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快讯》2013,(9):23-28
中国的城镇化是件世界级的大事。它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更如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说,将成为影响人类21世纪发展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57%,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因子分析法对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进而利用耦合度模型对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将其划分为拮抗、磨合和协调三大阶段、9类状态。最后以陕西省1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对陕西省各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并为其他地区的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改进后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随着时间的变化,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偏离程度均有所降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东部和中西部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基本协调发展。基于此,未来应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观念转变,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镇化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增加、城镇规模扩大、乡村人口向城镇迁徙以及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而引起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价值观念变迁的过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没有城镇化也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现状:流动的城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以大约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进入新世纪以后,城镇化高歌猛进驶上了快车道:城镇化率由2001年的37.6%,提高到2011年的51.3%,10  相似文献   

5.
李焱 《首都经济》2006,(10):73-73
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9月20日揭晓了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同时,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编撰的国内首部《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No.1》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18%提高到201 3年的53.7%,基本接近世界城镇化的平均水平.虽然我国城镇化成绩斐然,但面临着城镇化进程远远滞后于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基本事实,而且也面临着农民由“走进”城市到完全“融入”城市的城镇化转轨问题.  相似文献   

7.
冷静 《发展》2012,(5):20-22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城市GDP排名情况发生很大变化。2010年,排名前10位的包括4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杭州、青岛4个副省级城市,以及苏州、无锡和佛山。而2011年,成都、  相似文献   

8.
6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在这次报告中,徐绍史提及城镇化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绝非单纯的城市空间扩张,也不能简单追求统计数据的城镇化率,更为紧迫的任务是实现人口城镇化,以存量带动增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为加快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伴随的很多问题,并努力探寻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杨博 《中国西部》2013,(7):106-111
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近代以来城市化的主要推动源泉。早在1843年,英国罗伯特·沃恩就声称:"我们已处于大城市时代。"20世纪以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从西欧转移到北美,美国步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期,同时也进入了快速城市化时代。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看,城市化与逐步的工业化和经济变化始终交织在一起。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背景远比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高潮时期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状态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一方面,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拉动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城乡迁移、跨区流动,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无与伦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就用世界先进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样本,为我们国家城镇化发展增添些许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1.
使用2001~2007年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投入产出数据,传统的DEA方法与超效率DEA方法相结合,分析了中国城市效率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重点探讨各种城市条件因素对城市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城市效率较低且空间差异明显,各城市效率类型不但统计特征十分明显,而且地域分布上存在很明显的集聚特征。各种城市条件因素通过影响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进一步地综合作用于城市效率,并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城镇化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又处在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表现为城镇化水平过半的关键时期、城市病问题突出促使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加快面临资源环境压力严峻的关键时期,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快速的城镇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而且决定着世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但快速城镇化进程要与国家及各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一致。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  相似文献   

13.
实现城镇化目标。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经的重要历史阶段。199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当前,中国城市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大中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中心城市地位突出显现:城市发展方式转型.产业转型是核心:城市经济实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融资渠道趋于多元化: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等等.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已成为中国新一轮开放背景下的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质量的基本内涵、评价应遵循的原则、需兼顾的主要方面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质量评价的定性指标体系,并借助该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某省会城市所属县级市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具体测评,旨在为科学测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揭示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律,弥补定量测评的欠缺.  相似文献   

15.
《发展》2014,(3):31-31
正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抓手2012年末,甘肃省城镇化率为38.8%,比全国低14个百分点,城镇化程度低是经济社会落后的原因之一,必须走因地制宜的城镇化建设之路,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抓手。(一)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能引导城镇产业集聚,形成中小企业群,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这种优势在新型城镇化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全面探讨1987年的城市初始条件与随后20年城市增长(1987--2006)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增长与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收入水平、信息化水平等初始条件指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但是与城市初始人口规模呈负向关联。同时,本文还证实了非国有部门的发展、对外开放和财政分权同样是过去20年里促进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城镇化内涵出发,对2014年中国31个省市的影响城镇化质量的十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综合得分,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基于Geo Da软件,进行区域差异分析,并做了空间回归,旨在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赵峥  刘涛 《发展》2015,(2):40-43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崛起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历史经验表明,城镇化水平往往和国家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一个兴盛的经济体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也相应较高。目前,国家对城镇化发展高度重视,将城镇化视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和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特别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城镇化转型的主要内容和阶段特征,通过提  相似文献   

19.
陆思东 《发展》2013,(9):41-41,47
山丹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升信息化,我们面临着很多难题。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城镇化整体水平低。全县城镇化水平仅为37.78%,虽比全市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信息》2006,(3):24-24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与新华网从2005年8月起共同推出大型公众调查:中国100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评选活动。在新华网上开辟专栏。公布中国GDP排名前100位城市候选名单,采用网上评选的方式来确定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以期了解人们用什么标准来评估中国城市的生活质量。以及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的期望水平与现实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