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田 《西部金融》2011,(9):42-44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作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危机后西方主要国家有关的金融监管改革举措,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用长三角”建设是“十二五”期间加快区域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区信用联盟建立过程中,完整的信用体系界定与信用主体分析是打造“信用长三角”的前提.从信用体系涵盖征信体系和资信体系入手,研究企业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节点,在网络社会结构观下建立完整信用体系的理论架构.分析表明,信用关系的主体包括信用信息的需求方、供给方及信用关系的监管方.信用主体按照信用关系网络的规模及密度维度,决定着其行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影子银行系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系统的广泛关注.当前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的认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大部分文献探讨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监测或监管.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不同进行深入地对比分析,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有其独有的环境和特点,提出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应当采取规范引导为主和分类化监管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的主体是金融中介机构,载体是金融创新工具,这些中介机构和工具充当了信用中介功能;影子银行的负债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存在监管套利的行为;影子银行始终游离于国家金融防火墙的保护之外,一旦出现问题,则没有最终贷款人和存款保险的保障。应改革监管体系,建立基于系统性风险的资本充足规则,限制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制定明确的杠杆率,改革银行体系,建立信息披露机制,提高投资者决策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上世纪中后期欧美一些国家出现了脱媒型的信用危机,政府不得不逐步放宽对银行的管制,以此来应对出现的危机。由此也带来了行业间激烈的竞争,形成了一股金融创新的潮流。近年来,"影子银行体系"在我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由于影子银行的种类繁多,其发展又缺乏监管,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威胁到了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本文基于这种视角,对我国影子银行风险进行探析,并提出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信用"可以理解为信任、信赖、信誉等.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信用时,就主要表现为经济交易主体的债权债务关系以及对债权债务关系的态度.良好的信用秩序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式发展导致了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高度繁荣。同时,影子银行由于、高杠杆操作、过度的金融创新和过度的交易为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2008年9月,金融风暴爆发,影子银行体系首当其冲。影子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缺陷,导致影子银行纷纷破产,影子银行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影子银行横向分散风险的特性也使整个金融体系暴露在风险之下,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迅速演变成金融市场危机。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监管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对影子银行体系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监管当局亟待解决的课题,而监管制度建构的前提是厘清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对影子银行体系内涵涉及到的构成要件进行梳理及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现状进行剖析后发现,监管的制度模式已滞后于综合金融业务的发展,传统的微观审慎政策工具已不能对交叉领域中影子银行监管套利行为进行有效抑制。因此,需对于现存监管模式进行渐进式改革,建立影子金融监管委员会,明确金融监管各部门之间协调主体和责任归口,建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逐步完善影子银行监管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9.
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监管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对影子银行体系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监管当局亟待解决的课题,而监管制度建构的前提是厘清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对影子银行体系内涵涉及到的构成要件进行梳理及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现状进行剖析后发现,监管的制度模式已滞后于综合金融业务的发展,传统的微观审慎政策工具已不能对交叉领域中影子银行监管套利行为进行有效抑制.因此,需对于现存监管模式进行渐进式改革,建立影子金融监管委员会,明确金融监管各部门之间协调主体和责任归口,建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逐步完善影子银行监管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0.
论市场经济对信用秩序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用秩序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所呈现的总体状况与特征。分析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好坏,需要借助合同履约率、消费者投诉率、不良贷款率、劳资矛盾事件增长率、保险诉讼率、上市公司违规事件增长率以及偷漏税率等指标进行度量。基于信用与信任的关系,我们也可以使用信任度这个指标来大体衡量信用秩序的好坏。市场经济对信用秩序的要求,可以从有序竞争、交易扩展、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市场创新等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1.
由于2012年11月发生的华夏银行员工私自出售投资产品事件,使得公众对影子银行风险的关注度迅速提升。从影子银行的界定着手估算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结合理财产品的分类从资金来源、资金监管和资金利用三个方面探讨其影子银行属性及其主要风险,并据此提出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内部控制、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企业契约联结的广义视野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质是一种契约交易。会计诚信作为企业契约交易主体对会计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理性要求,其实质同样是一种契约,即"会计诚信契约"。把契约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分析方法运用到会计诚信上,可以构筑出会计诚信契约安排的基本理论体系,从而为分析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银行业务在给人们带来无限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人们经常忽视的法律风险。在中国现行法律框架之下,自助签约并非当然地具有法律效力。在界定自助签约法律性质的基础上,探讨其法律效力并提出解决自助签约效力问题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影子银行,可以看作仅仅是银行的影子.银行为规避监管,追求较高收益,主导了资金转出传统存贷系统,在资产负债表外办理资金中介业务.其主要问题是扰乱了利率体系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助长了经济结构的非市场化倾向.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要促使影子银行体系透明化运作,其次是改革相关规则,让市场发出正确的信号.  相似文献   

15.
夫妻共同遗嘱在本质上属于共同法律行为。立法应有条件地承认共同遗嘱的效力,从法律上确认夫妻共同遗嘱的法律地位,并明确规定共同遗嘱的适用范围、适用主体、遗产范围、生效和失效、法律效力、变更与撤销以及执行等,从主体和内容两方面对夫妻共同遗嘱的适用和操作进行必要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我国网上银行运营的实际情况,以现行法律规范为基础,针对网上银行交易和网上银行监管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次贷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全样本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变动与A股市场波动存在相关性,残差Bootstrap窗口滚动检验发现其相关性存在结构突变,进一步利用小波相关系数和相位差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变动与A股市场波动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中短期,二者变动具有同向性,主要表现在2003—2008年和2008—2011年两个时期的同时扩张,并存在彼此领先对方的情况,说明资金的成本性决定了其逐利性。在当前全球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下,中国应对货币政策进行边际放松以对冲金融压力和风险,并对影子银行进行宏观审慎管理以在繁荣经济的同时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引发关注。基于2001—2012年年度数据,选取委托存款和信托存款、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集合理财产品、社会融资规模等作为影子银行的代理指标,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发展和金融稳定性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作为我国传统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其过快的规模扩张明显降低了金融体系钧稳定性。目前,我国金融环境还很不成熟,影子银行发展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不能脱离必要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律体系的内涵应涵盖着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以实体规范为基础的法律体系,本质上是正式的信息体系。法律体系的结构,强调的是分立与融合,最基本的一个方向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分立与融合。在中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后,通过立法的完善仍然具有宏观性,而通过司法的完善则更具有针对性、微观性。相对完善的开放性法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社会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利于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均衡的博弈状态,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