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资本范畴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学兰  赵旭亮 《经济问题》2003,12(11):17-19
揭示资本丰富的内涵,要用科学的方法。揭示资本一般的抽象规定,要以资本全面而具体的发展为基础。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我们有必要也能够对资本范畴进行再认识,既揭示出资本关系和资本内在规定,也对资本载体和外在形式进行全面具体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本质、形式以及总过程,从抽象到具体、从逻辑到历史的系统研究,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还包含了许多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目前国内外对此研究尚缺乏,或远远不够。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从市场经济的层面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探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市场经济形态下社会再生产的三个重要的一般规律,以及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资本逻辑的揭露者和批判者,马克思不仅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也揭露了人的异化,并提了出人性复归的积极路径。资本逻辑批判思想既是深入理解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点,也是深入理解当代社会内在矛盾的一个关键视角,同时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逻辑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的解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包含着丰富的资本主义精神思想。马克思从三种意义上对这一问题作了论述,一是对一般商品经济社会的市场经济精神进行了分析,二是对资本主义精神进行了批判,三是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贪欲精神、剥削精神、利己精神和拜物教精神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生产方式、资本逻辑、批判意识、辨证方法、历史观点等是马克思分析的不同视角。随着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资本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普遍现象,研究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精神思想的价值就在于为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提供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对马克思资本运动形态分类和资本循环运动理论的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形资本这一独立概念;并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借鉴马克思关于资本分析的逻辑方法,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关于研究无形资本基本框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是资本逻辑的深刻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危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危机以及人自身的人类生态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三重维度的全面审视,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生态危机,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分析中,最关键、最要害的内容是: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中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马克思的理论为我们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资本”指出了科学的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正确制定对待资本的政策,必须坚持马克思关于资本本质的思想理论。用拜物教观念认识和解读资本是当前一些错误认识的基本特征。当前的资本拜物教观念集中表现在“资本是生产要素”这一认识上。这一认识脱离生产关系去认识资本,把资本当成自然物、中性物。这一认识的理论支撑是“资本二重性”,“资本二重性”存在着逻辑错误,它把生产条件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已经是二重属性中的一重说成是具有二重性。资本中性的观念还产生于市场经济中性的观念,而市场经济中性观念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理论探索中出现的误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从基本原则、奋斗理想走向具体化的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必然要以利用资本主义时代形成的范畴、机制为起点,在利用过程中要按照社会主义要求限制资本,给它设置“红绿灯”,进而对它们进行改造、最终用社会主义经济范畴、机制取代它们。  相似文献   

8.
于蓓蕾 《生产力研究》2005,46(5):82-84,154
马克思的现代社会概念基本上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概念。它的现代社会的最高历史内容是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的历史内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现代化运动产生的根源。社会主义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另一种形式,它以反异化的形式进行着新的现代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同样是实现现代化,全面创造出未来人类社会所需的历史条件。社会主义的前途在于把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化历史任务内在的创造性相结合。对马克思的现代化运动历史任务的全面把握,不仅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而且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历史地位的认识。现代化的历史目标的实现就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正确理解作为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商品性质,必须将这个体系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归宿)统合起来,才能从整体结构上科学把握。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有机统合了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道路",科学抽象法的应用是这一方法的根基。研究方式和叙述方式不是两个独立的、截然分开的阶段或方式,而是同一研究进程中交互运用的方法。在整个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不是要求逻辑与历史严格一致,而是对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事后的逻辑分析。按照这一方法论体系,马克思从具有最丰富规定的世界市场的商品出发,抽象出商品一般,以此为逻辑起点,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最后又回到充满丰富规定的世界市场的作为资本的产品的商品这一逻辑终点,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产生的结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建构逻辑,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总结为"由表象到抽象"和"由抽象到具体"两条道路,并认为第二条道路即"由抽象到具体"是科学正确的方法。马克思认为,分析经济形式必须用抽象力,以比较抽象的范畴作为逻辑起点,由抽象向具体逐渐过渡,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同时在演绎推理过程中不断以历史现实作为例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应借鉴马克思"第二条道路"的逻辑方法,同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发展实际,构建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按分配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资本主义分配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逻辑起点。只是以往我们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最本质的含义理解不够透彻。实质上,应该说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最本质的内容包括三点,即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量的大小为依据,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承认能力本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仍然没有偏离这三点本质的含义,但已经有了新的特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越来越突出,其地位已不再是生产的被动结果,它开始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认识收入分配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来都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课题.马克思把收入分配放在生产过程或经济运行中加以理解,揭示了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资本逻辑和竞争逻辑,分析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以及收入分配方式随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的逻辑.认识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逻辑,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收入分配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对于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形成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土地资本理论是马克思资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土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分别对土地资本的本质属性、土地资本的收益分配、土地资本的循环周转等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本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经济学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实质是由无偿劳动的物化过程特别规定的。它不仅仅是强制下的劳动榨取过程,也是通过市场神秘化诱发剩余价值所需要的连续不断的合作过程。在劳动对资本形式隶属条件下,资本的生产性起初仅仅在于强迫进行剩余劳动。随着劳动从资本的形式隶属向实际隶属转变,实际隶属发展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一切社会生产力都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随着劳动对资本实现实际隶属,生产方式被改变了的形态和物质生产力的特殊发展阶段,是资本本身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以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分析为前提,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析为基础,研究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在揭示特定社会条件下收入分配特殊规律的同时,也分析了人类社会收入分配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要义,奠定了我们深入认识和研究中国现行分配问题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分配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致力于马克思分配理论的中国化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理论成果。从新民主主义分配制度的确立,到按劳分配制度的形成,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形成,凸显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毛泽东分配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习近平分配理论等马克思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何伟 《江南论坛》2001,(11):5-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所谓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我理解就是对马克思原来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深化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在理论上是一个伟大创举,具有划时代意义。(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发展了古典经济学派的劳动价值学说,提出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区别了劳动和劳动力,解决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和古典经济学的两难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价值规定有两个基本前提,即“政治经济学只研究财富的社会形式”和“交换必有共通物”,其价值概念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性质;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分工条件下生产者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马克思的价值规定存在着既排斥使用价值又严格依赖于使用价值的内在矛盾。马克思通过从“社会总劳动”到“社会劳动”的概念替代“化解”了内在矛盾,并通过劳动二重性理论构建起价值规定的完整逻辑形式。但事实上,概念替代和劳动二重性仅仅掩盖了矛盾,并没有真正化解它,反而使价值规定更加远离了其现实基础——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存在,无论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或对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而言,都是个新的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经长期并且迄今依旧存在着的,有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自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登上了人类历史舞台,商品生产者的社会中,又增添了一个历史规定的新形式:商品生产的社会主义形式即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考察和分析的是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并且认为一旦实行了社会公有制,便不存在商品生产了。而在他们有生之年,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又没有问世。因此,他们未能对这个新的历史形式有所论证。这样,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研究,自然也就落到了后人的肩上。  相似文献   

19.
虽然今天的世界状况与马克思当时所研究的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就资源的配置方式而言,市场经济体制与机制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仍然是世界的主流经济形式.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着自己的新情况、新特征、新问题,但改革开放新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形式也是市场经济.因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市场经济及其运行的分析与阐释并未过时,应当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商品、货币、资本等更具有了全球性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商品社会或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与客观联系,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具体的方面与环节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1))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问题,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2年,学界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这一重大问题,对资本的内涵、特性、行为规律及其存在必然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化了对资本的认识,特别是聚焦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理论、实践、意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