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绍华 《山东经济》2007,23(4):128-131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脊梁,对产业发展与产业提升的作用举足轻重。山东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基础条件,也面临新的问题。提升装备制造业,需要立足于山东的实际,把握制造业的重点和要求,强化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加大制造业的资本投入,实行制造业有效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
关于山东半岛发展产业集群与建设制造业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龙头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强山东半岛产业竞争力、带动山东加工制造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对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条件、产业选择、基本思想及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山东产业集聚的发展,通过分年度、分行业以及分地域的方式测算了山东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并以区位熵为指标分析了2010年山东制造业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通过对山东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和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得出两者相互促进的关系。最后针对如何合理使用外资和如何发挥产业集聚的带动作用提出: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外资投向,促进山东产业集群升级,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形成以技术、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4.
关于山东半岛发展产业集群与建设制造业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龙头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强山东半岛产业竞争力、带动山东加工制造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对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条件、产业选择、基本思想及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一、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所谓产业集群,就是与某一产业的相同、相近或相关的企业聚集于地理上相对集中的某一区域,进而吸引一些相关服务机构进驻该地,从…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翔实的数据,从国际产业转移形势,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现状及劳动力方面出发论述了山东半岛发展制造业的优势,并指出山东半岛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创新力不足,管理水平低及新技术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压力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山东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应做出的战略选择,最后指出制定制造业区域规划,发展山东制造业过程中应着力解决好的三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作为滨州市的战略支柱产业,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与全局性问题.滨州制造业存在规模偏小且生产运行低迷、产品附加值低且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滨州市制造业发展需要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运行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采取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加大财政资金扶持等保障措施以推动其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7.
《走向世界》2006,(1):46-49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经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崭新的成就。2005年,是山东开放与发展飞跃的一年。山东的发展中,最有分量的当数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在这一年里,半岛制造业基地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工业结构合理规划,一批重点制造业发展迅速,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电子信息及家电制造业、石油化工及医药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6大产业优势突出。在2005青岛国际商务周上,山东半岛8城共同参与,联合打造半岛中央商务区。半岛城市群之间经…  相似文献   

8.
蒋永建 《科技和产业》2020,20(10):65-68
山东作为经济总量全国前三的省份,产业体量大,但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急需明确方向,加大支持,实现创新突破。从产业核心技术创新发展角度分析表明山东的发展基础良好,但在基础研究、人才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提出了强化源头创新、营造创新生态等对策建议,并围绕重点领域探讨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杨冬梅 《山东经济》2012,(4):137-142
在运用就业人数、增加值及固定资产总额分别测算HHI指数、产业区位熵指数反映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采用2005-2010年山东17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高附加值制造业在地区间的集聚程度逐年上升,而且在地区间存在两极分化趋势;制造业就业人数集聚指数及固定资产总额集聚指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不明显,增加值集聚指数与区域经济增长正相关。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带来了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加剧了山东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基础。在新的国际形势和背景下,提升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对制造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制造业人才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存在制造业人才供需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不足,制造业人才用非所学、培养模式亟待升级,重学历轻技能现象严重、人才发展环境待优化等问题,需不断健全多层次多结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制造业技能培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制造业人才对外开放和引智力度。  相似文献   

11.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举措,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我区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基础,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从总体上看,装备制造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较低,带动  相似文献   

12.
许锋 《走向世界》2010,(22):20-21
在世界经济的专业化和品牌化之下,打造制造业强省,仅靠传统产业和产品是不够的。许多经济专家认为,要打响“山东制造”,首选要提高产品和产业的档次和水平,培育山东自己的制造业品牌。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地区的中、日、韩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进而形成了以出口为导向,以制造业为核心竞争力9辅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东北亚发展模式。山东作为环渤海的重要省份,地处东北亚前沿地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发展空间和前景广阔。抓住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在更深层次和更宽泛领域参与东北亚地方政府之间经济合作与发展,是推动沿海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举措,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我区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基础,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从总体上看,装备制造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较低,带动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我市将紧紧围绕开创宁波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新局面的目标,努力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著名旅游度假胜地和宁波最佳休闲人居胜地上迈出新步伐。一、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上迈出新步伐。一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着力提升波导电子通讯、罗蒙、爱伊美纺织服装、绿之健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和气动液压等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延长产业链。突出  相似文献   

16.
高端产业集聚区构筑山东经济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元 《走向世界》2010,(10):29-31
高端产业中的山东机会 胶东半岛有着发展高端产业的良好基础和区位优势.这里所说的高端产业并非仅仅是高技术产业,而是建立和打造一个现代产业体系,既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还包括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效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7.
徐峰 《走向世界》2010,(10):20-23
在山东的经济舞台上,胶东半岛近年来一直扮演着主角.从半岛制造业基地到高端产业聚集区,在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之后,胶东半岛正在吸引着新兴高端产业的加入,区域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向高端迈进.  相似文献   

18.
两江新区未来将打造中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共分为3大功能区,由北向东成带状环绕,是先进制造业集群连片布局、功能互补的区域。包括龙石先进制造业功能区、木古出口加工功能区、水复生态产业功能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山东与广东、浙江、江苏及全国的“十一五”期间规模工业比较分析,认为:山东省规模工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重工业比重明显上升,行业成长性全国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四省第一,规模工业利润率水平高于全国和其他省份水平,但是,山东省规模工业行业集中度低于其他三省,规模工业中装备制造业总体比重较弱,产业层次相对偏低,制造业工资水平低于其他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化进程严重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最后,提出未来山东规模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和生态工业园区,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带动山东工业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然而,山东烟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严重制约了烟台制造业未来的产业竞争力。因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烟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