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如何,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文章分析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及人文,为建设有"馆格魅力"的图书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具体的概念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平衡建筑环境的性能及人们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在该前提下创建的建筑空间能够使人们可高效、健康地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3.
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4.
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括阐述了环境美学和建筑环境美学的概念、特征,结合建筑审美的生态美原则,提出从传统建筑美学走向生态美学的发展趋势,得出中国建筑的创作要有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大学图书馆建筑作为特定意义的文化建筑。应充分体现文化内涵,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应具有某种文化的意蕴。在建设选址上要体现文化性,在图书馆设计、建筑时要体现文化性,在内部装饰上更要体现文化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经济总量2010年已达到了全球第二。其中,建筑产业一直充当着支柱产业的地位,以及由它衍生的若干产业和关联产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产业为中国经济的崛起树立了标志性的形象。然而,我们在强势发展建筑产业的同时,特别要考虑人、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要科学地发展建筑产业。  相似文献   

8.
<正>建筑作为人工环境,是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类对感官享受的过度追求以及不加节制的开发与建设,使现代建筑不仅疏离了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和交流,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左右;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  相似文献   

9.
周元圣 《发展》2015,(1):46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目前,国家已全面启动绿色建筑推进行动,如果能够抢抓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机遇,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张掖必能加快生态建设,增强城市活力,提高建设品质,从而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城镇化建设之路。一、张掖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近年来,张掖市立足"一山一水一  相似文献   

10.
在瑞典,每年都会新建许多公寓楼和办公楼。当你进入那些装饰一新的建筑时,不但闻不到刺鼻的装饰材料味,而且映入眼帘的多是枝繁叶茂的植物和充满自然气息的摆设。在酷爱大自然的北欧人看来,虽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式建筑,但如何让人为的东西对环境破坏最小,更加贴近自然已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这就引发了对生态住宅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1.
刘晓娟  刘凯 《魅力中国》2014,(15):323-323
建筑采暖系统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做好建筑暖通节能工作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节能水平。阵低建筑能源的损耗,但设计者多仅重视功能而忽略节能。本文通过结合我国的环境现状,分析多种暖通节能技术方法,为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相应贡献。  相似文献   

12.
舒望 《魅力中国》2011,(21):334-334
“天人合一”支配能工巧匠头脑并主导古中国建筑史。“天人合一”应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共识和核心理念,环境艺术设计关注建筑与环境和自然的融合协调,达到人类共同体验一大美。  相似文献   

13.
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是衡量一个城市居住环境质量的综合性指标,也是影响开发商经济利益的重要技术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高低意味着建筑物栋间间距的大小,公共绿地及室外活动空间的多少,居住环境的采光、通风等卫生条件及消防条件的优劣和居住质量的高低,同时决定了开发商的实际得房率和经济效益。由于这种居住环境质量与开发商经济利益上的负相关性,使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成了当今居住区开发建设中的最敏感的参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可持续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4.
《走向世界》2008,(14):I0011-I0012
什么是建筑?建筑是生活,至少是一种有形式的生活,所以建筑是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生活的真实反映。建筑是伟大的精神,人类赋予建筑生命、思想和灵魂。建筑决不单是那些已经立在地球上的东西本身……而建筑是按人和环境变化而生长、延续、更新的伟大的、生动的、富有创造力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建筑。  相似文献   

15.
海潮 《魅力中国》2012,(29):27-27
大学校园有其特有的教育职能,即反应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等。良好的校园景观会感染在校师生,督促其为之奋斗,所以,体现大学的精神在整个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现代大学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以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为例,阐述大学校园建设原本有的人文价值与人文品格、性质或特征可以通过对校园整体规划、建筑、环境与自然加以亲和得以实现这一道理,了解自然观如何在大学校区建设中合理有效利用,为新时期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 1 绿色建筑产生的背景居住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之一,更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对地球村的环境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健康,甚至引起了全球的生态  相似文献   

17.
胡长洪  张玉勇 《魅力中国》2013,(25):334-334
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类在为自身营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充斥着与土地和自然间若即若离的恩怨矛盾。对土地、自然的依附眷恋以及逃避是一对在人居环境史中反复出演的矛盾戏剧。其典型例子为大量无选择地使用透明玻璃,以及悬索轻型结构以企图逃离土地之重力束缚。但是我们似乎并不知道我们人类为何这样做,也不知是否体现了我们对土地自然的恩情与怨恨。基于此问题,才提出了居住建筑的人居环境问题。中国人居环境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不仅仅由于自己的身份。而更深切的是居和住本是人的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在建筑方案创作阶段采用有效地节能措施,根据建设基地的气候特征,遵循建筑环境控制技术基本原理,综合建筑功能要求和形态设计等需要,合理组织和处理各建筑元素,使建筑物既具有新颖美观的建筑形式,同时满足节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陈跃 《杭州研究》2007,(1):53-55
杭州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要坚持“天人合一”的理念,不断探寻“中西合壁”住宅建设的路径,建造具有“生活品质之城”独特魅力的传世建筑,为杭州人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以不断提升杭州的环境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0.
绿色建筑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通过对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问题的研究,探索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建设的关键问题,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