制控股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恶意侵害是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股权质押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主流融资方式之一,因快速便捷、容易变现、不会影响控制权等优势为控股股东们所喜爱.但是,股权质押背后也存在巨大的隐患,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对控股股东及其上市公司造成恶劣影响.本文以拉夏贝尔为例,从多个维度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特征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财务特征、股权结构两个主要角度,选取2010~2016年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影响其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通过构建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财务指标中,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负债水平则会抑制现金股利分配行为。在股权结构中,控股股东性质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持续升温,但质押比例过高会引发资本市场爆仓风险,损害公司利益。本文以雪松发展为例,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动机及其影响。研究发现:雪松发展股权质押动机主要为融资需求、利益侵占和风险转移。为此,可以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控股股东的监督与制衡,控制股东股权质押比例,同时由质权人加强对出质方的评估与监督,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4-2005年A股涉农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金字塔结构对终极控制人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金字塔结构对涉农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所有权和控制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链条金字塔结构,涉农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通过多链条金字塔结构控制上市公司拥有较高的控制权和较低的所有权,并且两权分离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1999年Laporta第一次提出了"最终控制人"这一概念,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Laporta提出了控制权和现金流权计算的方法,开创了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定量化的先河,后来学者们在研究控制权和现金流权时大多都采用他提出的方法。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两权分离制度的文献进行归类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及境外公司治理实践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所有权安排几乎是同一个意思,或者更准确地讲,公司治理结构只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是一种解决公司内部各种代理问题的机制,是关于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如何保护其资金投入不受侵犯的有关公司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  相似文献   

20.
以2012—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股权集中度对不同生命周期的公司投资效率影响的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公司处于哪个生命阶段,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于控股股东的制衡均与过度投资无显著相关性,即控股股东、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对过度投资既无负面刺激作用,也无抑制的积极影响,没能发挥应有的公司治理效应;前五大股东间的股权分布不均衡对过度投资的成长期公司产生了加剧的消极效应,在过度投资的成熟或衰退期公司也没有发挥积极的抑制过度投资的效用。(2)控股股东、前五大股东间股权分布的不均衡会对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公司加剧投资不足问题,产生消极的刺激投资不足的后果。无论处于哪个时期,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于控股股东的制衡度对投资不足均存在抑制的积极影响,促进积极的公司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