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素养是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上与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具备一致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营造素养培育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道德、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实现其他课程整合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树立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与能力,形成正确的信息文化和信息理论观念.〈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同学们的信息素养和创造素质.教学时应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努力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理论。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对初中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文化导向,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民族素养。本文就是在这个观点的引领下,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5.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6.
华晓群 《商》2014,(45):175-17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对我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法也带来了许多变革。中职教育中旅游专业教学水平的改革与提升,也面临着和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有效提高旅游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列举当前旅游专业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提高旅游专业教学有效性中的重要作用,并最终提出了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旅游专业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于涛 《致富时代》2010,(9):198-198
在当今信息时代,高职学院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高职生自身的素质,这就要求对高职计算机课的教学要有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吕臣俊 《适用技术市场》2011,(14):96-96,104
在当今社会,传统的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轨。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剖析.阐述了信息技术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信息技术课程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信息技术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途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淡化学科性,强调综合性和渗透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选修课程开设的进一步完善,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已摆在每位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的面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平台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日常课堂教学和开展互动探究学习提供了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高速发展性要求信息技术教学也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本人针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际,提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课程整合中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骥 《品牌》2010,(10)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表明,与专业课程整合是其合乎规律的必然:从国际范围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国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基本上是用第一种模式--单独设课;在90年代中期以后则有不少国家开始探索采用第二种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肯定,整合模式将会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整合,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协调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媒体等诸多的因素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使学生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3.
案例教学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这种教学在教师培训中可增强被培训者内在知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被培训者对教学中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和感悟 ,将整合的知识提升到理性高度 ,结合实践进行工作创新。教学双方都是参与者 ,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为培训任务 ,使案例教学以其贯辅整合理念、方法及操作性强的特征被有效地应用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化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有效地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是符合现代化教学思想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由此产生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新理论、新模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思想、理论、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变与创新,局域网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转变与创新,以及多样的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课程的转变与创新。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对教师素养要求的转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备工程》是“一流专业”学科建设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先修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专创融合”背景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科学地开发整合《建筑设备工程》课程资源,合理组织课程教学,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创新创业思维,激发创新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专创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冯鹏 《科技转让集锦》2014,(20):235-235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青少年尤其中学生必须接受的基础课程,对中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立新型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等对策,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试验和认可。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深入到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但要与课程完美整合,关键在于教师的相关教学能力。因此,教师教学能力,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否和掌握的高低,将是决定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关键。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完美整合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能力?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出发,对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进行了探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操作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新课标提倡和实施创新性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是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二是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针对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和新的教学要求,我们应运用现代教育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