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新念  贺为民 《华商》2013,(6):80-81
他从军24年,机关干部做了20年,却玩了一辈子的石头,用向科生自己的话来讲,他这一生,可以用“从军、参政、玩石头”7个字概括。谦虚的他从来不说自己是个收藏家,平常没什么特别的嗜好,就爱收集石头,他认为自己是在玩,“爱石头,所以玩石头”。  相似文献   

2.
杨艾祥 《商界名家》2005,(10):41-42
从监狱出来以后,孙宏斌当天就回到了天津。他把自己的做房地产代理的公司命名为“顺驰”,英文意思是姓孙的公司,从这个细节来猜测孙宏斌的举动无疑是对自己在联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的否定。他算是痛恨了那个职位了。所以从公司的命名他就想确定自己一把手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他是第一位从纽约证交所内部管理层选出的董事长;他是华尔街“一言九鼎”的金融行业巨子;他以自己的实力、业绩和贡献而成为美国传媒一度热捧的英雄……但这一切都不曾改变他倒台的悲局。格拉索啊格拉索,就因为那并不违法的“递延薪酬”,就因为他放弃作为的那点私心抑或“贪欲”,他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在习惯丑闻的华尔街,原本可以呼风唤雨的他,现在也成了华尔街丑闻的主角。  相似文献   

4.
清道光十六年,有一个名叫冯志圻的进士,喜爱收藏碑贴书画。一次,有人把装有宋拓名碑的盒子献给他。他看都没看就命人退了回去。部下劝道:“何不打开看看?”答曰:“看了就不想还了。看了自己想要的,心就会动,心动就会接受,接受就会被利用,所以还是不见为妙。”好一个“不见为妙”,短短四个字,却富含着深刻而朴实的生活哲理。爱财之心,人皆有之。见到自己所喜欢的,一般人都会产生据为己有的欲望。冯志圻也不例外,但他知道宋拓是别人的,献给他只是想利用他。于是他用“不见为妙”来控制自己的欲望,以挡住其诱惑,洁身自爱。由…  相似文献   

5.
《商》2013,(19):22-26
“京东”为什么叫“京东”?因为刘强东初恋女朋友的名字中有个“京”字,他把“京”与自己名字中的“东”合在一起,就有了“京东”。  相似文献   

6.
前一段时间,听说牛根生害怕他的“民族品牌”落入外资之手,流泪了,当时就很不是滋味:这么多。肾结石的患儿和家庭遭受巨大的痛苦,没听说他负荆请罪,自己的“民族品牌”要给别人控股就流泪了,实在可笑。  相似文献   

7.
在百度的“知道”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一个网友这样回答:“真正能危害到自己的是自己本身,因为别人再怎么伤害你,也只是一时,或是一事,而自己如不能善于自我管理、克服困难、抵制诱惑、摒弃不良习惯,就会危害自己,让自己陷入深渊。”  相似文献   

8.
吴燕虹 《中国科技财富》2010,(14):338-338,335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对学生合理的惩戒制度不仅是合法而且也是必要的。”学生做了错事,惩戒他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明白应该做什幺,不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如何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和弥补。马卡连柯有一句名言:“适当的惩戒不仅是老师的权利,更是老师义务,不了解惩戒,老师就放弃了一部分自己应尽的职责。”如果说教育是艺术的话,惩戒教育或许是艺术的颠峰。因为惩戒教育本身就是是爱心的浸润,就如行走学校校长徐向洋所说的那样:“我们有亲情,我在银行里面存足了我的资本,我爱他,所以我给予他惩戒。”  相似文献   

9.
鲁渝华 《商界》2005,(11):55-57
虽然事业没有再度起来,诸杨文并没有特别失望。临行前他告诉记者:“只要你的心还不死,你就一定还有机会。”而就为这句话,他说自己会铭记在心。并继续地寻找着下一个“起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柴燃恒 《浙商》2011,(23):104-105
陈逢干不说“等有钱了,再去帮助别人”,因为谁也说不清什么时候才算是有钱了,他只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帮。“有一分钱就帮一分钱,反正能解决就解决问题,不能解决就认真解释嘛。”  相似文献   

11.
牟其中喜欢用数字描述事物,他有个名的“99℃ 1℃”理论:水要烧到100℃才能开。国有企业已经把“水”烧到了99℃,自己再往里面加1℃就可让“水”沸腾了。他给自己的定位为3个“半个”:半个经济学家、半个理论家、半个企业家。  相似文献   

12.
孟宪坤自己说,纵然身份多变,唯一不变的就是他的“梦想”,就像高中时读到海子的那酋诗《以梦为马》,如今的他,已化作一辆四驱悍马,纵横在他想涉足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一股“让小孩子走进厨房”的烹饪风暴从英国约克郡爆发,很快席卷英国和美国。英国首相布莱尔甚至亲自致电此次“风暴”的引发者,希望能就英国传统的饮食方式与这位“专家”进行讨论。但是。你绝对想不到,与布莱尔通话的“专家”年仅16岁,他8岁就开始下厨房做饭,16岁出版了自己的“专著”。目前,这位叫萨姆的“烹饪风暴”引发者不但红遍英美两国,还靠着自己的亲自实践赚下了千万财产……  相似文献   

14.
姓牛,但他喜欢速度,只用4年就使自己的企业跨进乳业三强。2003年,他敏锐捕捉航天商机;在同一年,他从大草原登上APEC国际舞台。他是一头性格温和的“牛”,但他做起事来却雷厉风行,离经叛道。2005年初,他传出爆炸性新闻:“把全部股份都捐出,成立‘老牛基金会’!”  相似文献   

15.
何晓春 《浙商》2011,(3):72-73
这个敢于放言“现在我们到哪里,西门子就投降到哪里,打不过我们”的男人却说自己:“我足浙商,但波澜不琼,风云不起”,他就是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董事长聂忠海。  相似文献   

16.
《浙商》2009,(6):60-62
身价百亿元的网易CEO丁磊要养猪了! 对于昔日的“首富”丁磊而言,养猪的“噱头”意义远大于现实行动。丁磊自己也坦言,就当他是作秀,欢迎大家一起来养猪作秀!  相似文献   

17.
黄昏的贵族     
尹小天 《商界》2005,(2):80-81
李同文其实不懂什么叫后现代主义,只不过长期以来他都觉得只要是自己不知道不熟悉的词汇,应该都蕴涵着某种神秘的味道。越不懂,他就越觉得玄,越玄,他就不越认为那肯定是自己想要又一时之间得不到的、别人称之人“文化”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相似文献   

19.
李彤 《商界》2008,(12):134-138
当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危急之时,大打“民族牌”,他是否想过蒙牛不过是只被“洋奶”催肥的“洋牛”,而自己数次主动放弃控股权,引狼入室,甘心做一个监护人,是否就没考虑过置企业于险境?另外,在与强势资本争夺话语权的长期斗争中,他还有多少牌可以打?  相似文献   

20.
《经贸世界》2006,(11):40-40
动辄几百人挤在一个会场里喊口号,“我要成功”,“我一定行”,“我是最棒的”……不可否认,在那种气氛的感染下,一个再低落、卑微的人都会感觉良好。但是,旦走出会场,当他仉一个人走在漆黑的路上时,那样一种孤独、那样种反差会让人觉得空虚。因为他们抑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在自己还没有完全弄懂的时候就满怀激情去开拓市场,一“热”一“冷”,几个回合下来就很容易“感冒”,所以新人的流失率也就高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