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基于STIRPAT模型研究山西省碳达峰碳中和可行性路径,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目标深层次开展能源改革综合试点。结合2011—2022年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能源消耗情况以及碳排放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并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内容和成果,确定了山西省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模型指标。在此基础上,得出山西省碳排放的函数方程,结合情景分析法对山西省2023—204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预测,从而得到山西省碳排放达峰的峰值范围及峰值出现时间。最后将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山西省碳减排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本文梳理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动因与实施背景,表明"3060"目标与双循环战略的互融互通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接着分别从国内大循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国际大循环的角度阐释碳达峰、碳中和对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机制以显示高质量发展经济信号,重构能源体系以发挥高质量发展改革潜力,扩大绿色需求以牢固高质量发展外部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彰显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在此背景下,对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以便更好地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以“碳达峰或碳中和”为主题的核心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发文量总体上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核心作者群已初具规模;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呈现出分散的态势。得出结论:研究特征主要有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以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导向的研究和以未来目标为导向的研究;研究阶段可大致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以及爆炸式增长阶段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对全社会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环境保护都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论文通过构建广东省ICEEH(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of climat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 and health)模型,设置不同的达峰时间情景,综合考虑广东省“双碳”目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年提前达峰情景和2030年如期达峰情景相比2035年推迟达峰情景,碳排放峰值分别低2 000万~4 000万吨。对于部门来说,农业和工业部门的碳达峰时间基本与广东全省的碳达峰时间保持一致,而建筑和交通领域的碳达峰分别在2040年和2025年前后出现。从社会影响来看,提前达峰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推迟达峰情景到2045年后减排难度更大,减排成本更高,提前达峰情景和如期达峰情景到2060年GDP总量比推迟达峰情景高1 220亿~4 386亿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碳排放(CO2)数据库为依托,对省级CO2排放的趋势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区域协调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发展与CO2排放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产业结构是决定碳排放的核心因素,人均GDP和人口密度会对碳达峰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省际异质性研究发现,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型省份,其EKC曲线呈现标准两阶段倒U型特征,以河南和湖南为代表的轻工业主导型省份,其EKC曲线呈现第一阶段上升、后两阶段下降的三阶段不规则倒U型特征;以河北和内蒙古为代表的重工业主导型省份,碳排放在经历了两阶段的增加之后,才迎来下降期,该类省份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中国双碳目标的具体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异质性和区域碳减排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6.
7.
秸秆人造板产业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为响应已纳入“十四五”规划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山东省提出行动方案发展人造板产业。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山东省秸秆人造板产业自身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内外部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结果表明,山东省在秸秆人造板产业发展方面优势明显,机遇大于威胁,应结合鼓励政策、技术投入、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新闻宣传力度等策略,加快山东省秸秆人造板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中庆 《经济问题》2022,(9):115-122
山西能源革命与碳达峰碳中和均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完整的逻辑体系,两者都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能源转型示范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持续深化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探索能源转型调整、推动清洁低碳发展的科学路径,是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统筹能源及相关领域的各类关系,并成为山西能源革命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引。两者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存在密切关联。积极稳妥推进山西能源革命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在理念维度上价值转向,在体系维度上规范协同,在机制维度上融合引领,在保障维度上倾斜支持,以实现两者在方向、进程与效果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LSTM神经网络模型并在一定的经济增长预期下推导预测出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同时,建立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验证模型对碳排放强度进行直接预测。研究结论为:(1)LSTM神经网络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均方误差(MSE)为0.0000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0.33%,表明模型泛化能力十分优秀,在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框架下,中国碳排放强度将在2030年达到0.9237吨/万元,相较于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2.9755吨/万元下降68.96%;(2)在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分析中,预估中国2030年碳排放强度能够下降至0.9840吨/万元,相较于2005年2.9755吨/万元的碳排放强度下降66.93%;(3)将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碳排放强度预测值与LST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LSTM模型在预测精度上的表现更佳,两个模型对于2030年碳排放强度值的预测相差0.0603吨/万元,对于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幅预测相差2.03个百分点,验证了本文预测模型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0.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下能源和经济的低碳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上提出中国2030年前CO2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新气候目标,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决策。实现CO2排放达峰是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阶段性目标和时间节点。CO2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越有利于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因此要统筹碳达峰和长期碳中和的目标和措施,协调部署,强化行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并成为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要远近统筹,进行超前部署和行动。