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设定中间业务为门限变量、利率市场化为关键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非线性效应.结果发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存在阈值转换效应,中间业务这一门限变量存在双重门限值.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处在低水平时,利率市场化显著引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商业银行通过业务创新和改革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较高水平阈值时,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效应转换为促进作用.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但中间业务自身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2.
郭峰 《财经研究》2015,(8):4-18
过去十余年中国金融中介扩张的速度非常引人注目,文章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土地资本化角度对此进行了解读.文章基于不同的模型设定——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以及不同的工具变量策略——滞后期工具变量、外部工具变量以及动态面板模型设定下内部工具变量和外部工具变量的组合,控制了有关变量的内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均收入和其他反映中国省际经济差异的重要特征,以及有效解决有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土地资本化显著促进了我国省际金融中介的扩张.中国式土地供给不仅具有“土地财政”效应,还存在宏观资本金融效应.  相似文献   

3.
资产收益率(ROA)是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一个良好代表指标,所以,以此为解释变量,以反映商业银行个体情况的代表指标净贷款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NL/TA)、流动比率(LR)以及规模(TA)和反映宏观经济情况的代表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以中国的15家上市银行一共1994—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探究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这几个变量联合起来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显著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域星级饭店等级结构存在巨大的空间差异,这种空间差异与省域行政单元在中国地域上所处地带(东部、中部和西部)显著关联.研究发现中国省域星级饭店等级结构水平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紧密相关;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正相关,但与非农产业内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相关性却并不显著.另外,省域星级饭店等级结构还与地均化旅游相关变量,第一、二产业吸收劳动力比重,地区(包括星级饭店)外资利用情况,星级饭店密度和注册类型比重等变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选择可转换债券的融资偏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1—2004年相关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流通股比重和每股净资产值五个变量,对公司是否选择可转换债券融资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的影响是负向的,其他三个变量的影响是正向的,这一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对可转换债券的选择基本上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贷款期限结构角度出发,将短期贷款作为对流动性资金需求的代理变量。中长期贷款作为抑制通货膨胀、支持长期发展需求的代理变量,研究资本充足率监管在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对不同期限贷款是否存在不同偏好以及对不同期限贷款的影响程度,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商业银行的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均与资本充足率水平显著负相关.但中长期贷款占总贷款比重与资本充足率水平正相关,间接可以得出监管压力与短期贷款总量负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国有股比重、流通A股比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以及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重之比作为公司股权结构变量,以净资产收益率与市净率作为公司经营绩效变量,以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股比重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负相关,流通A股比重及大股东治理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均无显著相关性.本文的实证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实行国有股减持、股权结构多元化以及加强中小股东公司治理功能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缺少系统的农民工工资的面板数据妨碍了对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所有制分割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本文证明城镇集体经济部门的平均工资可以作为农民工工资的代理变量,并将城镇国有部门的平均工资与集体部门的平均工资的比例作为衡量城镇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指标。笔者通过对中国1978—2008年间省际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市场的所有制分割本身具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但是,非国有部门职工比重的增加会削弱所有制分割的影响,从而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胡兵  张明 《财经科学》2011,(1):82-90
本文在运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中国省际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蓬勃发展的加工贸易出口是否促进了生产率增长。结果发现,加工贸易出口对中国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研发能力、二元结构状况、金融发展、基础设施以及宏观经济稳定等因素制约了这一作用的发挥;而且,在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基础设施等多个变量的平均值尚未达到促进这一作用发挥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分省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Driscoll (1998)的方法和GMM方法,对中国的3个假说进行了检验:(1)国有金融比重的提高将增大产出波动.(2)国有经济比重的提高在短期内有利于经济稳定,但在长期内不利于经济稳定.(3)以上两者的匹配有利于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1985-2004年中国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可处理横截面相关性Driscoll and Kraay(1998)的方法,对中国金融结构治理经济冲击进而稳定产出的作用进行了考察.得出以下结论:中国金融结构中,非国有银行比重的增大,会减弱通胀冲击,但同时也会放大贸易冲击;中国金融改革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非国有银行的比重,因此贸易冲击的放大将可能成为金融改革的代价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1997—201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将腐败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并与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和消费水平变量纳入同一个模型中,综合考查FDI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实证分析发现,从全国来看,这些变量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但分别就东中西部地区而言,这些变量的显著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市层面的动态面板数据检验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存在“资源祝福”而非“资源诅咒”,且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丰裕的自然资源会降低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了进一步研究自然资源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本文建立包括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和资源相关产业的DSGE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资源祝福”部分来源于丰裕的自然资源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且自然资源存在产业结构红利,但仅有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14.
非线性建模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换位思考电力消费的经济增长机制。文章利用跨省面板数据,以人均消费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存在"门限效应",当人均消费支出超过4 182.469元时,电力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正向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人均消费水平低于该门限值时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省份电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转换机制具有时空差异性。不同年份中电力消费的经济促进机制发生转换的省份个数是动态增加的,不同省份电力消费的经济增长促进机制的转换时间是不同的,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较早跨越了机制转换的约束门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体系过度分散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本文探讨了导致中国城市体系过度分散的体制原因。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倾向于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领域实施全面的控制,在地域广阔与人口众多的国情之下,这种全面控制的管理思路内生出了过度分散的城市规模分布。基于城市经济学理论,本文将中国各省区看成城市体系,采用2000-2009年的省区面板数据,以国有经济比重作为国家管制程度的代理变量,对上述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实证发现,国有经济比重显著降低了大城市居民数比重,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仍然支持理论假说。这一发现说明,放松与减少政府管制是构造更加有效合理的城市体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服务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一般规律,然而在中国却存在一个悖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偏低,尚未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文章引入土地财政因素,对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进行拓展,基于中国1999-2013年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分析了土地财政对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地财政虽有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但对产业结构服务化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这说明土地财政的确是产业结构服务化迟滞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但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则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运用最近发展起来的面板协整技术,本文分析了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1978-2004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城乡收入比、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实际GDP是包含单位根的非平稳变量,它们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从长期看,收入差距的拉大对经济增长有害,但投资并非是收入差距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桥梁。因此,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着力解决日益恶化的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内市场分割不利于发挥规模效应,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利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数据构造出度量地区间市场分割程度的指标,发现中国国内商品市场总体上处于趋向整合的状态。随后,我们将这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1985—200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经济开放、国有企业就业比重、政府消费的相对规模、地区间的技术差异和地理距离对于市场分割程度的影响,并且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经济开放上。研究发现,在经济开放水平较低时,经济开放加剧了国内市场的分割,但进一步的经济开放能够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而国有企业就业比重和政府消费的相对规模是加剧市场分割的因素。基于模型的预测表明,未来在一些省份国内商品市场分割有加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2001-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差异。并基于产出约束和资本约束模型中对外贸易对就业的不同影响路径,采用了固定效应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及差分GMM和系统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进口的就业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进口对东部的就业产生显著负效应,但这种显著负效应在考虑资本变量后变为不显著,进口对中部就业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西部的进口就业效应不显著。(2)出口对各地区的就业均为显著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20.
依据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我国居民的收入向福利转换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发现:仅有1.5%的居民在纯技术效率方面是有效的,总体的技术效率较低,但此效率具有较快的上升趋势;就转换的规模效率而言,26.5%的居民的情况为规模报酬不变,其余居民为规模报酬递减.本文进而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收入向福利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居住在中部或西部地区对转换的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婚、离婚状态或者居住在城镇对此效率具有显著负面影响;男性、已婚或同居状态等因素对转换的规模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和城镇户籍对规模效率具有轻微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