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利 《时代经贸》2007,(1Z):44-45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在传播中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播媒介由以往的报纸、广播、电视延伸到了互联网。于是,形形色色的新闻网站和电子报纸在网络上涌现。它不仅成为人们传播信息的渠道,更成为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使得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大打折扣。大量失真失实的新闻在网络中涌现,并且还被大量报纸争相转载,使得新闻真实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人们对媒介的公信力不断产生质疑,同时也引发了新闻工作者对网络环境下的新闻真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凌昕 《时代经贸》2007,(2Z):47-48
近来,隐私权逐渐得到各国法律上的确认和保护,并呈国际统一化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网罗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使其不再只是虚拟空间,俨然已是另一个市民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怎样进行安全的民事活动?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又可能受到哪些侵害?怎样为其提供法律救济?笔者就这些问题在武汉各地以问卷调查和专访的形式进行了调研,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浅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发展,比以往任何一次科技进步带给人们的冲击都更加迅猛,更加震撼。它对世界的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是过去任何传播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把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一下子提高描述不清的速度,是一次伟大的信息革命。现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受到了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从衣食住行到高科技行业,人们很难想象,离开了网络世界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4.
李彦宏 《商周刊》2012,(1):74-75
对于网络技术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我想是非常清楚的。很多人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过去这些年,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各个方面带来的深刻、不可逆转的变化。以前有人问我,如果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政策更严的话,会不会出现互联网趋势的大逆转?不会的。没有人可以stop,没有人可以阻止网络大潮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我们今天很多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十年前大家是想都不敢想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它亦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介绍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定义,危害;揭示了网络成瘾的各种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经贸实践》2014,(11):1-1
当制造遇上互联网,世界会怎样?人们渴望通行无阻,期盼交流无限,更致力于制造业通过互联网货通天下。互联互通的世界将开创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这一新天地的亚太区,已经绘制蓝图。11月,北京举办本年度APEC大会,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倡议建设互联互通的亚太,赋予互联的世界无限想象空间,引发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有别于报纸、广播、电视,而被称为第四媒体。这一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势不可挡。那么作为新一代媒体的网络传播,到底有那些魅力呢? 第一,发展速度快。在一些大城市里,互联网的普及速度相当快,人们对报纸、电视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漠视。在广播学定义里,达到五千万人使用标准才会被称为大众传播,达到这个标准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仅仅用了5年时间。在我国,目前网民有一千万,而在两年前网民不过才三四百万。 第二,网络传统是未来的媒体。调查显示,中国多数网民的年龄在35岁以下,也就是说互联网对年轻人…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现今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网络生活无处不在,互联网已经不再单单是承载信息的工具,它已经慢慢渗透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已经是势不可挡,传统社会被深深地改变.  相似文献   

9.
卫名 《经济前沿》2001,(1):45-48
跨入新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高速度处理信息的平台和大容量传输信息的通道已经实实在在进入普通百姓家,网路应用随着新世纪曙光升起而焕发巨大的热能,人们的生活内容将产生根本性的变革。网络跨世纪路向将伸向何方?本文所涉及的正是我们身边的话题。一、传统企业怎样触网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反应可能有些迟钝,但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相当一部分传统企业对新经济的理解已经完全赶上、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过了纯粹的网络公司。但是,旧经济的巨大并不能自动成为新经济的赢家,因为它们中的大多数并不具备与新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迅速传播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种工具,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内部网络易受到的攻击入手,分析了电力企业局域网络在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情况下仍存在的安全威胁,初步提出了一套安全管理体系来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完整的内部网络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产品、安全技术和策略、安全管理以及安全制度等多个方面。只有将管理制度和人员治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到一个真正安全的网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媒体将“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等概念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甚至断言中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的优势、长处人们已经说得太多,但是网络也是柄“双刃剑”,它作为信息传播工具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和不足的一面。本文探讨互联网络的外部不经济,旨在提醒人们在享受高科技便捷、发展网络经济的同时,对网络的弊端需加以规范,便其更好地造福世。  相似文献   

12.
一、网络经济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世界通信的基础结构发生了三次重大变革,1876年诞生了电话网络,1948年有线电视网络形成,1969年国际互联网萌芽,各种数据基础结构由此产生。目前,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经济时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网络,可谓是从上个世纪 迈向新世纪的科学巨人。它的一举手一投足,在世界五洲均会产生巨大的震荡!如何看待这位科学巨人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是人们无时不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关注计算机网络带给人们财富的同时,不忘提醒读者注意网络巨人在我们生活中搅起的泡沫…… 一、网络泡沫自涨消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无疑给人们带来了密集信息的便利,以计算机为物质基础建立起来的网络站点则为人们的信息互动带来极大的自由。全球性、区域性网络站点应运而生属正常现象。可叹的是自1998年前后始,名目繁多的网站铺天盖地地…  相似文献   

14.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有沟通!从最初八百里驿站传信。发展到使用范围甚广的飞鸽传书,再到后来西洋技术传入我国,有了电报和电话这样“先进”的东西。信息传送的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方便了。进入20世纪后期。互联网迅速发展了起来,电子邮件和IM聊天软件大行其道,沟通的方便程度被进一步提高。随时随地都能与别人交流。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既然能通过计算机和其他人的计算机通话。那能不能通过计算机和电话或者手机通话交流呢?当然可以!随着VoIP技术的发展,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我们就能通过计算机随时拨打传统的电话或者手机。随时随地与身边的好友联系。  相似文献   

15.
《信息经济与技术》2005,19(12):40-41
2005年中国的IM(即时通讯)市场较之往年确实热闹非凡。在过去的几年里,虽不能说是腾讯QQ的独角戏,到也是新浪UC、网易泡泡等多家即时通讯工具与其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态势。腾讯独占熬头,笑傲江湖很是春风得意。而时值今年,微软MSN横空杀出.互联网一片哗然,纷乱噜杂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的IM市场如今拼的是什么?将来又会走向何方?人们都在思考,在乱战之余我们是否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提供的服务内容日益丰富,人们对互联网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浏览新闻、检索资料等,而是向着更深、更广泛的领域发展,网络电视、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等互联网新兴服务开始出现,并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给传统的法律制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虚拟财产”这一新鲜名词逐渐步入人们的视线,引起了法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马婷 《大陆桥视野》2011,(14):100-101
文化的传播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开发与应用等都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并直接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和文化本身也正在积极地进行世界范围的重构。本土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怎样应对并发展自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在迅速改变着这个世界,给社会和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便利。同时,犯罪分子也将网络作为攻击的目标或将网络作为犯罪的工具,直接威胁到经济和社会安全。对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犯罪及惩治网络犯罪的策略的分析和论述,目的在于减少或避免网络犯罪的发生,惩罚和防治各种网络犯罪行为,推动网络犯罪相关法律的制定步伐,加快互联网的推广及应用,扫除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犯罪障碍,促进经济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交往方式,影响着文化传播和接受的渠道,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一网络文化随之生成。有效引导和管理网络文化发展,提高网络文化水准,是加快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成为了使用最普遍的沟通工具之一。然而,垃圾邮件,却给互联网用户、网络管理员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本文对网络过滤技术在反垃圾邮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