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地理分布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洞穴是一类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溶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分析江西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地理概况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溶洞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境内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岩溶洞穴有31处,在地理分布上具有范围广泛、局部集中、多分布在山地与丘陵地区的特点;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型、组合型、依托型和逆向型4种类型;做好资源调查与开发论证、采用主题式开发、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加大对溶洞旅游的宣传、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邵婷  童纪新 《水利经济》2014,32(3):71-74
介绍了浙江省内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背景和旅游资源分布,运用SWOT分析法对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从管理机制、景区规划、经营模式、档案建设等方面对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金丝峡景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金丝峡景区长、幽、险、秀,洞、潭、瀑、峰,景区容量大、空间组合良好等特征;探讨了金丝峡景区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创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模式等开发价值;在分析金丝峡景区持续开发机遇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定位;加大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力度;重视旅游产品质量提升;配备培训旅游专业人员;大力开发旅游小商品;与周边地区进行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8年到2007年为研究时段,全面分析了浙江省11地市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次的差异;并从11地市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经济发展状况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了产生区域旅游发展差异的原因。最后,基于浙江省省情与区域特征,提出加快浙江省旅游业整体发展和提高各地区旅游业综合实力的相应对策:一、适当整合各市旅游资源。二、实施区域联动发展。三、培育核心区域与核心景区,通过核心区带动边缘区发展。四、优先扶持金温带与杭金衢旅游带发展,促进浙江省各市旅游业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龙胜各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龙胜县)的旅游资源状况、旅游景区开发现状以及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展开调研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龙胜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旅游景区开发逐渐完善、产业发展基本指标逐年递增,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增长势头良好,为桂林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景区营销渠道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村旅游开发在承担旅游扶贫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的冲击和竞争,乡村旅游景区营销渠道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区能否持久并逐渐走向成熟,针对渠道建设现状、旅游消费特点设计开发适合的营销渠道成为景区在开发建设之外必须重视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7.
从四川彭祖山景区的综合区位条件及旅游发展条件出发,分析该景区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综合评价其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并结合该景区的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根据资源和客源对象的不同,构建了彭祖山景区的旅游产品体系,其中包括主导产品项目、重要产品项目和配套产品项目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8.
那拉提草原为国家AAAAA级名胜风景区,具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十四五”期间,那拉提景区将开发成为新疆地区代表性的旅游度假地。本文介绍那拉提景区的地理区位、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指出那拉提草原旅游开发存在地理位置偏远、旅游景区季节性明显、景区游客超载、缺乏旅游景区专业管理人员、景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并提出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提升景区旅游承载力、引进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对历史遗迹的监管力度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4年"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其主要分布地区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更迎来了大批游客。然而,在充分重视景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却忽略了对配套服务的完善,尤其是对景区解说系统的建设与优化。本文在分析集安高句丽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开发现状基础上,探讨加强景区解说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集安高句丽文化遗产旅游景区解说系统优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整合营销给景区旅游规划与管理重要启示,景区整合营销需强调整合旅游资源与市场信息,重视旅游景区与旅游者沟通。中山陵园风景区旅游规划与管理应剖析其旅游资源与市场,强调旅游产品整合规划和品牌形象整合,将景区资源要素融入营销管理,提升景区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土地可持续评价指标为依据,从生产的稳定性、资源的安全性、生态的保持性、经济的可行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等五个方面建立了指标体系,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进行可持续的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在资源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恶性循环发展为例,提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涉及的法律问题,试图设计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法律的原则,最后提出完善西南喀斯特区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区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环境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岩溶山区的石漠化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所面临的一个根本性的地域环境问题 ,研究西南岩溶地区的环境问题并寻找相应对策 ,对我国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对西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我国西南岩溶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 ,然后从自然和人文因素的角度对造成此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和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各级政府和人民采取措施并加大工作力度,农业生态环境整治有一定成效.本文分析该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综合治理对策与措施,以期加快该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进程.  相似文献   

15.
贵州岩溶石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贵州麻山地区、北盘江峡谷区、安顺地区石漠化现状的调查,从碳酸盐类岩石组合、沉积相、水文地质和地貌条件分析,认为:厚层、质纯的碳酸盐类岩石连续沉积累计厚度大的地区,易发生石漠,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在贵州高原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的斜坡上,“乌江期”地貌发育形成的峰丛峡谷、峰丛洼地中,内外自然营力作用是石漠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河流溯源侵蚀尚未进入的分水岭上,残丘溶原、峰林盆地中,为岩溶生态良好区,但因不合理的人文开发诱发石漠。  相似文献   

16.
贵州岩溶山区国土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贵州国土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将贵州岩溶山区国土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5个方面:自然环境的梯级性和复杂性;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贫瘠性和脆弱性;自然环境地球化学的异常性和敏感性;自然生态环境贫瘠脆弱和社会贫困的区域叠加性;粗放地开发矿产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7.
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是湘中型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在多年野外调查、勘测基础上对公园岩溶地貌特征、成因和价值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岩溶地貌形态丰富多样,规模多属中小型,空间展布的方向性和阶梯性特征明显,以峭崖、秀水、奇洞、巧石、幽峡为特色的岩溶地貌景观突出。公园岩溶地貌集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于一体,具有显著的科学价值、美学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开发利用公园岩溶地貌景观资源,应当加强公园景观环境生态保护和修复,积极开展科普旅游。  相似文献   

18.
摸清了会仙喀斯特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了会仙喀斯特湿地保护与恢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湿地保护恢复的主要技术思路、目标以及湿地保护恢复工程的主要内容与关键技术措施,以期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西南岩溶山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重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有关西南岩溶山区生态重建5方面的工作: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分析西南岩溶山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退化的过程和原因:从宏观上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详细探讨了西南岩溶山区生态重建工作中最关键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目前尚未研究,但对西南岩溶山区生态重建十分重要的4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典型岩溶地区生态用地研究——以清镇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为典型岩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制定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土地利用转换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GIS技术。研究结果:清镇市在各生态用地类型面积配置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2010年为58.96、2020年为64.16,较2004年的生态服务价值有较大的提高。研究结论:生态用地概念是管理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新理念,为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一般只能用作生态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