本文建议如下:制定国家长期低碳发展战略,把长期碳中和目标纳入国家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总体目标和战略之中;加强深度脱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应对全球碳中和导向下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制度建设;结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在国内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与国际合作,为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中国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起到重要助推作用。在节能降碳行动中,各工业部门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上游行业承担了大部分的碳排放责任。而现有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方式对整体产业链,尤其对直接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的下游行业,缺乏更行之有效的节能降碳激励机制。因此,探讨如何合理地分配产业链碳排放责任,以达到降低整体碳排放量、推动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十分必要。论文从产业视角分析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碳排放与经济特征,构建了基于碳基准的产业链碳排放责任再分配模型,并以电力产业链为例,针对碳排放责任进行了核算与再分配。结果表明,该模型推进了分配碳排放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是我国经济、人口高度集聚的地区,也是碳排放较为集中的空间单元,更是率先实现碳达峰的排头兵、领头雁。本文运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城市群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预测了各城市群在不同情境下的碳排放量和碳达峰时间,构建了压力、潜力和动力指数,对城市群碳达峰压力、碳减排潜力和碳减排达峰动力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富裕程度、城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对城市群碳排放量产生显著影响。对城市群碳达峰的预测结果表明,哈长、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在四种情景下均能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北部湾、关中平原和兰州-西宁城市群在低增长慢降耗情境和低增长快降耗情境下能够在2025—2028年实现碳达峰,而在高增长慢降耗情境和高增长快降耗情境下无法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呼包鄂榆城市群在四种情境下都无法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进一步研究指出,应根据碳达峰压力、碳减排潜力和碳减排达峰动力对城市群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城市群提出差异化的碳达峰实现路径。本文认为,各城市群要通过制定差异化碳达峰目标、推动差异化碳达峰路径模式、明确差异化减碳降碳重点领域、加大低碳脱碳技术研发应用、推动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不同省级的碳排放量呈现明显差异。文章采用STIRPAT模型分析得到碳排放影响因素,运用遗传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模型和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997—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不同发展情景下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来2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将预测结果和误差指标与ELM、BP、GWO-SVM模型进行对比。同时,文章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划分东北、华北等7个区域进行碳达峰、碳减排能力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遗传算法改进的极限学习机模型可以克服ELM模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在绿色发展情景下中国7个区域均能在2030前实现碳达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边际减排成本入手,对中国工业各行业减排空间与碳达峰进程进行考察。在采用方向距离函数非参数估计方法测算1997—2019年中国工业行业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的基础上,对2020—2030年中国工业各行业边际减排成本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研判了目前发展趋势下工业各行业碳排放达峰进程,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估算期内中国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均有明显上升,但各行业上升速度和减排空间存在较大差异。预测结果显示,现有发展趋势下我国大部分工业行业可在2030年按期实现碳达峰,部分重工业行业需加快转型速度。行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使用效率对各行业边际减排成本具有显著影响,为控制减排成本、加快碳达峰进程提供了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趋势,碳排放是伴随城镇化发展不可忽视的副产物。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和经济等要素的集聚,对碳排放量有一定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推动作用和抑制作用,其共同塑造了城镇化和碳排放的动态关系。伴随工业化实现城镇化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与化石能源消耗相关联的碳排放达峰过程。论文通过回顾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31个已实现碳达峰的高收入国家发展历程,分析典型城镇化模式下的碳排放特征差异,梳理国家层面碳排放水平与城镇化进程存在的相关规律,对比分析国际经验对我国的经验启示,以城镇化视角提出对我国碳达峰工作的对策建议,发挥城镇化促进低碳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我国各地科学制订2030年前碳达峰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碳减排目标形成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必然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在人类社会推进碳排放治理、处理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长期探索中,碳减排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起了核心和基础作用,市场机制发挥了有效的调节和促进功能。根据全球碳减排必然性与阶段性逻辑的启示,中国在推进“双碳”目标中要处理好发展与碳减排的关系,主要思路建议是:把握好实现“双碳”目标的阶段性工作重点,推动经济社会、碳减排技术和新能源产业协调发展;处理好推进碳减排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防止产业结构过早服务化或轻型化;加强碳减排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更好发挥技术的促进作用;处理好碳减排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碳减排的模式变革;积极参与应对碳排放的全球治理,提升气候治理问题的中国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碳中和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的积极作为和共同追求。论文以四川省幸福里景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景区净碳排放估算体系,分析碳排放结构,提出实施路径,量化减碳量,实现景区内“零碳排”的目标。结果表明:(1)2018—2021年幸福里的净排放总量为92.53 tCO2e、116.61 tCO2e、587.85 tCO2e、625.80 tCO2e,民宿、餐饮等行业是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2018—2019年,能源活动的碳排放以车辆消耗的汽油为主,占58.49%、57.21%。2020—2021年,能源活动的碳排放结构发生转变,电力消费占主导地位,占68.73%、66.70%。(3)加大可再生能源建设,推广低碳交通、建筑节能、农业低碳、资源循环、林业碳汇等措施,预计可减少碳排放量743.64 tCO2e/a。研究结果为景区碳排放核算、减碳实施路径及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突破碳锁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2003-2018年我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检验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政策影响碳排放的具体路径。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能够显著地促降碳排放。机制分析表明,该政策能够通过优化技术选择、提升财政扶持力度和提高生活质量三方面促降碳排放,但产业协调对碳排放的影响尚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得出政策效果会随着不同的区域位置、不同投入程度的创新驱动要素、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资源种类的资源型城市而产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南方地区、高水平的科技投入和人力资本积累更能显著地促降碳排放。文章扩充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与碳排放的研究,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该政策对碳排放的传导途径,对进一步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