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有关反映经济检查和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成绩的一些报告、总结和通讯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如,“×××工商局今年查处了价值×××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或“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总价值×××万元”的提法。这些提法把“假冒伪劣商品”同“价值”直接联系在一起,认真细想是很不科学的。 价值是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而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假、伪、劣商品(因为有些冒牌商品也许还具有较低的价值,如用普通西装冒充名牌西装)的生产和销售是不具备“社会必要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的,更不具有对社会和对消费者的责任。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劳动,实质上是一种损害行为和犯罪行为,它既损害社会,又损害消费者,并严重影响有关企业和有关名优产品的声誉,对国家的经济造成重大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中国的商品是“一流的质量、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打人国际市场只能进地摊;也有人说,中国的包装太过分,导致一些商品的自身价值与包装价值严重失衡。东北一家工厂为日本生产一次性筷子,由于包装缺乏新意,外商压价,几乎无钱可赚。后来,他们在筷子柄部都用日文分别烫上“星期一”、“星期二”……等字样,结果筷子身价倍增。原来每箱5000双出厂价才90元还无人问津,如今出厂价一下子“蹦”到300元,还供不应求。事实说明,精美的包装不仅有利于商品的销售,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商品的附加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  相似文献   

3.
在外进餐,相信大家对一次性筷子并不陌生。当有人问:“你知道在饭店里用的一次性筷子是什么时候生产的?是不是已经过期了呢?”相信很多人会茫然的反问一句:“一次性筷子不是食品,难道也有保质期吗?”  相似文献   

4.
据联合国2008年的一份报告,亚洲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积达到2.79万平方公里,其中有很多树木沦为一次性筷子。毫无疑问,一次性筷子成为森林面积减少的一大罪魁。筷子是亚洲饮食文化的一个符号,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日本和中国更倾向于使用一次性筷子。在中国,小餐馆更青睐于一次  相似文献   

5.
一次性……     
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梳子……到处流行一次性。用过即扔,似乎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据说这样卫生、方便,好处多多。或许是吧?有多少人拒绝这种一次性呢?我也未能免俗,常常加入这“一次性”洪流。但近年来,我面对那些本该用过即扔的一次性筷子呀、杯子呀、等等,实在扔不下去。这筷子。洁白的、淡黄的,散发着松树的清香,也许几天前它们还是一棵棵小树,站在山野里,雀鸟在枝头跳跃,呼唤友伴,忽然来  相似文献   

6.
本月初,美国佐治亚州一家工厂向中国出口筷子引发西方媒体热议。这家工厂每天可以生产200万双筷子,大部分出口中国。《时代》周刊评论说,在每件商品都标注“中国制造”的时代,进口筷子无疑是个标志性事件:中国虽然拥有全世界最廉价的劳动力之一,但这种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廉价制造业逐渐开始向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地方转移,正  相似文献   

7.
村务公开是村民委员会将村里的事务,特别是群众普遍关心的,反应强烈的问题,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这是加强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大力推行。但笔者发现,不少村的村务公开不是如此。从所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看,就知道他们的公开不是向群众的。首先形式上千篇一律,全乡就一个模式。如每一期的头篇总是《××村简介》,“简介”里也是千篇一律的“我村地处某县的东(或西、南、北)部”“全村有××人,××亩耕地,以产××为主……”单从“简介”来看,就看出不是向村民公开的,难道村民对全村的情况还用村委每年两次…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性筷子之类的“短命产品”遭到环保专家和其他有识之士的口诛笔伐之后,仍然有不少人鼓吹,经济越发达,市场化程度越高,“短命产品”就越有市场,并断定将逐渐成为一股经济潮流;甚至荒唐地提出了“防止质量过剩”的口号。理由是,倘若商品都是“金刚不坏之身”,哪还会有新产品问世,企业的利润更是无源之水。这种认识实在是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9.
随着北京、西安、山东等地工商部门相继查获大批回收加工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的质量卫生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日前在采访餐馆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问题时,发现不少高中档餐馆用来替代一次性筷子的“三件套”,不但隐藏着惊人的利润,同时市场上同样流通着大量回收再使用的“黑心三件套”。  相似文献   

10.
国内每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达400亿双,但一次性筷子在国内的回收,几近停滞不前。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钱小瑜说:“我国每年一次性筷子产量为一百多万标准箱,其中木头的一次性筷子接近50%。这些筷子几乎全部未能回收。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尚有35%的人不知道一次性筷子如何回收,在无节制的一次性筷子使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筷子,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标志。凡炎黄子孙都引为自豪和使用自如,然而从古至今却无人在改进其功能上动过脑筋。日本人引进筷子后只将其一头削尖就增加了叉的功能。一家企业在筷子上写上日文“星期一”、“星期二”及“母亲节”等字样,投放市场自然引来了可观的“轰动”效益,吃饮时筷子上的提示与祝福,无形中  相似文献   

