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美国企业年金制度中最受欢迎的401(K)计划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政策演变历程和运行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美国401(K)计划的成功离不开各参与主体的通力配合,其便携性和透明性为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美国企业年金制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监管体制也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我国可在企业年金制度中适时引入"自动加入机制"和生命周期基金,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立法层次并丰富税收优惠政策类型,建立权责明晰的监管体系和混合型投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2.
养老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从上期开始推出的“美国人如何养老”系列将选取美国较为成熟的养老制度进行介绍,以为参照、借鉴之用。上期主要介绍了美国养老资金规模最大的个人退休账户(IRA),这种账户是员工为自己设立的一种个人自愿投资性退休账户;而本期介绍的401K计划是企业或雇主为员工设立的一种退休养老账户,类似于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年底,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发文,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有业内人士预测,我国企业年金覆盖率将从现在的2%上升到2020年的5%,若计入每年10%上涨的工资,企业年金累计增速30%,到2020年规模将达10%以上。如果按照美国的目标,2010年底401(K)金养老金规模达到3.1万亿美元,2013年二季度达3.79万亿美元,占GDP的21%,占美国养老金总资产的31%,同时401K计划中的49%直接间接投入股  相似文献   

4.
十几年前,美国和英国先后对企业年金推行“自动加入”机制,均取得成本低、见效快的局面。美国版“自动加入”制度。企业年金实行自愿自主原则,但完全自由存在弊端:一是部分职工由于对401(K)政策和保险产品不了解、参加手续繁琐等原因,主动参加企业年金的意愿不高,企业年金参与率出现停滞;二是部分参保职工在选择投资产品时出现非理性选择,导致利益受损。  相似文献   

5.
中国证监会目前正积极研究中国版"401K"的相关课题,拟借鉴美国"401K"计划的经验,推动养老金和企业年金入市,实现养老体系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这一计划能否如愿实现,中国版"401K"计划能否给中国股市带来大牛市行情?对此,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市场参与各方都不妨保持一颗平常心。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国光大银行企业年金业务再传捷报,先后成为大连市、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区存量企业年金惟一的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此次两地转制合计资产规模近8亿元,涉及近2500家企业,再一次提升了该行企业年金业务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年金计划建立于2004年,总体发展比较缓慢。美国的401(k)计划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已发展成为美国养老金体系的中流砥柱,也极大地推动美国资本市场发展。2013年12月,我国财政部、人社部及国税总局发布了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政策。本次政策的出台是否意味着中国版401(k)计划的成型?我国企业年金计划能否像401(k)计划一样发展壮大?本文试图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分析解答该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众理财顾问》2014,(4):74-75
正自2014年1月1日起,被称为中国版"401K计划"的我国养老体系税优新政——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税递延纳税政策开始正式实施。很多人为此欣喜不已,但也有人对此有些迷茫:这个政策到底能带来哪些好处,对生活和理财的影响有多大?确实,不用说企业年金递延政策,对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朋友  相似文献   

9.
企业年金保险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是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形式,能够缓解老龄化及社保基金不足对财政造成的压力,培育真正的机构投资者,激活中国经济。本文通过借鉴美国401K计划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强积金制度,构建我国企业年金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田帆 《中国保险》2012,(9):59-61
自1981年以来,美国定额缴费型年金历经30年的发展变化,规模逐步扩大,制度也日渐成熟。而我国从2004年引入定额缴费型年金,起步较晚,存在加入比例较低、税优政策缺乏、资产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有必要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切实采取措施,逐步加以改善。美国定额缴费型年金制度的发展变化一、制度的由来1974年,美国制定了雇员退休所得保障法(ERISA),同时为保障企业年金未覆盖到的私营业主等的利益,创设  相似文献   

11.
邹芯月 《证券导刊》2011,(30):16-16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近日在有关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当前相关部门要正确认识养老金制度变革与资本市场发展互动关系的重要性.并以美国401K计划为例.建议我国应不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推动企业年金发展。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中国版401K计划推出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2.
由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20世纪70年代后IRA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个人养老金计划,同时也被其他一些国家借鉴。个人退休账户(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简称IRA)是由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税收优惠、个人自愿参与的补充养老金计划。截至2013年末,美国IRA资产规模6.5万亿美元,占养老基金总资产22.7万亿美元的28.6%,已超过美国DC型职业年金计划(总规模5.9万亿美元,其中401(k)计划资产规模大约为4.2万亿美元,占DC计划71%)。  相似文献   

13.
401(k)养老金计划是美国目前参加员工最多的企业养老金计划。美国广大的企业职工通过积极参加401(k)计划,踊跃为自己将来退休收入进行储蓄,并将自己401(k)计划账户的资产积极投入到美国的证券市场中,使401(k)计划成为美国当今证券市场中最为活跃和重要的投资股东。美国2006年养老金新法,促进了养老金对股票、基金的投资,将对美国资本市场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的再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补充养老金的企业年金,对安全性有着特殊的要求,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对维护企业年金参与员工利益、保证企业年金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美国对冲基金中的高水位线(HWM)条款与我国资产管理市场上现行类似HWM的管理费条款进行了比较,提出在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市场中引入HWM条款、改良企业年金投资人管理费的制度建议。本文进一步把HWM条款和我国企业年金的风险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比较,提出将两者结合起来构建更为合理完善的企业年金风险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据《上海证券报》7月底的报道,中国考虑推出类似美国401(K)的新型退休储蓄计划,以期在支持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国民财富的保值增值。文章称,美国的401(K)计划让雇主与员工一道为员工的退休储蓄账户注资。这不仅降低员工就业时的应税收入,同时为  相似文献   

16.
作为目前我国资产管理规模名列前茅的基金公司之一,博时基金上半年取得不俗业绩.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博时基金公司共管理186只开放式基金,并受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委托管理部分社保基金,以及多个企业年金账户,管理资产总规模逾6357.79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逾3763.55亿元,累计分红逾814亿元.博时是首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人,博时养老金资产管理规模在同业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年金已成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营刚刚起步,当前很多企业对年金账户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都有待提高。笔者对我国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关完善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年金已成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营刚刚起步,当前很多企业对年金账户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都有待提高。笔者对我国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关完善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年金基金是指根据依法制定的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作为一种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等的固有资产及其他财产,作为独立的会计立体进行确认。因此,对企业年金基金的财务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财会角度分析企业年金基金的财务处理应注意的问题,以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年金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十多年来,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年金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2007年11月,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业务牌照,这标志着商业镶行经营企业年金业务的范围从托管,账户管理进一步扩大到受托。为此,建设银行把企业年金业务列入全行重要的战略性业务,提出“建立以受托人为龙头的企业年金资产管理业务链,努力把企业年金业务打造成全行连接对公、对私业务的综合业务平台,通过3至5年的发展,成为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领先者,打造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一流品牌”的战略目标。在此有利形势下,如何扬长避短,通过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业务来树立企业年金市场的领先地位,值得企业年金从业人员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