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分析我国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同高质量发展状况、分布动态、地区差异及演变趋势,依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构建测度指标体系。文章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建立测度模型,以中国31个省市2009—2019年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利用核密度分析、马尔可夫链模型及Dagum基尼系数分解等方法,深入探究了各地同步发展水平的动态演进以及地区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整体同步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大部分地区发展水平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个别地区在部分年份存在同步发展水平回落现象,同时区域内协同发展水平有收敛趋势而区域间差距则逐渐增大。通过深入剖析我国整体及各大区域协同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趋势,为认识我国各地区的协同发展水平演变提供了依据,为推进各大区域有针对性提升自身同步发展水平及不同区域间的同步发展,提供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解决城乡发展面临困境的重要战略,明确两大战略的发展现状及其互动关系,对西部地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城乡融合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份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了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西部地区两大战略的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结果发现,2013—2018年,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两大战略发展存在空间差异,且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耦合协调度也较高,在内蒙古、重庆、广西和四川等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两大战略实现良性互动,在青海和西藏等比较落后的地区,两者勉强协调。西部地区需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交通通信的发展,重视人力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两大战略的高水平协调共振和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萍  余思琪 《经济纵横》2021,(11):76-82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已成为形成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要素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驱动力.为探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城乡"生态、经济、安全、社会"四维协调发展系统,运用熵权法测算并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 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总体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形成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呈现缩小趋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东北地区生态协调与安全协调水平较高,优势明显.基于此,应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乡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社会进步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与安全为路径,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6.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评估——浙江省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浙江省2010—2021年各项指标数据为样本,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模型进行指标数据分析并以GIS等级设色法为空间可视化手段,对浙江省域内两者的空间差异和耦合发展的时序演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1)2010—2021年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个子系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逐步降低,已逐步趋向均衡发展;(2)部分城市存在单个系统发展滞后,且个别城市受区域高水平城市带动效应不强;(3)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已处于高质量融合发展阶段,两者发展趋势呈正相关,浙江迈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结合与高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城乡要素交换关系内嵌于城乡战略之中,并直接作用于乡村发展历史过程。在工业化中期,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受工业化前期发展思维影响,我国现行城乡要素交换关系中依然存在城市偏向导向,存在要素交换主体不对等、交换"边界效应"导致的分割配置等现实问题,需要通过转变战略思路突破要素在城乡间流动的关键制约,建立起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要素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8.
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分析与地理探测器等模型,系统剖析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2年以来全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逐年缩小;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但省份间的联动效应及高值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经济城镇化、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和社会城镇化是影响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生活富裕最关键。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别测算创新要素配置与共同富裕指数,进而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与异质性特征。研究显示:创新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驱动作用,经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旧成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创新要素配置驱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深入到共同富裕细分维度,创新要素配置可显著推进富裕共享性、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裕、生活环境宜居,对富裕差异性的影响尚未显现。据此,提出盘活科技创新要素、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不可持续,为此“十八大”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创新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可以通过要素空间集聚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例,解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群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提高了集聚的外部经济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在要素集聚和分散的自由流动中城市群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最终实现不同层级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体系构建中,应发挥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人才和产业的双向互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地区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的逻辑框架,利用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耦合协调度分析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度较高;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协调度参差不齐,北京为良好协调,天津和唐山为初级协调,其他城市为轻度或重度失调;2010、2015、2018年3个年度里,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秦皇岛5个城市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贡献度较高;2010年廊坊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2015年转变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而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7个城市则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乡村产业振兴对新型城镇化的倒逼作用高于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经济师》2017,(6)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金融资本的支持。然而,在当前的城镇化市场化投资模式下,投资大量的金融资本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投资风险,使我国新型城镇化市场化投资模式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城镇化投资模式相关理论的整理,以及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市场化投资模式从理论创建到模式理论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对新型城镇化市场投资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强  薛洲 《经济纵横》2022,(12):17-24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立体式、复合性的多层逻辑关系。基于县域的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基本路径的总体判断。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需要整体筹划城镇和乡村发展,牢牢把握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这一战略主线。本文梳理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演进和政策脉络,厘清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并在剖析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战略举措的基础上,提出城乡协同视角下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前,从乡村振兴视域研究绿色城镇化还有待破题。乡村振兴,为绿色城镇化的谋划与推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长远的考量。当前,绿色城镇化推进出现了忽视整体认知和实践贯彻的全面耦合性;忽视了城市与乡村的一体性;忽视了绿色城镇化的动力持续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破解,需要在深刻认知乡村振兴与绿色城镇化的逻辑关联下,进一步变革城乡居民发展理念,根植绿色发展认知;推进农村产业改革,提供绿色生态产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供绿色城镇化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基础功能,为绿色城镇化推进提供价值支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引领城乡生态规划实践;推进城乡产业转型升级,为绿色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7)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集资本的倾斜配置与技术进步于一体,面临着大量的投资风险、巨额的流动性需求、以及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但当前,我国以政府主导的"土地资本化"为主的城镇化投资模式面临土地资源稀缺、房屋空置、农村凋敝、失地农民丧失发展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堆积等一系列问题,远不能达到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迫切需要进行投资模式改革。因此,文章通过梳理城镇化的市场化投资模式的产生背景与特质,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投资模式市场化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从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出发,指出目前旧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存在很多问题和风险,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策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创新、金融创新等四项促进新型城镇化投融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共进,面临着特殊的后发挑战,是影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不确定因素,然而这方面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按照量化分析的范式,采用2005—2018年省级数据,构建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两者的耦合协调等三个水平指数,并利用计量模型研究欠发达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共进的影响因素,提出深化两者协同共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中国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从而实现深度和可持续的协调共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宁慧  龙花楼 《经济地理》2022,42(4):1-7+18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亟需寻求系统性方案。文章从科学内涵出发,对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与机理,地域类型分异与村庄分类视角下的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下的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启示。结果表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质上是通过缩小乡村内部分化水平,在转型统筹与良性互馈机制下,提升乡村居民发展能力与村庄发展禀赋的过程。脱贫攻坚解决乡村振兴的前端问题与底线短板,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域整体功能的全方位诊断与优化,为乡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提供全方案。实现二者有效衔接需要从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发展机制与实现路径上实现多维立体衔接,实现路径中政策供给是根本,要素供给是重点,动力供给是关键。不同类型地域与村庄需要选取差异化发展模式与路径。需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破解贫困问题,促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整合协同,以城乡融合发展助推城乡地域系统功能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