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王佐 《科学决策》2005,(1):63-63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最近表示:环境保护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分两部分,一个叫工业污染的治理,一个是自然环境的保护。对于工业污染所带来的环境破坏,我国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推进环保产业和配置环保企业的问题。如果这种环保产业、环保企业能够真正做大做强,工业污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2.
李者 《珠江经济》2003,(12):53-57
在我们这个时代,经济学是第一显学。搞第一显学的经济学家能量大呀。他们一思考,国民经济就头痛,你我就呼大事不好——要没事,他们干嘛要去思考呢?思考完了,他们再动动嘴,嘿嘿,你我的钱包立刻就鼓了或瘪了,立竿见影。所以,你我的眼球都爱关注他们,有的经济学家甚至就成明星了。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与“数据革命”时代,属于那些掌握数据资源、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三栖物种”,经济学家的“技术”工作不再是不可替代,未来注定属于“信息化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来不能互相说服的经济学家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100个人常常是有着100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可以很好地共存,这往往是其他学科难以看到的盛况。于是有人说:“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人能够分享同一届诺贝尔奖,这种情形只有在经济学家中才会出现,如缪尔达和哈耶克”。 政治家们说,“叶利钦有100个保镖,其中有一个想谋杀他,叶利钦不知道他是谁;克林顿有100个经济学家,每次决策前克林顿听取这些经济学家的意见,但是每次只有一个人讲对了——而且每次都不是同一个经济学家。”看来克林顿的麻烦比叶利钦更大。  相似文献   

5.
由于北美与西欧的社会环境不同,为经济学家提供的市场条件不同,因而,对经济科学的看法不同,研究的方式不同,经济学家所起的作用也有很大差异。相对而言,北美的经济学家更热衷纯理论研究,他们专攻理论,直至成名成家。西欧的经济学家则更重视当地问题的研究。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北美经济学家占绝大多数。西欧经济学家则多在政治舞台大振拳脚,他们有的出任部长,有的出任总理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简洁的,节约感情的经济学家 尽管经济学家的著作汗牛充栋,但是在书摊上依然可以看见“五天成为经济学家”之类的小册子,这实际上从另外一个方面显示了经济学的简洁。当然,经济学在讲究简洁时,自然也就不分析感情等等因素,而是用冷酷的“供给”、“需求”、“成本”、“效益”来剖析人们心目中温情脉脉的结婚生子等活动,如贝克尔  相似文献   

7.
文宗瑜,38岁,博士学位,任财政部国企资产优化配置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全国9省市经济顾问,6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济顾问,12家企业集团的财务顾问,5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已出版著作7部,发表文章200余篇.除了从事理论、政策研究以外,作为新一代青年经济学家的典型代表,文宗瑜博士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企业调研与咨询,在企业资产重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绩效考评尤其是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面颇有建树,在全国各地做出了上百个企业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成功案例.为此,本刊最近对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任何看上去免费的政策,实际上只不过是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转移负担,而不可能是真正的免费。非常钦佩节假日拥堵时坚持用价格理论解释问题的几位经济学家,他们十几年来不停地向普通人普及一个朴素的经济学道理,任多少网友恶言相向,仍微笑面对,执着表达,可谓真学者了。国庆黄金周一过,又在媒体和微博上看到几位勤勉劝世的经济学家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致命的均衡》一书大概是我所阅读过的第一本有关经济学家思维和分析的小说,这部小说的作者是美国三一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的三位教授和经济学家,他们用杰出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和杰文斯的名字拼凑出一个笔名“马歇尔·杰文斯”,从此就可以看出这三位作者对两位大师级前辈的尊敬和推崇。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近日来广东考察,并于11月22日上午在其下榻处广东大厦与我省部分专家、学者梁钊、曾牧野、张江明、张井、宋子和、丁家树、王利文、李克华等同志举行座谈,于光远同志着重就十四大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经济学家应干什么发表了意见。于光远同志认为,经济学界应重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当前应着重研究市场经济与所有制、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市场经济与经济增长等问题。关于市场经济与所有制问题,于光远认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商品经济+按劳分配),社会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  相似文献   

11.
茅于轼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他的同事,著名经济学家盛洪说:“他诚实、守信用,这些字眼似乎很平常,但在今天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实行的。”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也说:“茅于轼年过古稀,还在做事,这是很难的,很了不起的。金钱方面他没有什么获得,还在做,所以我很佩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来很吃香。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在密切关注中国复苏的迹象。中国是第一个从全球经济滑坡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对这一问题,北京很谨慎,而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倾向于肯定。现在看,政府是对的,那些经济学家错了。我以为,这些好看的数据应归功于大规模的、及时的政府支出和强硬行政命令下的信贷扩张。所以,政府对目前形势的判断优于在外部看热闹的那些主要被私人机构雇佣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家们的游戏王虹译自英国《经济学家》本周(1994年10月15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承认,“搏奕论”几乎是今天每一位经济学家必不可少的工具。听起来这像是一个球迷的梦想。1994年10月1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有三个人由于他们在分析游戏中所显...  相似文献   

14.
叶雷 《产权导刊》2014,(4):79-80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但问题随之而来,市场怎样才能起决定性作用?现在比较公认的解释是,要依据资源配置效率来决定资源的配置。问题又来了,什么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率?经济学家绕了一个弯,说应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真正构建有效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市场可以做的事情,都交给市场去做。那么,什么样的政府才是有  相似文献   

15.
我们看到,从吴敬琏、周其仁、张维迎、樊纲,直到今天身体力行地为穷人办事却说要为富人说话的茅于轼……经济学家挨骂的名单上,在不断添加一串串新的内容。 “经济学家挨骂”在中国好像是一大独特现象。以至于一些媒体、社会研究机构以及社会舆论开始研究“经济学家挨骂”现象。为何骂?骂的是否有道理?骂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许多文章、媒体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经济学家似乎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日前,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有关“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的谈话,又一次把中国经济学家们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7.
“我整日研究的经济学理论,面对这些穷人的现实境遇,显得那第苍白无力。我第一次感到,无视贫困、无视真实世界中人的痛苦与愿望是经济学的失败!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  相似文献   

18.
中国需要怎样的经济学家,我的回答是:就是眼下这批经济学家!在经济学家这个市场上,对经济学家有怎样的需求,就会供给出相应的经济学家。恩格斯讲过,社会需要胜过十所大学。给定中国的国情,如果把所有美国一流大学的经济系教授搬到中国,感到不适应的将不仅仅是他们,还有我们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一些经济学家关于城镇化的观点,与城镇化的本质没什么关系,都是宏观领域的改革,都是政府所要进行的改革,而且很多都是早就该做的事情。目前关于城镇化的讨论中,经济学家有几个不靠谱的观点。第一个不靠谱观点:"考虑到国家的现状,不是每个群体都具有话语权,政策优惠方面要尽可能偏向于原来的农业人口、非城镇人口。"——这个主张没错,理应如此。可这是社会保障问题,是整个国家的公共福利政策,与城市何干?没有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私奔不仅需要一颗为爱而充满勇气的心,更需要一个经济学家的审慎目光.需要声明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私奔,并非把金钱和爱情划等号,实际上,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和服务的配置问题.还有什么比爱更稀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