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是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价格指数和东中西部人均产出等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通过比较投资和贷款冲击的脉冲响应,发现:①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东部的作用强于中西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效应;②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③1978年后,两种政策的作用都有所增强,货币政策对中西部,特别是对西部的影响明显增加。其含义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应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在注重财政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是以总量调节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区域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水平差异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加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后,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性加剧,欧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在这一背...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1990-2006年的样本数据,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考虑这一因素,在统一的货币政策目标前提下,采取可行措施缩小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异,从而使各区域间的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研究进行回顾与评价,归纳出其共性和适应我国国情的部分,然后比较分析了我国与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并提出了借鉴西方理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研究了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目的是为了从货币政策透明性这个角度来分析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存在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文章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对货币区域效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理论推导的结论。基于以上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文章总结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行业作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但自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价发展的态势并不稳定,除了市场的自动平衡,也依赖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而货币政策一直是政府调控房价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效果一般,且具有区域差异性。本文依照聚类分析法,将我国房地产市场按照传统的东、中、西部进行分类研究,认为货币政策确存在影响力的区域差异性,并主张政府在进行调控时考虑区域化的货币政策,从而缩小房价地区差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7.
8.
证券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功能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政策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金融领域的传导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以银行信贷为主要传导枢纽,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其传导功能将日益强化。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建议实施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与世界连接紧密,世界政治经济变革会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一方面利于我国货币政策准确及时发挥作用,引导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保证我国免遭其他经济体影响,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货币政策对产业经济影响非均质的假设出发,通过设计包含9个指标的产业金融结构指标体系,对中国证监会所分12类产业建立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结构异质产业的非均质影响.通过定义和研究货币政策组合传导机制,发现金融加速器效应普遍存在于产业经济范围内,不同产业金融加速器效应大小的异同是由商业周期中各产业金融结构的变化所决定的,并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或抵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财政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货币财政政策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它们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两政策实施后的区域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已经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通过两地区的简约化模型对1978-2004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东部和中西部两个样本地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域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关系本位的文化。渗透于我国社会生活的所谓关系网,对我国的经济活动有深刻的影响。本文选择了关系型融资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这一视角,通过构建关系型融资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的模型,考察了银行收益与融资量和概率间的关系,同时考察了企业融资需求与价格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央行单一紧缩货币总量、管制利率政策都难以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关系型贷款量,而关系型融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和预算软约束的存在更使央行的货币政策难于有效传导,央行的总量性货币政策难于奏效。为此,本文探讨了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以期达到货币政策对关系型融资的有效传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检验了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基于产出缺口的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存在性,进而分析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解释,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算了我国各地区的产出缺口,然后运用ARMA模型说明预期通货膨胀率形成机制,最后以通货膨胀率与其预期之差、外部需求冲击等作为解释变量对产出缺口进行回归,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较中西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更平坦,因而东部地区货币政策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的体制转换特征。实证结果表明:1978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管制利率渠道发生了两次体制转换,转换之后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效应都降低了。1996年1月至2009年7月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市场利率渠道发生了一次体制转换,转换之后同业拆借利率变动平抑产出和物价波动的效果都更强劲、更持续。这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我国利率调控由直接方式逐渐转向主要依靠间接方式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BGG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工资粘性,使之成为综合考虑价格粘性、金融加速器效应以及工资粘性的DSGE模型,我们模拟并比较了中国不同货币政策的影响。贝叶斯估计结果验证了中国工资粘性的存在,说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配置尚存在改善的余地。货币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价格型货币政策效应较强但持续期较短,而数量型货币政策效应较为温和但影响相对持久,央行需注重价格型货币政策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与使用。  相似文献   

16.
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依据泰勒规则对我国1993-2003年期间货币政策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基于利率平滑假设基础上的泰勒规则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利率变动,并且总体而言,我国利率水平弹性不足,导致实际利率逆向变动,加大了产出和物价的波动。但1997年以后,名义利率的弹性有所增强,这有助于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幅度大幅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通货膨胀率持久性变化研究及政策含义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胀率持久性在通胀率动态研究中备受学界的关注,并且直接影响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终解方程式。本文对我国通胀率持久性的统计特性做了严谨的计量检验和分析,应用“格点拔靴(自举)”中值无偏估计和Exp-Wald未知断点检验来捕捉我国物价波动持久性的特征。统计结果显示,通胀率持久性在高通胀时期走高,而在物价波动减小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显著减弱。我们讨论了这一发现对相关货币政策分析机制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并利用季度数据对此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研究表明,这种具有凯恩斯特点的宏观经济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的波动。与此同时,我们对模型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数理分析,从而揭示了两大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