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西北农村城市化模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璐 《经济前沿》2004,(6):39-42
落后的大西北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大西北农村城市化应该走一条适应地区特点的道路。新的人口迁移、公司就地管理以及农民身份、生活方式的转变构成大西北农村城市化的模式,其前提必须解决好农民与土地的矛盾,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在推行新模式的同时也应注意到诸如教育社保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从我国城乡现实来看,我国要在二十年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农村的任务更为紧迫,形势十分严峻。农村全面建设小康,途径有多条,本文认为,必须要超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范围,以“非农化”的视角,即通过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形成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正鹏 《经济问题》2007,332(4):79-81
农村城市化以农村(主要是农村城镇体系)为载体,通过改造农村社会的一系列硬件、软件环境,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提出农村城市化的意义在于,把农民市民化研究的视角伸向了农村.提出农村城市化,不否认城市化仍然是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一个重要舞台和载体,但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村城市化应该成为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主要舞台和载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城市化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概念、内涵、动力机制、道路、水平和推进措施等方面对农村城市化研究的争论问题进行回顾,从农民角度针对当前农村城市化的概念之争进行评述,指出根源在于没有从农民的视角来界定农村城市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农村城市化是农民面对工业化机会和城市化的门槛时的理性反应和自然选择,主体在于农民,根本动力在于转变为产业工人的农民的收入的持续提升;认为农村城市化道路是内生于工业化进程的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胡立和 《现代财经》2004,24(10):59-63
农村城市化对于农民增收、解决农村人口出路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化发展滞后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推进农村城市化既有动力也有阻力。在新形势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新观念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进城农民面面观———百户进城农民调查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农民既是农村城市化的首要因素,又是城市的建设者。因此,农村城市化的速度取决于进城农民的多少。最近,我们选择正定县城关镇,对进城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对影响农村城市化的因素进行更细...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实现多数乡村人口的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这就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自由、有序地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诱因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8.
浅析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海霞 《时代经贸》2008,6(2):3-4,13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全面发展的大战略。小城镇发展有助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全面发展的大战略。小城镇发展有助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全面发展的大战略.小城镇发展有助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顾吾浩 《经济咨询》2004,(2):18-19,17
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都市郊区,必须“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再攀新高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聂礼仁  黎腾芳  苏力 《经济师》2006,(1):280-281
农村城市化是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改革课题。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最大问题,农民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将关系到中国改革的最终成败。农村城市化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最好选择。因此,湖北省石首市加速城市化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国民的生活方式向着城市化和现代化全面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型又是重中之重。城市是人类进步、明的象征,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有全面小康,而现在我国绝大多数人口还在农村,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加快城市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民进城享受城市现代明,最终促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型,这是实现城市化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村城市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清 《经济师》2002,(8):162-162
农村城市化是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改革课题。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最大问题 ,农民问题解决得好与坏 ,将关系到中国改革的最终成败。农村城市化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是农村土地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上海的城市化与耕地面积呈高度负相关性,城市化水平上升1个百分点,耕地面积就减少1.66万公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研究员季学明提出,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过程,应该是农民分享城市化和工业化成果的过程,应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因此,在城市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上海应综合采取多项措施,和谐利用农村集体土地,保障农民正当的土地权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杨海 《经济论坛》2003,(4):21-22
中国农业的低效益和农民的低收入是中国农村的核心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两低”问题,政府必须对农业发展政策做重大调整,全面推行积极的农业人口城市化发展战略,这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1.农业要发展,单单依靠农业本身的思路是不可取的,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是一个受自然条件影响严重的部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现得特别明显。在技术不变、土地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怎样增加劳动力的投入,农业产量也不会有大的提高。农业增长缓慢决定了农民收入增长不可能很快。同时,由于农产品需求通常…  相似文献   

17.
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新华  许辉 《当代财经》2002,(12):6-8,12
国内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农民需求不足是内需不足的主要因素,农民收入偏低又是农民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非农化。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束缚和现有政策的限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对实现农村城市化具有指导作用,实现农村经济、人口、社会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本和目标。推进农村城市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农村城市化适度发展、以市场化为取向、以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为依托.在制度创新过程中推进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19.
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城市化建设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必须是在市场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进行的,明确市场发展动向,以实现“三农”目标为基准,是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运营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是关系到银行运营整体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是现阶段各大银行都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水平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根本原因,当今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现象,既能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又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农村和城市均得到良性发展。而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合理流动,必须提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