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中的706个合作社样本,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盈余分配制度对合作社经营绩效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二次返利具有明显的增收效应,以无盈余分配为参照,不同盈余分配方式都能够显著提升合作社经营绩效,公平且有效率的盈余分配方式的增收效应最明显。多种倾向得分匹配方法、Rosenbaum边界估计和内生转换回归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均表明,二次返利对合作社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盈余分配制度通过激励相容机制促进了惠顾提升、风险分摊、产品市场深化,进而提升了合作社经营绩效。因而,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带动农户及推动生产经营创新对合作社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本文基于3省9县331个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数据,对中国合作社"不规范"情况进行了甄别,并从激励相容视角剖析了异质性成员在不同服务功能下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解释了中国合作社普遍选择"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表明,严格实行"依法的盈余分配"制度所需条件较为苛刻,致使现实中的合作社极少选择。对大多数合作社而言,"不规范"是合作社成员参与约束与激励约束下的现实理性选择。面对中国合作社发展面临约的束条件,对合作社的发展定位需要重新认识,借鉴我国台湾省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销班"并存的合作组织制度安排可能是一种更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等有关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盈余分配。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区别于其他的经济组织,实行"二次返利"的分配方式,体现了互惠互利,多劳多得这一利益共同体的特性。为了反映和监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余总体情况,合作社应设置"盈余分配"账户,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  相似文献   

4.
成员异质性、风险分担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余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合理地分享剩余是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考虑到成员异质性和风险分担不均的现实,本文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余分配模型,设计了扣留部分"一次让利"资金作为参与合作社风险资本的盈余分配机制。研究发现:在成员异质性条件下,基于风险分担的盈余分配机制提高了"二次返利"的下界,并缩小了"二次返利"的可行域区间,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盈余分配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设计中,门户开放、资本报酬有限与惠顾返还原则是合作社区别于其它组织的重要特征。然而,在生产合作转向要素合作的过程中,由于货币偏好的出资认定方式、经济偏向的资源要素化过程和合作社经营业务转型的出现,多数成员逐渐丧失了其在农业资源和交易量供给方面的传统优势。随着资本要素在合作社的实际贡献逐步超过交易的贡献,固守出资方式限制和按交易量返还的惠顾原则,已经无法实现合作社保护、带动小农户的作用。合作社制度应当通过明晰而不是模糊创设本质,重新思考合作社业务发展与盈余分配设计,以实现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程序、比例进行盈余分配之法;已先按成员交易量(额)进行盈余返还的情况下进行盈余分配之法;已先按确定的分红率进行剩余盈余返还的情况下进行盈余分配之法;合作社当年盈利较少或合作社要将当年盈余用于投资建设不想进行盈利返还分配之法四个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办法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方式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盈余分配方式不尽相同,除了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盈余公积金外,其余应该全部向社员进行返还与分配。为了便于实际操作,笔者现对合作社盈余分配进行如下归纳,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社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交易,合作社治理本质上是对不同类型交易的治理。社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交易的类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的选择与调整具有决定作用。在外围社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个别交易中,商品契约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中居于主导地位,商品契约的风险已在交易过程中得到补偿,难以对要素契约形成反向治理效应,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不会按交易额分配盈余。在积极社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复交易中,关系治理机制的作用会被强化;在核心社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期交易中,要素契约的治理作用会得到增强;按交易额分配盈余实质上体现了对交易过程中商品契约的剩余风险以及对积极社员和核心社员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组织与管理的补偿,而交易的关系治理机制也使按交易额分配盈余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西部五省市参与"农超对接"合作社的财务数据和访谈数据资料实证研究了合作社在"农超对接"中的盈余分配问题。研究发现,合作社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且缺乏外在的监督、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普通社员自身素质不高和能力不足是造成当前合作社盈余分配没有达到《合作社法》规定的主要原因;合作社普遍存在夸大其盈利能力不足和明显减少对社员盈余返还的现象;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在对农户的盈余返还机制和返还力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盈余分配方式的不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集体经济的根本区别.本文根据合作社法的要求,结合实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合作社盈余分配的计算与核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的当年盈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具体说,盈余分配的顺序如下:①弥补亏损;②提取盈余公积;③盈余返还;④剩余盈余分配.盈余分配科目设置“各项分配”和“未分配盈余”两个二级科目.“各项分配”主要用于核算如下事项: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按交易量(额)向成员返还的盈余;按比例分配的剩余盈余.“未分配盈余”主要用于核算全年实现的盈余,净亏损,盈余公积弥补的亏损.年终,“各项分配”科目余额转入“未分配盈余”科目,“各项分配”科目应无余额,“未分配盈余”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未分配的盈余,借方余额表示未弥补的亏损.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营管理》2007,(6):40-43
四十二、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可分配盈余应当如何分配?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可分配盈余的计算方法和分配办法. 1、合作社经营所产生的剩余,《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称之为盈余.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家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将成员的农产品(假设共3000公斤)按11元/公斤卖给市场,为了弥补在销售农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人工等费用,合作社会首先按10元/公斤付钱给农民,同时按每公斤1元留在合作社3000元钱.  相似文献   

