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一轮宏观调控”已经进入了一段时间,“下一步”的路如何走法?目前各方面都很关注。我认为,研究下一步走向,视野必须开阔。要把握当今中国,什么是国家的主流?什么是次主流?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一个前提。在我看来,改革和发展是中国的主流,“宏观紧缩”是次主流或称支流,历史的方位要摆清楚。  相似文献   

2.
人身上最宝贵的是什么?一个是生命,一个是精神。精神是人所以为人的根本属性,是人的灵魂,是立身之本,是单个人和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动力之源。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生命的指挥棒。人活一世靠精神。人有精神,百事可为。领导者只有自己精神强大,带着精神上路。才能让生命燃烧,才会产生领导者应该具有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通用电气、杜邦、宝洁等公司的成功究竟得益于什么?卓越的产品?杰出的员工?优秀的领导者?是的,这些都不错,但如果你深究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司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何现在改革停滞了,为了新的发动我们要做些什么。“改革一定要成功”之类的空洞理论和强调是没有用的。为了改革成功,我们先要分析改革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至于改革“哪些事、用什么方法、到什么地点”则当有一个全民共识。  相似文献   

5.
“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是湖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的战略决策。因此,“率先崛起怎么干?我为崛起做什么?”是摆在全市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宣传部门,如何增强“三力”?答案一个,就是要舆论先行,为“崛起战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这是市委给我们宣传部门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领导者应具备的品德陆志飞(抚宁县副县长)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否在其领导岗位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其重要因素是领导者威信的高低和影响力的大小。那么,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如何提高自身的威信和影响力以实现其有效领导呢?我认为必须具于高尚的品德。一、要有谦让容人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穷人?我们拿什么来完成温家宝总理最近给经济学界关于多研究“穷人的经济学”的嘱托?自温总理提出这一任务后,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然而,迄今并未见到有人深入思考,认真回答经济学用什么样的理论来帮助穷人,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导穷人走出困境,奔向小康,步人富裕的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在于“科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科学”二字。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曾经形象地把任务和方法比喻为过河和桥、船的关系,强调“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有一个任务与方法的问题,既要提出科学的目标,又要确立科学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方法。一言以蔽之,科学发展需要科学推进。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成功只代表着过去,能力代表着今天,学习力代表着未来。个人要成为学习者,企业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国家要成为学习型社会。新世纪企业领导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企业的员工更好的学习,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者也有了新的角色定位,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员工素质和水平提高了,领导的水平更应该提高,提高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提升学习力。一个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就是一个不断走向成功的人。21世纪成功的关键是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即爱学、会学才会赢。每家企业都会有不同的“学习途径”,可谓条条道路通罗马。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是什么概念?今天,谁要提出这个常识性的问题,人们会觉得滑稽可笑。可是在十几年前,这确是一个实在难以回答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之风缓缓地吹进了封闭了几十年的神州大地。但我们究竟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认识上还是不明确的。此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我们都是停留在“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这样一个层面上。每前进一步,都要“摸着石头过河”。1980年8月,中央正式宣告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一声春雷在太平洋上空滚动。被国际舆论称为中国开放、改革政策催生的“伟大圣婴”诞生了。从此新中国…  相似文献   

11.
符佳林 《财经文摘》2008,(12):38-39
《财经文摘》:您在《大裂变来了?》一文中写道:“我们现在正在为过去30年积累的巨额债务痛苦地埋单。”那您这里所指的巨额债务是什么,埋单又是什么含义?  相似文献   

12.
微型论坛     
一位厂长谈到治理企业的秘诀时,提出要善于用人之“短”:让“吹毛求疵”的人当质量监督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当安全员,让“斤斤计较”的人当财务监督员……每个人都有缺点和短处,而这个“短”是与“长”相对而言的,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认识它,怎样去利用它,有些人的“短”用在特定的场合上却可能成为“长”。善于用人之“短”,并不是—个人的什么短处都可以利用,这个“短”,是经过诱导;可以变为积极因素的“短”。企业面临着市场激烈的竞争,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不仅要善于用人之“长”,而且也要善于用人之“短…  相似文献   

13.
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充分显示了我国强劲的经济长势,但是,中国“单赢”的实质是什么?中国的“单”之路还能走多远?透视中国贸易顺差,我们看到了“单赢”背后的一些另类因素。  相似文献   

14.
姜群英 《经济师》2009,(12):274-274,281
文稿审阅过程是否科学,其标准是什么,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有一些学报编辑部为省事,采取由一个委员会“票决”的方式取稿,结果,还是“拉票”、“人情稿”泛滥.于是,我们反恩:真正的科学审稿是什么?其核心之点何在。答案是:我们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刺约刊物的发展的突出问题,从而趋利避害,实现学术刊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民营企业据说平均寿命只有三年半,这其中原因很多,但心浮意躁、贪大求快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企业开口闭口都说要“做大做强”,他们认定只有“做大做强”才是企业走向成功的捷径,结果这些企业一夜之间是做大了,看起来也“强”了,可过不了多久,都纷纷断戟沉沙、灰飞烟灭,这是市场的误导还是中国人固有的一种情结?在这浮躁的追求中,我们到底收获了什么,又迷失在何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常关注成功的领导者是如何行事的,但往往我们忽略了他们的思考过程。领导者在其行动中很少会展现出他们的思维方式,并且通过阅读一些有关成功领导者的著作,也不可能了解到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关注领导者头脑中的观点,特别要关注他们从几个相互冲突的观点中做出抉择的过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我不知道两年前,当国内有人呼吁要警惕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垄断我国银行业大型机市场和大型机服务市场”时,美国企业家对此是作出了何种反应?戏剧性的是,仅仅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由于IBM个人电脑部被中国联想收购,同样的产品现在一下子成了让美国人呼吁“要警惕”的对象——对此,我们是否有必要“联想”一点什么?或试着站在杨元庆的角度去作出某种思考?  相似文献   

18.
领导威信是指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是使被领导者信任和服从领导者的一种精神感召力,是领导者一言一行引起群众共鸣的综合反映。人们常常把领导者的威信视为“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现代领导者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不但要有权力,而且更需具有威信。领导者的威信如何,对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那么领导者应如何“立威”呢?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分家”是一个常见的词汇。那么为什么会有分家?一个家庭又在什么时候分家?通常的答案是,分家是因为家庭不和、矛盾增多、孩子成家后要求私人生活空间等。这些答案是对的。但是如果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重新打量这个问题,将是很有趣的,也会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分家”。  相似文献   

20.
严睿 《经济纵横》2005,(9):82-84
在办公室,一位职业经理人面对着一群懒懒散散的下属,张口咆哮。经理人发火是一种率性的行为吗?中间有没有什么技巧?如何跟下属发火,才能“敲山震虎”,树立领导者的威信?本期圆桌邀请到香江国际,联想,诺基亚以及中圣国脉管理咨询公司的企业管理人士和咨询顾问,就经理人发火的艺术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