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林业是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采集和加工的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林业统计作为林业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林业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数据搜集、整理、分析来反映林业经济现象的数量状况和特征,认识林业经济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而作为行动决策的依据。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产的基层单位,在现代林业建设及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发挥着龙头和  相似文献   

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森林综合保险是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实施森林综合保险不仅可以及时恢复灾后林业生产、有效降低林业经营风险,对提高森林覆盖率、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业基金制度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研究将着重通过阐述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林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说明建立林业基金制度(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本项研究统称为林业基金制度),扶持林业发展的必要性。一、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林业是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条件的重要部门,它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始终处于“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基础和主体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森林…  相似文献   

4.
卢野 《农业经济》2014,(5):50-51
森林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是大力发展林业第三产业,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认为森林旅游业对于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加快林业发展、大力发展森林旅游、走新兴产业之路,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及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当地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森林资源一方面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在发展林业经济并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森林生态系统与林业经济紧密相联相互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林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众多森林生态脆弱区。因此,应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详细分析,确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的情况下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为社会发展创造更高的价值,实现森林生态管理与林业经济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森林在国土保安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向社会提供木材及林产品,促进经济的繁荣;森林对促进农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对森林资源实行可持续经营。充分利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先进成果,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是早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浙江林业》2005,(3):47-47
坚持统筹发展,全面推进,台州林业产业化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2004年,台州林业社会总产值达140亿元。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台州各地切实加强了各类林业特色基地建设,形成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面积超万亩的高效经济林基地群,如黄岩、临海的蜜橘,玉环的文旦,黄岩、仙居的杨梅,温岭的高橙,三门的脐橙等。全市已形成省市县各级林业特色基地40个,面积20.6万亩,其中有9个基地被列为省森林食品基地和特色优势林产品基地。  相似文献   

8.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价值。林业在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始终处于“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基础和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森林生态环境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林业被定位成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林业分类经营思想的形成和实施,即从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两大需求出发,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相应地把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并分别按照各自的规律进行经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竹  郑永邓 《山西农经》2023,(9):126-128
生态价值转化和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在现代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中,生态保护、发展森林康养产业都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为基础,在保护林业生态资源环境的同时,促进森林康养产业经济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森林生态环境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林业被定位成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林业分类经营思想的形成和实施,即从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两大需求出发,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相应地把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并分别按照各自的规律进行经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林业经营旨在实现效益,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包括生态、经济及社会3个方面。在林业经营及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森林抚育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强化森林抚育,实现林业经营的生态经济效益,在促进森林健康生长的同时,系统提升森林效益与生态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保险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林业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因此开展森林保险有利于增强林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林业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开拓森林保险市场,拓宽保险业服务领域,有利于改善林业投融资环境,降低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社会林业实践中制度层面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社会林业的概念与特征社会林业是一种以农村社区为基础的林业发展和管理模式,它是为当地农民直接服务的或主要为当地农民服务的、并由当地农民组织的(或积极参与的)森林管理或林业生产活动。社会林业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方法体系目前已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运用,我国在一些官方文件如《中国21世纪议程》中已经正式提出要发展社会林业。社会林业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制度上都是对传统林业的创新。实际上,提倡社会林业的发展方式,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①森林资源和林业在山区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是农…  相似文献   

15.
郑新英 《绿色财会》2007,(10):55-55
保险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林业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因此开展森林保险有利于增强林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林业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开拓森林保险市场,拓宽保险业服务领域,有利于改善林业投融资环境,降低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林业作为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产业,其健康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天然林是林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对天然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实现生态管理,以促进其健康成长成为森林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抚育技术与生态管理是森林林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培育措施。针对中幼龄林生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抚育技术、生态管理在天然中幼龄林发展中的作用,深入探究常见的抚育技术以及生态管理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中幼龄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论森林旅游业与社会林业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我国和福建省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森林旅游业与社会林业发展的关系;探讨了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业促进社会林业发展之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回顾了世界林业发展的历程和理念,以及人类社会对森林和林业认识的变迁。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林业发展新理念,包括绿色发展、全球森林治理、气候智能型林业、森林资源弹性管理、多元化森林经营、林业生物经济及民生林业等7个方面。最后,针对我国当前林业现状,提出了促进未来林业发展的5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的黄岩是著名的蜜橘之乡,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森林覆盖率70%。近年来,黄岩立足自身实际,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着力在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上下工夫,大胆解放思想,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力推林特业四大“惠民工程”,努力让黄岩林特业科学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有力,让更多的林农充分享受林特业科学发展的成果,真正得实惠。  相似文献   

20.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于一体的边缘性产业。其生产周期长、投资大、效益慢及效益多重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独特地位。从广东林业近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得出:林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而政策的扶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财政政策与资金的扶持是广东林业发展的基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以森林为经营对象的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经济越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高,社会对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工作也越重视。广东林业近十几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