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基于2012—2021年我国297个城市面板数据,选取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模型,研究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碳排放绩效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通过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提高城市碳排放绩效。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与东西部城市、资源型城市、低经济水平城市、低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城市及大城市相比,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高经济水平城市、高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城市及中小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正向促进效应更强。门槛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绿色管理创新水平提升,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正向影响效应逐渐增强。基于此,提出科学布局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策略、因地制宜制定城市碳减排方针、着力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碳排放绩效提升提供有效助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跨国并购在全球直接投资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跨国并购在我国引进外资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中的重要性,本文分别介绍了我国在全球跨国并购中的地位以及跨国并购对我国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我国应对来华跨国并购及推动我国企业对外并购的政策空间。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逐渐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地位日益显著,其交易额超过了绿地投资的总金额。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2%,远远超过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平均15.1%的增长速度。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跨国并购占国际直接投资的70%.90%左右。随着中国逐步向世界市场迈进,由于跨国并购相对于绿地投资的诸多优点,本世纪初我国的企业也开始尝试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4.
徐姗  张昊 《当代经济》2023,(1):54-61
基于OECD、World Bank、WEF发布的数据,选取39个OECD国家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发达国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为正,对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为负。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一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的时候,才会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另外,外商直接投资可能会削弱一国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5.
外资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国并购特别是巨型跨国公司、巨额资金的大规模收购、兼并和重组活动,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迅猛发展,整个90年代跨国并购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2%,大大超过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15.1%的平均增长速度。1999年,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的国际直接投资更是占到了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85.3%。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现各省份对外直接投资确实存在着明显的逆向技术溢出。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影响的作用过程中,在吸收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门槛效应,例如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研发投入力度、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外资利用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研究表明,只有当某个省份这些门槛变量达到某一门槛值之后,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带来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另外,由于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基础设施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所以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2017年,我国学界对国际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本文主要对"逆全球化"现象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一带一路"倡议与推进策略及出口贸易、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地位、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并购等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3—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市场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存在基于市场化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跨越一定的门槛水平时,对外直接投资才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出:政府应根据地区市场化水平的不同而采取差异性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有效推动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跨国并购等外商直接投资(FDI)对跨国知识溢出的正向及逆向效应的分析,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正向溢出主要通过行业内的水平溢出(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和行业间的垂直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两种途径来实现,其中垂直溢出的效应较大.与绿地投资相比,跨国并购的知识溢出对于东道国本地的创新和增长效应更大一些、更快一些,而逆向知识溢出主要是通过母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的知识溢出来实现.通过对1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模型分析,本文验证了OFDI逆向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同时发现跨国并购的逆向溢出效应没有绿地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全球跨国并购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全球跨国并购规模持续扩大,周期性波动明显增强。服务业仍然是跨国并购的主导行业。中国跨国并购规模较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明显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推动作用明显。中国企业更多的是被国外企业并购,作为买方的对外跨国并购较少。在对全球和中国的并购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重点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需要跨越的常规和非常规障碍,剖析了企业的市场身份认同问题、并购的动机和动力问题。对跨国并购有可能演变为某些官员和企业高层转移资产工具的可能性进行了提醒式分析。  相似文献   

11.
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日益深入,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之一逐渐代替了新建投资,成为了跨国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但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以新建投资为主,跨国并购占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份额远低于世界水平,甚至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相差较大。但2002年以来,外商以跨国并购方式对我国投资的比例大幅增长,特别是在全球范围跨国并购额下降的背景下,从2002年,我国跨国并购价值的增长速度均高于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总水平(见图),绝对数额从2000年的94起、总额22.47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247起、合计67.2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实行国际化战略的主要手段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加入世贸之后,中国也越来越深地卷入跨国并购的浪潮中。本文以娃哈哈与达能的并购案例为线索,着重对跨国并购监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积极应对与参与跨国并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能矿资源企业跨国并购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年来全球跨国并购形势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流人量在2000年达到1.4万亿美元峰值后开始大幅下降,从2004年开始止跌回升,到2006年,历经三年连续增长,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30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张尧  赵丹 《生产力研究》2013,(10):144-146,149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活跃,国际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成为最近几十年来国际资本流动主要特点之一,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对中国企业而言,跨国并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显现。文章将以跨国并购绩效的理论分析为基础,通过短期实证研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技术优势转移途径及控制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利用技术竞争优势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投资过程中,技术优势通过模仿、竞争、价值链联系、人力资源流动和技术战略联盟等途径发生了转移.为了保持技术竞争优势,跨国公司采取技术锁定、独资化和跨国并购等多种方式对技术优势转移实施控制.  相似文献   

16.
王谦  孙远  黄钰淇 《经济论坛》2012,(9):152-155
跨国并购日益成为企业全球扩张的重要手段。然而,企业要想真正提高跨国并购绩效,就必须认清楚各种影响因素。决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围绕并购双方企业特征、并购双方所在行业特征、并购双方所在国特征以及并购交易特征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给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制定投资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3-2015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在概述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一国创新能力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借鉴Lichtenberg和Pottelsberghe提出的国际研发溢出测算方法,从技术差距视角出发,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R&D成果反馈效应、并购整合效应以及产业前后向关联效应提升一国创新能力;在不同的门槛取值区间内,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呈显著倒U型特征,只有在最优技术差距区间内才能发挥其最大效应。最后,在作用机制概述和实证研究结论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3-2015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在概述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一国创新能力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借鉴Lichtenberg和Pottelsberghe提出的国际研发溢出测算方法,从技术差距视角出发,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RD成果反馈效应、并购整合效应以及产业前后向关联效应提升一国创新能力;在不同的门槛取值区间内,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呈显著倒U型特征,只有在最优技术差距区间内才能发挥其最大效应。最后,在作用机制概述和实证研究结论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该文构建了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位次的作用机制和逻辑模型,并通过华为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吸纳机制、收益机制、需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传导机制的共同作用,能够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位次。该文认为中国多数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并对如何通过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位次提出建议:中国政府要协助企业构建全球化研发体系,鼓励企业把对外直接投资的重心从贸易型和生产型转到技术获取型,尤其要强化吸纳机制和传导机制,在全球整合利用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20.
OLI范式与跨国并购之动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外直接投资(FDI)有两种方式:新建投资(greenfieldinvest-ment)与跨国并购(cross-borderM&A)。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跨国并购逐渐取代新建投资,成为FDI的主要方式。到1999年,国际生产增长的80%都是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跨国公司在进行FDI时越来越多地选择跨国并购呢?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范式),在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然而,跨国并购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新趋势,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