12.
<正>合作社成员分配的盈余返还和剩余盈余的分配,是在"成员往来"科目核算。还是在"应付盈余返还"和"应付剩余盈余"两个科目核算。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应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合作社会计制度》)规定,在"应付盈余返还"和"应付剩余盈余"两个科目核算;有的同志认为,"成员往来"科目在合作社盈余分配实际账务中,并没有应用的必要;有的同志认为,应根据成员分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台安县桓洞镇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是2007年10月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在县工商局正式登记注册的.三年来,该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在台安县农经站等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围绕"设立登记、股份设置、内部管理、财务核算、盈余分配、统一服务"等方面内容,积极推进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民的组织、带动作用,促进了本地区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状况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中存在着盈余界定模糊、普通成员缺乏对盈余分配决策程序和自身权利的了解、资本报酬过度等问题,亟待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重视成员教育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是合作社生产和服务活动的重大经营成果。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对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凋动其成员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应遵循“惠顾返还”和“资本报酬有限”原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农村的经济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政府鼓励村民们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便更好地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本文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合作社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盈余分配不合理、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等问题。对此,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高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助力农业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7.
邓军蓉  祁春节 《农村经济》2012,(12):121-124
本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背景下,基于湖北省2家典型柑橘合作社的调查资料,对合作社与成员订单的履约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与成员订单履约率不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合作社盈余分配方式,资产专用性及潜在交易对手的数量,订单内容及签约程序,订单的违约和维权成本。为此,本文提出应该重视合作社法律法规宣传、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及对合作社的财政扶持与监督并重。  相似文献   

18.
张耀文 《农村经济》2022,(9):116-125
本文基于四川省雅安市的3家水果合作社的案例,探讨了理事长激励、成员合作稳定性对合作社产业链建设的影响机制。本文结论表明:充足激励将促进理事长发挥其企业家才能,推动合作社产业链深化,而在直接的经济激励有限的情况下,存在政治回报和社会名誉激励、市场控制权激励、产业外部性激励等多重补充激励机制;若利益分配和管理控制权过度偏重于合作社理事长,可能导致“精英俘获”,将导致内部成员关系失调,合作社产业链深化受阻;促进合作稳定性和合作社产业链深化,既需要配套建立优良的治理机制,以制衡合作社理事长的利己倾向,也需要找到合作剩余分配的“黄金分割点”,保障普通社员的利益分享,密切农社利益联结。  相似文献   

19.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自2008年实施以来,对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对合作社财务会计培训和指导的体会,对接受他人捐赠核算问题与各位商榷,请各位老师、同行批评指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可分配盈余按照下列规定返还或者分配给成员:……(二)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盈余利益分配进行理论分析,认为应将社员可计量、减少的交易成本与获得的交易优惠,看作按交易额(量)比例返利的盈余利益进行分析,更能真实体现合作社盈余利益分配关系,并以典型案例进行验证,同时提出完善合作社利益分配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