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为例,对大型资源开发企业员工压力状况和压力源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压力源是“环境条件与员工预期”“家庭关系”和“工作支持与工作决策参与度”三个因素,并对形成这一压力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缓解压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上面临着巨大压力,压力的来源多元复杂,剖析其工作压力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L校教师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学生因素、组织和团队因素、个人因素三个维度的14个潜在压力源可分为三个层次,会对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状况,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进一步为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对全校大学生进行群体心理测评。结果:①除聪慧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实验性和自律性外,男女生在其他9种人格因素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城市和农村学生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和忧虑性人格因素上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各年级学生在16种人格因素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③各专业学生除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忧虑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外,其他9种人格因素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强学生人格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论显示:工科院校大学生16种人格因素的得分普遍处于中间水平;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一级人格因素与二级人格因素中普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一级人格因素与二级人格因素中普遍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一级人格因素与二级人格因素中普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高职英语专业86名女生进行16PF人格因素、4项次元人格因素、4项综合性个性因素、16PF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及对英语成绩的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在16PF人格因素中,活泼性、想象性和紧张性3因素分值较高,智慧性因素分值较低,其他因素趋于中间水平;4项次元人格因素中,焦虑感较强,性格偏外向;4项综合性个性因素中,适应力较低,其它因素趋于中间水平;16PF人格因素与英语成绩无显著相关,对英语成绩也无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育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教师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所提供的教学质量。然而近年来,教师们面临的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造成工作倦怠、教学质量下降、亚健康,甚至出现“生命透支”和“英年早逝”等问题。教师的压力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本文通过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工作量现状,分析产生压力的各种因素以及工作压力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影响,从社会、学校、教师三个角度提出有效缓解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对人格塑造有重要影响,但是它并非直接作用于人格塑造,而是通过一系列中介因素对人格塑造产生影响.这些中介因素包括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大众文化和新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为例,对大型资源开发企业员工压力状况和压力源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压力源是"环境条件与员工预期""家庭关系"和"工作支持与工作决策参与度"三个因素,并对形成这一压力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缓解压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学校严格的绩效评价的推进中,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内涵,然后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探讨了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最后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着手,结合多种方式与手段,提出了个人在工作压力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创新源于教师,而教师的创新源于其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可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现代教育的问题之一,正是教师缺乏人格魅力的感召。我们要重视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倡导教师形成独立人格,用人格魅力去书写人生,促进教育,树人成才。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相比普通高校的教师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压力.针对北京某高职院校教师关于工作压力源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六位的工作压力源依次为:工作任务、报酬收入、学生因素、绩效评价、职业发展和个人认知.  相似文献   

12.
高职生人格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高职学生人格特征,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为研究工具,对太原市3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高职学生人格特征发展状况,目的探讨高职生人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同时提出加强健康人格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员工主动担责行为是企业革新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并逐渐成为实业界与学术界的热点话题。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人口统计学特征、个体特质、心理因素、领导风格等是员工主动担责行为形成的前因,员工认知和动机、工作和关系状态是其形成的中介;价值导向、人格特征和管理者因素等是对其形成产生强化或弱化作用的重要权变因素;主动担责行为既会对员工的工作体验、行为表现和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也会给其人际互动等带来消极影响;同时,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心理感知、目标激励、人际环境是解释其形成的主要理论视角。未来可从概念、形成机制和差异化影响效应方面推动员工主动担责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格素质教育对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社会越发展,越需要加强人格素质教育。面对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交融、碰撞、更加需要做好人格素质教育工作。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模式应是:能客观地认知自我;具备健全的知识智能结构;富于进取性,创造性和协调性;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大学生人格素质教育的途径是:1)加强认知教育,形成正确理念;2)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人格教育渗透;3)加强协调,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4)增强学生人格自我完善意识。  相似文献   

15.
法家思想人格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求是务实的工作态度,慎重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体道养性的处世方式,这四个方面也正是现代企业管理与企业家精神所必不可少的,可见,法家思想的人格特征对塑现代企业家的人格精神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关人格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首先。传统的六大人格理论流派分别识别验证了人格的一个方面;其次。“大五”因素模型从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五个因素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人格特质理论;再次,“认知一情感系统”理论则认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差异正是个体内部稳定而有机的人格结构的反映。而权变思想则主张应该根据权变变量来选择相应的人格理论解决人格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及对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创造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合式的综述,认为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不应被孤立、片面地看待,任何个体的创造力都是由智力加工、知识、智力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这六大因素的不同方面联合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学校教育于创造力的消极方面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提升农民的创业绩效对于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个体心理特征的视角构建了主动性人格与农民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收集了来自6个省541名创业农民的数据,使用OLS和基于bootstrapping的非对称置信区间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主动性人格对农民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动性人格对创业农民的利用式创新行为和探索式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中介机制分析发现,主动性人格通过利用式创新行为和探索式创新行为的部分中介影响创业绩效;利用式创新在主动性人格和创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要强于探索式创新的中介效应。从理论上讲,研究结果拓展了对农民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的认识,丰富了基层创新的研究;在实践上建议将主动性人格培育纳入农民培训项目之中,重视并扶持农民创新,以推动农民创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所谓双重人格,是个体在社会政治环境、历史文化积淀、学校家庭教育、社会实际以及自我修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所表现出的内在人格与其外部言行相背离的特性,它是人格的一种分裂和异化。在实际生活中,它极大地制约着人格的完善和人的行为的健康发展,给个体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对于个人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使自己失去人格一毁掉别人对他的信任,因为双重人格的“成功”常常伴随善良的自责和社会的谴责。双重人格的产生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它根植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个体与他人的矛盾冲突。双重人格的克服需要整个社会的大力支持,只有从各个方面优化人格建设的内外环境,才能逐步消除产生双重人格得以产生的温床,塑造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20.
人格因素对人的事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创新人才应当具备相应的创新人格品质,但在学生身上还普遍存有与创新理念不相适应的人格障碍,需要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通过有效途径引导学生突破人格障碍、培养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