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国有企业的市场目标和社会目标相融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以市场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相融及国民利益的最大化作为改制方向,实质是在制度层面重新权衡效率和公平两大标准,从而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重要微观基础.国企双重目标相容的宏观体制背景是在中国整体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经济的"体制结构"在转轨末期趋向一个稳定的均衡值;微观层次上关键要把握好以民营化为主的产权改革的范围和限度,避免惟产权、惟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单一化、固定化改制思路造成双重目标相容失效,因地制宜地寻求适合不同国企的重构模式应作为对延续了近20余年国企产权改革路径的重新调整.双重目标相融作为战略机遇期结束时刻国企改制的方向必须还要消解:行政垄断、财政资源紧张和垄断性福利等基本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许多国有大型企业包括特大型国有企业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进行股份制改革,使国有企业基本改制成为现代企业。但是,由于遗留的历史问题,我国改制企业的公司治理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严重影响了我国改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善于利用国有企业改制的契机,实现改制企业的公司治理重构,从而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最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制胜,赢得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改制企业迫切解决而且必须妥善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导刊》2003,(12):26-2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由浅入深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出三种改革方案,但都不触及产权的变革。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尤其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产权改革的主张。 国企的第一次改制是在1994—2000年,1994年《公司法》颁布后,国企改制开始推  相似文献   

4.
国企改制中的银企关系不容忽视韩良儒当前,对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组、改造,明析产权,优化资产结构,为国企走出困境找到了新的出路。但有的国有企业由于与其开户银行之间的银企关系被扭曲,严重影响了改制进程。一是过份依赖型。改制前,国企在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5.
唐振龙 《经济师》2006,(4):55-56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与辅业改制是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改制的重头戏。文章针对国有企业改制中资本经营中存在的误区和盲点,阐述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其资本经营在国企改制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有中小企业的产权变更和重组,实际上存在着双轨制,市场化程度不高。大量国企的脱钩、改制主要是依靠政府行政渠道和手段来推动,面向的不是社会投资者而是企业内部员工。国企改革不向社会投资者开放,并不能说是黑箱操作、内幕交易。实践证明,国有企业的改革离不开市场,关起门来搞改革,资源既得不到优化配置,又容易错失改革良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社会投资者有机会与企业内部员工一起参与国有经济的改革调整,这是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有企业改革的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不否认在局部地区的少数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私有化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国有企业私有化问题是在西方产权理论误导下才出现的,而民营化改制恰恰又成为国企私有化的隐蔽形式。因此,必须揭示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的实质,解释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发生的真正原因,从而反思符合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思想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前,地方国有企业改制面与退出竞争领域的比例已超过80% ̄90%,国有企业存量结构实现了重大调整。在淘汰劣企的同时,应重视和发挥优势国企在本行业中“关键少数”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国企内部改制工作一方面要注重产权关系的调整,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国企的授权经营能力和创效能力,而对地方国有企业的进退,则应以其在本行业中能否健康发展为尺度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玲 《经济论坛》2001,(16):41-41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应坚持如下原则:1坚持多种改制形式并存。企业产权改革,实际上是进行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必然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产权变动。这里问题复杂,涉及的面较广,既不能要求搞“一股就灵”,也不能“一卖了之”,而是要求放宽视野,从实际出发,实行“一企一策”,允许多种形式并存。特别要按党的十五大精神,积极探索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鼓励和引导私营企业参与国企经营,使改制后的企业形成多元化经营格局,进而使国企资产进入优势领域的快车道。2着力盘活存量资本为增量资本。应从价值形态充分认识存量资产的优势,运用资…  相似文献   

10.
因特殊的时空约束和渐进改革的制度安排,国有无形资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赖以顺利进行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考察湖北省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资本化的实践,总结了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无形资产资本化遇到的结构失衡、产权模糊和披露缺陷等三大障碍,并针对上述障碍提出在国有企业改制中过程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畅 《生产力研究》2008,(17):123-124
文章通过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现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国资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在新形势下探讨我国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新思路,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维护国有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国有企业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整体改制影响职工稳定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伟 《经济师》2003,(2):141-141
国有企业实施整体改制 ,实现企业产权转让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调整到位、法人治理结构运作到位的改制标准 ,是加快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适应市场竞争 ,实现国有资本退出的重要举措。文章指出 ,国企职工作为国企的中坚力量 ,改制的参与者 ,在企业改制的同时 ,其思想观念受到冲击 ,利益受到调整 ,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若不加重视 ,势必影响企业稳定 ,关系到改制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王湘荣 《经济师》1999,(9):85-8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那么,在国企改制过程中,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的国有土地应如何合理处置呢?本文认为,应从如下四方面着手:一、明晰产权,科学评估企业改制中国有土地的处置,首先要明晰其产权,要弄清楚土地的权属来源、四至界限、使用面积、区域位置,还要弄清楚目前分割、抵押、变更、法律纠纷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经济研究》2017,(10):98-112
政府补贴、自然垄断定价权和行政进入壁垒的存在导致中国产生了以上游国企垄断、下游非国企竞争为特征的垂直生产结构,并引发了企业之间的资本错配。本文构建了含有垂直生产结构和利率管制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资本错配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在垂直生产结构之下,国企尤其是亏损国企不仅凭借垄断地位挤占了非国企在上游行业的投资空间,而且通过抬高中间品价格削弱了非国企在下游行业的投资动机,导致资本明显错配,而利率管制则强化了垂直生产结构的影响。借助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国企改革(核心是消除行政进入壁垒),当经济体达到新的均衡时,国企和非国企资本错配的问题将会显著改善,总产出将增加24.2%,居民消费将增加66.9%。本文研究还表明,两类改革不应该先后进行,而应该同时推进。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代企业产权社会化和所有者替身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产权社会化,改革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多元化社会化的国家产权资本体系,提升大型国企的经济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这样的改革,建设一个社会化的、全民共享的现代国家财富管理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稳固和持久永续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传统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内生激励难题是经济运行无效率的根源;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重要、最艰巨的制度变迁过程;国有企业改制方案要体现投资者保护、经营者激励和员工补偿三个视角的统一和参与改制的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以及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市场体系是由商品及服务市场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构成的有机整体.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对国企初次收入分配的公平偏好和国企经营目标的多元性,导致政府仍然保留改制后国企经营者的选择权和定薪权,这是造成当前国企经营者激励难题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渐进性和国企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这些造成国企经营者激励难题的社会性约束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所以,新时期国企经营者激励制度改革和创新必须另辟蹊径。只有大力借鉴行为合约理论的相关成果,着眼于经营者公平偏好、利他主义等非货币动机的培育和运用,才能实现可行突破。  相似文献   

19.
盛丹 《经济学(季刊)》2013,(4):1465-1490
本文运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估计方法,考察了国有企业改制对企业加成率,进而对社会福利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高竞争度行业和竞争程度增强的行业,国有企业改制能够促进企业加成率提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在低竞争度和竞争程度降低的行业,这种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改善。此外,国有企业改制、行业竞争程度和市场化改革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利于发挥国有企业改制对社会福利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国有企业改革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伟  于良春 《经济研究》2019,54(10):74-88
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的设计以及不同改革方案实施次序的选择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在一个企业顺序进行研发竞争与产量竞争的框架下,本文对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化以及市场化等改革方案的绩效以及可能的改革路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以社会总福利为标准,国有企业改革应首先推动以提高行业集中度为特征的结构化改革;进而在国有企业中引入非国有资本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不同所有制资本共同持有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础上,适时启动市场化改革,以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效率扩张路径。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沿改革路径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及所在行业的市场结构均需做出相应改变,这意味着要同时实施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结构的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