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学的客户细分是成功实施营销策略的基础,以RFM模型为代表的基于客户消费行为的客户细分方法已日益被人们采用,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在RFM模型基础上,引入了平均间隔天数指标、最新间隔天数指标和差异天数指标三个指标,通过分析这三个指标间的关系,用于识别哪些客户是最有流失的可能性,企业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客户关怀策略,防止客户流失,为企业制定最直接、最有效的客户维系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客户价值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是基于企业对客户进行有效的细分.本文通过对客户价值概念的分析,建立客户价值量--客户价值增长性矩阵,从动态角度对客户进行了细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客户的特点及对企业营销的影响,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客户企业应采取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生命周期利润的客户细分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陈明亮 《经济管理》2002,(20):42-46
客户当前价值和客户增值潜力是客户全生命周期利润的两个构成部分,据此可对客户进行价值细分。本文给出了客户全生命周期利润、客户当前价值和客户增值潜力的计算模型,讨论了客户价值细分的方法,并针对每类客户提出了相应的资源配置和保持策略。  相似文献   

4.
构造了针对服装企业客户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当前价值、潜在价值为指标的服装企业客户细分模型,对企业客户进行细分,并提出了相应的客户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徐昆 《经济论坛》2014,(1):123-128
使用K-means聚类可以用来解决客户细分的问题,然而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等内置的k-means算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由于版权原因,spss在公司中的普及率不高。为此,本文通过研究改进后的K-means算法,并参照RFM模型设立指标来对客户进行细分,最后以EXCEL VBA编程语言制作了优化的k-means算法宏程序,以SE公司的快速消费品的销售历史数据来验证分类的有效性,以期将程序的投入实际应用,帮助公司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客户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和经营成功的关键,细分客户能使中小企业针对不同客户设计不同的营销策略.本文基于客户价值理论,从客户当前价值和客户增值潜力两个维度对中小企业客户价值进行了细分,分析了细分客户的特征,提出了中小企业针对不同细分客户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聚类分析在电信客户细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信企业掌握着大量的客户数据,需要将企业的数据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客户收益最大化.本文以CRISP-DM(Cross-Industry Standard Process for Data Mining)方法论为基础,探讨聚类分析技术在电信客户细分领域的应用,并结合电信业的基础数据应用Clementine挖掘工具建立了客户细分模型,对电信市场进行有效地划分.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以后我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着贷款自主定价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主要研究成果,将农村信用社客户市场细分并分别进行定价。在贷款定价时运用了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和含利率期限结构的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模式,设计了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贷款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客户生命周期的客户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红 《经济管理》2005,(8):70-75
客户价值的评价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运用客户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客户价值的建立机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客户生命周期的客户价值模型,该模型描述了计算客户价值的3个主要方面,即客户利润、动态客户保持率和客户生命周期时间长度,分析了客户利润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客户利润的4个主要因素(交易量、价格、成本和间接收益)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情况,并对威布尔寿命分布模型用于确定客户保持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是服务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兴普惠金融平台,做好互联网"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上大量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对"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前移风险防控关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互联网"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网络化运营特点和企业客户信用评价需求,构建了"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进行混合叠加筛选,以其交集指标构建数据可用性条件下的"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优化BP神经网络法建构"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模型,形成互联网"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价算法;进而以"秦云工程—金融云"平台的小样本和大样本数据分别进行了经验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理论和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现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动态有效刻画.  相似文献   

11.
基于顾客价值的战略营销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营销强调了企业营销管理的市场动态适应性,其目的是通过顾客价值的创造来建立更具优势的市场竞争地位,其本质是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来创造价值--顾客价值.探讨了战略营销理论的发展,并基于顾客价值理论,分析并构建一个战略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中国航空货运,建立航空顾客价值的决定因素与动态性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对其检验,结果表明:时间因素和便捷性因素是影响货运顾客价值的核心要素,价格因素已退之其次,而且来自竞争者、服务商、顾客、宏观环境的变化都对顾客价值动态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传统顾客细分大多基于人口统计变量等指标,无法反映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等关系营销的本质。以顾客忠诚、顾客价值理论为工具,围绕着顾客与企业建立关系的意愿,构建了顾客忠诚、顾客价值、忠诚一价值关系营销下的顾客细分模型。这一模型明确了关系营销范式下的顾客细分是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细分,资源配置和保持策略则是根据不同顾客的价值制定。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AFH客户分类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户分类是客户关系管理(CRM)的重要研究内容,是企业开展一对一营销的重要基础。文章在分析传统的RFM模型和Marcu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客户平均购买额(Average monetary)、购买频率(Frequency)和客户保持时间(Hold time)作为客户价值细分变量的AFH客户分类模型,实例化构建了面向AFH客户分类主题的数据仓库,并从客户的贡献度(当前价值)和忠诚度(增值潜力)两个维度对客户AFH值进行Two-step和k-mease双重聚类分析,形成了基于客户生命周期利润(CLP)的客户价值矩阵,并提供了针对不同客户群的商业策略。应用结果表明,AFH客户分类模型具有很强的表征性,能充分反映客户的当前价值和增值潜力,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15.
电力客户具有生命周期,电力客户生命周期是指电力客户关系水平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轨迹,它描述了客户关系从一种状态(一个阶段)向另一种状态(另一阶段)运动的总体特征。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基于电力客户的特殊性,提出了电力客户生命生命周期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征。给出了表征电力客户关系发展水平的变量,对各个表征变量,在电力客户生命周期周期各阶段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各表征变量在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给出典型的电力客户生命周期曲线。从而分析、研究并建立电力客户的生命周期模型,基于生命周期理念,提出新的电力客户细分方法,即:基于电力客户生命周期理念的客户分类,并针对不同细分客户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顾客细分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顾客忠诚和顾客价值这两个维度建立顾客细分模型.该模型既从顾客角度出发,考虑到不同顾客的差异化需求;又从企业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了企业资源配置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并且,本文还通过实证的方法来对通信行业的顾客群体进行细分,将其顾客分为四类,为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系统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创新网络中知识云传播过程和特征,构建了知识云传播的系统模型。考虑到知识云传播过程中受传者接收知识后由于离线或其它原因导致不能即时再传播的潜伏状态,建立了高技术产业创新网络中知识云传播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并以此对知识云传播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仿真结果刻画了知识云传播过程中各节点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成员行为和云平台网络参数对云传播过程的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网络中知识云传播模式能正确反映云环境下的知识传播趋势,并能较为准确地描述知识云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指电子产品从消费者返回到生产者的物流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子废弃物数量急剧上升,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同时,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发达国家封电子废弃物的规制政策对中国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上述背景下,探讨生产企业如何构建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进行相关指标分析及通过层次分析法作出模式选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Advanced product development distinguishes itself by being surrounded by a “cloud of technology spillovers” available to external users in proportion to their competence to commercialize them. The local capacity to commercialize spillovers is experience based and hence more narrow than the range of innovations. The cloud will therefore be incompletely explored. While the value of the cloud to society may be greater than the development investment, the value captured by the producer is often not sufficient to make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privately profitable. The producer faces the property rights problem of how to charge for the dual product it develops, the product itself and as much as possible for the technology cloud. The public and private customers, however, appreciate the situation differently. While the former appears in the double customer role of being interested in both the product procured and the spillover benefits to society, the latter is not interested in paying for spillovers that only benefit society. Marketing the product, therefore, involves the ability to present a credible case for the economic value to society of the spillovers. To do that, a theory is needed that demonstrates both the user value to the customer,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of the economy to commercialize the spillovers. The theoretical argument is illustrated with the case of downstream industrial business formation around Swedish military aircraft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