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寿险业自1994年飞速发展以来,至1999年在市场上推出新型寿险品种如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寿险,寿险公司经营的寿险产品都是传统寿险品种,如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和养老保险品种。这段时间传统寿险保险发展很快,此后分红险、投资连结险和万能型寿险产品才开始逐渐被市场青睐。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城市保险体系已经初具规模,而农村保险体系尚不完善,县域可谓是保险从城市向农村发展的突破口。本文在对北京县域寿险开发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寿险市场的发展及北京县域的实际情况,对北京县域寿险市场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从平安保险公司推出了我国第一个投资连接类保险——平安世纪理财,随后新华人寿的投资连接、泰康人寿的分红保险、太保的万能寿险等多种投资类寿险产品纷纷加盟寿险市场,一时间,投资类寿险产品销售在各地掀起了热潮。平安世纪理财投资连接保险推出后,  相似文献   

4.
余洋 《保险研究》2012,(1):121-127
寿险次级市场能够提高保险消费者的福利,促进整个保险业的发展。介绍发达国家寿险次级市场的发展概况,着重分析最早的寿险次级市场即英国市场、相对年轻的德国寿险次级市场以及规模最大的美国寿险次级市场,并对上述市场的目标保单、交易方式、监管规则、税收政策等进行比较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正确认识寿险次级市场的影响,从寿险初级市场规模、法律许可、中介机构、保险监管等方面为寿险次级市场的建立创造条件,并科学地进行寿险保单贴现交易的试点。  相似文献   

5.
一、寿险市场产品结构的实证分析(一)寿险市场产品结构定义与衡量 寿险市场产品结构即寿险市场为消费者提供的不同类型产品的构成或比例关系,表现为消费者在保险消费过程中,购买了哪些保险产品,能够享受多少程度的保障。保险程度与一定主观感受有关,不易衡量,因此用寿险各险种的保费收入及在人寿保险中的占比衡量寿险产品结构。根据消费者保险需求层次不同,可以将寿险产品分为传统保障产品、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的产品两大类。本文主要考虑寿险内部其构成比例。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因素分析我国寿险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已有的关于寿险需求的实证分析中看,经济无疑是影响寿险需求的重要因素。2007年我国寿险业保险深度1.7%,保险密度34美元,与美同等寿险业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表现出了寿险市场的需求不足。因此从经济上假设影响寿险需求的相关因素,分析我国寿险需求的不足与潜力,对于寿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寿险市场的成熟完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徐波 《中国外汇》2007,(4):26-27
截至2006年末,上海取得保险外汇业务经营资格的寿险保险公司已有12家,但寿险市场外汇业务发展规模相当有限。2006年,寿险外汇保费收入在外汇保费收入总额中仅占比1.93%。目前上海寿险外汇业务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产品结构简单。主要为短期意外险产品,包括留学生外汇保险和海外旅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附加的境外紧急门诊  相似文献   

8.
王进  康维平 《上海保险》2006,(12):23-26,22
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各级保险分支机构1765家。其中省级保险分公司16家(产险10家,寿险6家);地市级中心支公司126家(产险69家,寿险57家);县级支公司219家(产险117家、寿险102家);营销服务部1404家(产险449家,寿险955家)  相似文献   

9.
加快发展农村寿险市场,是服务"三农",促进保险业稳步发展的重大问题.其发展对策是:充分利用中央的一系列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宣传工作;开发符合农村寿险市场需求的险种;适当改变保费缴纳方式,增加保险在农村的易接纳性;先试点再逐步推进;各寿险公司之间要加强合作;加强与银行和邮政部门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一、保险市场创新和保险功能演进 1.保险创新、科技手段和保险功能发挥。国际保险业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了保险市场产品的创新,并从创新中获得利润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如,60年代出现的自保公司,70年代由荷兰人首创的银行保险,80年代人寿保险市场上出现的以万能寿险和变额寿险为代表的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1.
马宏 《武汉金融》2006,(9):28-31
<正>一、创新是保险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一)保险产品创新。保险产品创新是保险市场创新中最基本的部分。正是通过不断推出新的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保险业才能持续拓展市场。例如,为了避免利率风险,满足消费者投资需求,保险公司推出分红保单、利差返还保单、保障收益合约(GIC)、万能寿险、变额寿险、弹性保费变额寿险等浮动利率型和投资型弹性产品;为了满足人类所面临风险的变化和涌现的新投保需求,保险公司推出“人类疯牛病险”保单(即CJD保险)、气候保险、嗓子保险、手指保险、高尔夫球一杆进洞保险、绑架保险、政变保险等全新的保险险种。(二)保险市场营销创新。主要体现为保险营销模式越来越灵活,除传统的代理分销系统和支薪职员分销系统外,还出现了经纪人分销;商店、机场设立柜台定点分销;通过银行、邮政系统网络的分销以及直邮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入世以来,在储蓄利率分红保险,使得分红保险己成为目进入有史以来最低时期,传统保险价格上扬,聪明的消费者买保险时首选前保险市场上的热销保险产品。以2002年的寿险市场为例,分红险剑气如虹,寿险分红产品保费收入1121.7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49.39%,占新型产品保费收入的91.6%,几乎占了寿险市场的半壁江山。近几年来,分红保险更是成为世界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在北美地区,80%以上的产品有分红功能;在德国,分红保险占该国人寿保险市场85%;在香港,这一数字更高达90%。  相似文献   