12.
在机场的免税店,人们会发现,这里的电器是日本的、韩国制造的,手表主要是瑞士的,香水和威士忌酒等主要产自法国,皮革制品和太阳镜等则分别由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生产……为什么几乎没有美国制造的商品?世界贸易分成三类:美国和英国出口金融产品,印钞票,“生产”股票、债券;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以及俄罗斯出口资源;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乃至日本出口工业制品。  相似文献   

13.
我们花钱买到了什么?本刊记者邓贤伟“信誉第一,服务至上”“××向您提供优质服务”“××商厦,让您有回家的感觉”……诸如此类的广告用语,在广播电视里一天不知要重复多少遍,以至于不懂事的孩子都能背出一大串。然而广告中的服务承诺是否都能兑现?事实为证:第三...  相似文献   

14.
日本有一位名叫三岛小泽的工程师,在美国和欧洲国家参观考察时,发现西方人因不会使用中国的筷子而无法享受到吃中餐的乐趣。看到西方人非常遗憾的样子,他心想:“为什么筷子不能随他们手指的动作而协调运用呢?要是有双这样的筷子就好了,喜欢中餐的朋友也就能欣赏地道的中国饮食文化了”。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以为使用一次性筷子比较卫生,但是事实上,免洗的筷子并不如消费者预期的那么干净.消费者使用一次性筷子前,最好先拿起筷子闻一闻.如果有一股酸酸的味道,可能含有二氧化硫,由于二氧化硫会溶于水中,消费者使用前可以先将筷子浸泡于温水或热水中数秒,若时间足够,应该泡2分钟~3分钟,以减少筷子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  相似文献   

16.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对企业财产的保值和增殖的理解不一,一些企业和一些人把企业财产的保值和增殖,单纯理解为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加或减少。现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在第一轮“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审计期间,见到一些企业的承包合同把对企业财产的增殖指标,单纯订成企业固定资产增加指标。因此,在第一轮承包审计的审计报告中也随同出现了“承包前固定资产原值×××元,承包终期固定资产原值达到×××元”,把固定资产的增加或减少视为企业财产的保值和增殖指标来考核的现象。我认为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加不能等同于企业财产的增殖。根据企业固定资产取得来源和资金渠道的不同,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加大体有以下几种增况:第一,用国家拨款(包括基建拨款和专用拨款)购建完成,并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要引起企业固定资产和国家固定基金的同时增加,这是国家对企业投资引起的,并不是企业原有资产的增殖。第二,无偿拨入的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之间固定资产虽以有偿调拨为主,有时国家可以无偿调拨固定资产,也引起企业固定资产和国家固定基金的同时增加,应视为国家对企业增加投资,而不是企业原有财产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中国北方箸业协会成立,300多家卫生筷生产企业形成决议:一致提高对日本的出口价格,涨幅为20%.此举使我方年净增收2500万美元.中国企业家这种众口一词说声“不”,实在是时候了,真叫人击掌叫好.如果说《中国可以说不》一书,说出了中国人的心声,是普通中国人在目睹当今世界种种现状后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种理性的呼唤.那么,中国企业家说不,就更表明了中国企业家的勇气和实力,是联袂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保护中国民族工业的正义之举.使用一次性木筷,是日本人的发明.日本国土上森林  相似文献   

18.
无关税的3×2李嘉图模型中,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对其他两个国家的比较优势,而且其交易效率低,那么有可能被排除在贸易之外。对征收关税的3×2李嘉图模型进行超边际分析表明,生产两种商品的国家与完全专业化的国家间进行的是非自由化贸易,而两个完全专业化国家间倾向于自由贸易,这是征收关税的3×2李嘉图模型的一般均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市场上有许多商 品 的 包 装 上 标 着 “×××监督制造”的字样。这“×××”,归纳起来主要是生产主管、质量主管或科学技术管理部门。由于这些部门的“权威性”,故产品只要一标其“监督制造” 字样,便声誉大增,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赖程度大大提高。产品销售市场也随着打开。对此,法律尚未做出规  相似文献   

20.
一、应用差价率计算公式时应注意的要点 《企业会计制度》在对“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说明中,规定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应按以下基本公式计算: 公式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月末“受托代销商品”科目余额)×100% 公式二: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差价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