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荆州市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纺织工业园的建立将需要大量的染整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如何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值得思考。染整专业的发展规模要与荆州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协调;染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区域经济的用人标准相协调;染整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该与区域经济的技术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2.
根据荆州市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纺织工业园的建立将需要大量的染整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如何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值得思考.染整专业的发展规模要与剂州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协调;染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区域经济的用人标准相协调;染整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该与区域经济的技术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协调与绿色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坚持区域协调和绿色发展理念,区域协调取得一定成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四五”时期也将是我国实现区域协调和绿色发展的攻坚期。区域协调是绿色发展的前提,而绿色发展则是区域协调的高级形态。实现区域协调和绿色发展,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实施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需要,更是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要顺利实现区域协调和绿色融合发展,需要推动主体功能区发展,推动城市协调发展,实施绿色发展战略。重点是提升核心城市群人才集聚能力,破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新历史机遇,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产权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区域协调和绿色融合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徐开秋  常旗 《科技与企业》2013,(23):291-291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深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加强管理,形成特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能适应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背景,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湖南省的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专业设置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实践要求的不协调现象。专业设置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实现两者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孙玉红 《价值工程》2010,29(33):222-222
当前,高职就业问题涉及的方面较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要。而职业能力与专业教育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在染整技术专业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与实践,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方法,从而加强染整技术专业课的教学,使学生能更好适应岗位需要、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理论、评价、机制和政策五个方面,在梳理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五方面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内涵已经从传统的经济视角拓展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维视角;理论研究已从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逐渐延伸到环境、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理论;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分析中,一般是根据层次分析法设计指标体系来测算区域协调度,指标体系的权重选择问题仍是制约测算结果客观性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般是促使区域政策主体、客体、目标等协调要素有机组合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并针对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完善的法律保障、专门的管理部门和明确的政策对象。对我国的启示是:在制度安排上,我国需要出台系统化的法律法规和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明确区域协调政策主体,促进区域协调政策实施的规范性;针对落后地区,我国需要构建倾斜的政策体系来完善区域互助机制;同时,我国需要明确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客体,来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另外,在具体政策方面,我国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特征和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特征来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反映房地产业发展情况的各项指标应与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保持均衡关系,以保证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这对于了解房地产业,使其保持良性发展,并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已是我国各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高校教育正处于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建设时期,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存在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因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相契合,也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仅发展了四十余年的民办高等院校,其专业设置也需要进一步调整与优化。文章将以山西省为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分析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得益于地方经济的繁荣,创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既有客观基础,也与中国更加有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契合。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区域发展和协调、协同发展的主线,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目标,以五大理念、四大板块构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内容框架,通过"五个一"工程推进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得益于地方经济的繁荣,创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既有客观基础,也与中国更加有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契合。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区域发展和协调、协同发展的主线,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目标,以五大理念、四大板块构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内容框架,通过"五个一"工程推进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关于构建区域合作体制的研究——以法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公共管理理论主要从制度建设出发,强调要确保地区经济合作的顺利进展,除了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外,更需要建立大量的制度安排来约束与引导区域经济合作的良性发展.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包括政府适度干预的协调机制、区域产业政策的协调机制和区域合作的功能性协调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3.
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致使区域经济处于更新与升级的关键时期。大部分院校主要以市场作为导向完善专业群建设,使专业与产业能够有效地衔接。文章结合广西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专业整改与完善。因此,各大院校要加大专业群建设,以此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8,(11):256-258
文章结合经济新常态下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汽车技术相关行业对汽车技术专业人员的快速发展需求,高职学院生源减少,汽车技术专业从业人员"技术荒"的问题,如何根据区域经济新常态下改进汽车技术专业高职教育模式、教学手段与方式,促进汽车技术服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利于高职教学和汽车技术服务企业资源优化、整合。需要客观地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研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进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评价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15.
熊梅 《价值工程》2012,31(34):237-239
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尤为重要的关键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具体途径。本文工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对工程管理专业目前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际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同时,也存在着概念认识上仍有分歧,评价研究欠深入,对策研究不系统,机制研究不充分等问题,尤其是对区域协调发展认识存在泛化,与区域发展、区内发展、可持续发展相混淆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需要把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式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生态审计的现状对区域性生态审计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
闽东南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处海峡两岸的闽东南地区包括福、厦、漳、泉、莆5市辖43个县。有4.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目前,国家区域发展“九五”规划已将其与珠江三角洲一同列入“东南沿海经济区”的区域内,并将重点支持和发展。在21世纪,为使本区域建成海峡两岸的经济繁荣带,我们必须寻求一条使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此,需要构造一个适合闽东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区域的发展现状或用以对区域发展作出规划。  相似文献   

19.
黄国华 《经济界》2010,(5):90-93
马克思的平衡布局生产力理论、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和当代的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理论基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着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应遵循既发挥市场机制的驱动和基础性作用、又发挥政策调节和导向功能的原则,有效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不断进行战略措施的完善与创新:确定合适的增长点,增强落后地区的经济活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加强宏观调控,从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立法、完善机构设置等方面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地区经济利益,积极发展跨区域联动与协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强化区域综合治理,实现公共生产与服务的区域均等化,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20.
董虹 《乡镇企业科技》2013,(24):181-182
通过对陕西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发现陕西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二、三产业GDP比重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不协调。建议大力扶持地方优势特色专业,减少传统制造业专业数,优先发展急需法律、旅游专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