13.
银行保险是目前国际上盛行的保险销售渠道,尤其是在寿险领域中成效显著。通过分析银行保险在寿险领域中的发展状况,研究了银行保险寿险产品的特征与趋势,以及影响银行保险在寿险领域中发展的相关因素。本文认为,我国保险公司在开展银行保险方面,应首先保证银行保险的低成本优势,同时依据现阶段的政策环境,顺应银行与客户的需求,开发新型的银保寿险产品。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整赔款准备金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是非寿险公司常用的缓解融资约束的方式.在保险集团化经营模式下,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本文探析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盈余管理和融资约束的关系,基于2009~2019年我国非寿险公司数据,分析非寿险公司利用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及盈余管理缓解融资约束的效果,以及这两种...  相似文献   

15.
国外寿险领域银行保险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行保险是目前国际上盛行的保险销售渠道,尤其是在寿险领域中成效显著。通过分析银行保险在寿险领域中的发展状况,研究了银行保险寿险产品的特征与趋势,以及影响银行保险在寿险领域中发展的相关因素。本文认为,我国保险公司在开展银行保险方面,应首先保证银行保险的低成本优势,同时依据现阶段的政策环境,顺应银行与客户的需求,开发新型的银保寿险产品。  相似文献   

16.
段昆 《金融纵横》2001,(4):17-19
2000年是我国寿险市场非常活跃、最令人瞩目的一年。继1999年10月平安保险公司开了中国内地投资类保险的先河,推出中国第一个投资连结保险——平安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之后,其他保险公司不甘寂寞,纷纷在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推出自己的投资型寿险产品,如中宏保险在2000年3月又率先销售分红保险,  相似文献   

17.
张颖 《证券导刊》2011,(44):62-63
受益于资本市场的回暖和寿险责任准备金曲线的上行.寿险公司四季度的业绩或将会有较为明显的改善;鉴于其未来业绩改善和当前较低的估值水平,保险股未来修复的空间值得期待。根据天眼行业专家数据显示.保险股未来的涨升空间超过25%。  相似文献   

18.
自1999年产品创新以来,寿险产品有了极大发展,但行业关于该发展保障类产品,还是该发展储蓄类产品,有很多争论。一些人认为,保险的本意是保障,不能包含有太多储蓄成分,甚至认为储蓄是泡沫。反观西方成熟市场,寿险产品不仅提供保障,还是重要的长期储蓄手段。因此,寿险公司发展什么样的产品,不应当光从保险的字面上去理解,重要的是分析研究寿险公司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寿险公司应当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证券导刊》2012,(27):35-54
寿险公司通过保险和投资业务创造价值。其主要利润来源有三个:承保业务、投资业务和管理费收入。寿险公司过往主要专注于防范死亡风险,如今则提供全方位寿险(如死亡险、疾病险和长寿险)和金融市场保险。盈利影响因素因产品类型而差异显著。对于以寿险为主的产品来说,盈利取决于承保表现和投资收益,后者对于长期产品的盈利尤其重要。对于有保...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寿险市场新型寿险产品是指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分红保险,以及中国保监会认定的其它产品.自从新型寿险产品推向市场以来,已成为各公司保费规模新的增长点,有的公司新型产品的保费收入已经占到了新单保费收入的80%.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各家保险公司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销售的新手段和新措施,但对新型保险产品的风险防范却有所忽视.一些问题随着新型保险产品的热销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