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衡兵 《经济师》2006,(4):10-11
信用的严重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深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从信息不对称、博弈论、成本收益等方面分析了信用缺失产生的经济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构建社会信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第三方信用制度的作用实质上在于提供了重要的信号把不同水平的企业区分开来,消费者能够根据不同的第三方信用对不同的企业和产品进行不同的支付。第三方信用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也存在被收买的可能,所以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创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信用信息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矫正信息不对称、促进重复博弈两个方面。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建立有效的信用信息体系非常必要。政府主导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存在着公共物品一信息质量、商业激励一政府职能的两对矛盾,因此有必要对此模式进行创新。本文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的创新方案:构造产业链转变模式;运用市场化手段理顺关系;建立信用联盟鼓励创新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产品市场信用缺失与信用重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剑平  赵宏 《现代财经》2004,24(11):9-12
产品市场信用缺失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逆向选择而致,可通过一系列可观察的信号示意来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而重塑信用;信用重建的效果取决于信号示意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现实中国的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信用缺失的经济原因,主要是信用体系没有建立,失信惩处机制不完善以及市场信息不对称.要重建并发展我国的社会信用,必须建立资信网络,规范市场信号,加大失信惩处,强化政府信用。  相似文献   

6.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组织竞争力。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信用制度不健全、信用立法滞后等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政府应尽快加强信用立法和执法,塑造良好的信用市场环境,加大信用的监督力度,培育多元的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在全社会树立守信的观念和意识,从而建立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7.
“信用崇洋”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理论对“信用崇洋”现象作了经济学分析,并基于此现象对建设我国社会 信用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资金获得的便利和投资效率对技术创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技术创新融资中存在着外生的不确定性。在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融资中,不确定性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主要分析了技术创新阶段性融资分别面临着意见分歧、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备契约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分析信息与信用、信用与市场经济以及产权制度与信用之间的关系,认为我国信用维持的关键是清晰产权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和强化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通货紧缩仍在持续,表现为价格持续下跌,失业率上升及经济增速放慢(低于潜在产出水平)。通货紧缩为何长期持续,目前尚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本试图用信息经济学理论,通过分析劳动、商品和资本市场微观行为,认为:通货紧缩时期在劳动、商品和资本市场上,因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从而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的深度。劳动力市场上效率工资的存在造成失业增加,工资成本反而下降;高等教育普及使原有凭结构的信号传送功能弱化,迫使人们追求更高学历层次,并为之增加储蓄,减少了即期需求;商品市场上厂商之间博弈会形成折弯的需求曲线和价格粘性;信贷市场由于银行风险厌恶程度增加,信贷配给更加严重,债券市场因代理人问题出现萎缩;中小企业融资也因各层级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程度差异,形成低层级融资均衡,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投融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张世兴  高静  张雷 《当代经济》2008,(11):158-160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探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动因,重点将逆向选择、交易费用观、委托代理理论及不完全信息博弈思想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结合.阐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为优化环境信息披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商业银行信用活动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会产生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潜在的损失,主要包括经营管理成本与交易成本增大、信贷效率和资金利用率降低,这些都制约着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本文基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就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微观机制,也即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末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侯仁勇 《经济论坛》1999,(24):15-15
一、企业人才招聘中常见的两种误区1-高薪能招聘到高能力的人才。其理论逻辑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2-企业在人才选择时总是挑选能力最高者。其理论逻辑是能力最高者即是最优者。这两种误区导致企业招聘的最终失败,其原因何在?本文经过深入分析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才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提出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由于信息不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个体和群体间,而是有所偏重,从而出现了现实中信息的不对称,并导致不对称的竞争。由于社会个体或群体各自水平不同(包括认知能力和思维…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在重新界定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导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发达国家经验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重要保证。当前,以西欧、日本、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主要有三种模式,包括中央银行模式、行业协会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通过对三种社会信用体系模式的比较,分析和总结了其成功经验和有益启示,并结合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信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信用缺失现象日益显现。要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必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重承诺守信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建立健全与信用经济相关立法,完善失信惩戒机制,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促进信用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杜海燕 《当代经济》2009,(23):68-69
本文剖析了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两大关键问题--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及推进信用信息服务系统的健康发展,提出了配合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设想.  相似文献   

18.
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推动共同富裕发展战略。文章基于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的政策背景,采用2009-201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对改革试点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1)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有利于减少代理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活动;(2)在正式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形下,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呈现出对正式制度的替代效应;(3)在非国有企业和公司治理薄弱的企业中,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为继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方向,也为政府和企业重新审视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的社会价值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关于构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顾伟 《财经研究》2000,(7):54-58
个人信用体系被金融界人士称为个人消费信贷的“润滑剂”,这是根据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而得出的结论。个人信用体系起着提高信贷效率,降低信用风险的作用,我国目前消费信贷中普遍存在信息非对称现象,严重障碍了该业务的开展,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起以信用报告业核心的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环境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是一种典型的负外部性,这种负外部性的存在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需要政府对排污行为进行环境监管。环境监管是政府与排污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博弈分析。[1][2][3][4][5][6]在他们的研究中除杨玉峰和傅伟国外,其他学者都假设环境监管中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然而,这种信息不对称确实存在,并且显著影响环境监管的效率。拉塞尔等人(Russell,et al)和哈瑞顿(Harrington)的研究表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限制了政府的监管行为,即使发现了企业违规行为对其罚款也很低。[7][8]里尔(Lear)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