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优化甘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融合共建;增强节约意识,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构建低碳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青州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区位优势,分析了青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要对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推进科技进步,发展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吸纳民间资本,加大政府投入;全民动员,全员参与。  相似文献   

3.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今,人类面临着自然生态和工业文明发展严重失衡的危局,这就意味着人类生存安全遭遇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自然生态、工业文明和人类发展的和谐共生?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不仅是全世界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我们应当从发展战略高度、管理制度、市场机制、法律法规、经济与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包含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化。自然生态化主要是指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前提,在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  相似文献   

5.
《天津经济》2012,(12):19-26
目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正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消除资源环境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天津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积极打造生态天津势在必行。2012年11月24日,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在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本文深入介绍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形成、基本结构及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国内外主要生态城市实践的案例,深入分析并探究了天津市的主要开发模式实现生态城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环境保护,目前已经深入到环境与经济融合、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生态文明进步等更深层次的领域。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仍然必要。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生态文明?一个地方自然生态好,是不是就是生态文明水平高?生态文明水平能够量化吗?能够替代GDP考核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吗?对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数"(ECI)的概念,对我国地区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科学测算和深入分析,作出了2007-2009年我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排序。经课题组授权,《中国经济周刊》再度独家披露该课题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肩负着中国经济大盘整体提升和中国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正确处理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演进。论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丹 《理论观察》2014,(7):70-72
"中原兴则中华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是从根本上体现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标志,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原经济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经济粗放增长、科技相对落后、区域法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动中原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同时促进生态科技发展、加强生态制度建设,为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价值导向、良好经济基础、有力科技支撑及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0.
应该以什么样的伦理观念和休闲方式协调休闲经济与生态自然的冲突?那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根本要求,积极倡导生态休闲方式,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的休闲产业、合理建设"假日经济""文化经济"等,以此实现休闲经济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祝志勇  刘昊 《改革》2020,(4):86-99
市场分割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多以经济增长速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未将经济增长质量纳入研究范围。通过对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以及就不同类型市场分割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商品市场的分割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不利影响程度较大,资本市场的分割是中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西部地区则受到多类型市场分割的共同影响。为此,我国应当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把基本经济制度优势转化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效能,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各地区应当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合理分工,在聚集过程中走向新的平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少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发展了新经济地理学中包含垂直联系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放松"总资本不变"的假设,将垂直联系、资本积累和知识溢出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以此分析资本积累和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发展成为核心区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资本积累水平和掌握先进技术、核心技术来实现。对于欠发达地区,既可以通过地方保护或加大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其资本积累水平,也可以通过增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知识溢出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3.
经济开放是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的趋利性与资源的配置等因素导致资金流、劳动人口等因素流动的动态综合评价,是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利用因子模型从对外经济开放与对内经济开放两个层面对中国36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开放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回归模型表明,其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市经济增长驱动下,通过加大对外经济贸易开放程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城市的人力资本空间集聚效应,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经济开放度.  相似文献   

14.
段雪梅 《特区经济》2006,(9):334-336
在经济增长路径的选择过程中,如果无视中国的基本国情,片面强调快速发展大规模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则:一方面,会加大自然资源和资本的供给缺口,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加紧张;另一方面,会导致大量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从而损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路径的选择与转变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确立合理的技术结构;同时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为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增长路径的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5.
资本要素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要素通过影响劳动就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等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作用。文章根据资本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借助于经济增长资本贡献率、科技进步资本弹性、劳动就业资本弹性等指标,测度了资本要素对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economic growth theory and the World Bank's analytical framework relating to the quality of growth, the present paper constructs a framework that encompasses physical, international, human, natural and knowledge capital to synthetically interpret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defining the five types of capital and total capital, we analyz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se types of capital in China and in other count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knowledge, international, human and physical capital have grown rapidly, with speeds of growth higher than that of economic growth. As the five types of capital have all increased at varying paces, the savings level of total capital in China has quadrupled in 25 years and overtook that of the USA in the 1990s. The changes in the five types of capital and total capital reveal that there are progressively multiple driving forces behind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long-term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thereby raised.  相似文献   

17.
刘晓英 《改革与战略》2011,27(8):46-48,70
新经济增长理论证明,人力资本配置是实现人力资本效用最大化、保证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人力资本配置方式和配置内容的基础上,将帕累托标准作为区域人力资本优化配置效率标准,构建了区域人力资本最优配置效率评价的基本模型,并对人力资本优化配置效率促使区域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推进区域技术创新和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就业结构趋于合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人力资本优化配置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内生分布滞后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教育结构和经济增长后劲的动态关联关系。研究发现: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后劲在即期有显著的正的影响,之后转变为微弱的负影响,其累积影响始终为正;经济增长后劲在即期对教育结构有显著的正的影响,之后逐年下降收敛于0,其累积影响始终为正。研究结论表明,高等教育扩张并未对经济增长起到实质性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强化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技术等的耦合,努力实现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首先基于东中西部地区GDP的各项指标,分析了近十几年来我国地区性经济增长的差异性;接着从制度、资本、劳动力、政策和历史等方面探究了我国地区性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原因;最后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我国地区性经济增长差异性显著,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中部,省际经济差异呈现先扩大后减小的倒U型趋势,其中制度要素和政策要素的作用尤为重要;并给出了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目  戴亮  王资燕 《特区经济》2008,(4):206-207
运用V A 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贵州省资本市场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化率的提高加速了资本形成,改善了资源配置,促进了贵州经济增长,反之,则不成立;交易价值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关系;而交易价值与资本化率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在加快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贵州省应采取有效措施,扶持有条件的工商企业尽快上市,以促进贵州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