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世界第二大都会圣保罗出发,我们一行15人乘汽车往北偏西方向行进,在城外高速公路沿线,头顶是蓝天白云,视野下是一片片碧绿荡漾、浩瀚无垠的甘蔗林区。我们来到了世界著名的“蔗糖王国”———巴西。巴西食糖和酒精产销居世界第一。据巴西食糖酒精协会介绍,巴西全国甘蔗种植面积达450万公顷,年产原料蔗3.2亿吨,产糖1500万吨,产酒精1300万立方米。巴西拥有制糖酒精企业346家,其中220家生产糖和酒精,126家不产糖只产酒精。企业的规模,最大的日处理甘蔗30000吨,最小的日处理甘蔗2000吨。每年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甘蔗种植信息化水平和制糖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文章设计了适合甘蔗制糖行业的砍运一体化管理系统,研究了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甘蔗地块的信息采集、地图管理、车辆监控与调度、预警等功能,为制糖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一、甘蔗制糖企业生产与成本费用特点甘蔗制糖企业的生产与成本既具有一般企业的生产特点,又具有其自身的特色。(一)甘蔗制糖企业生产特点主要有:(1)甘蔗制糖企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甘蔗一般都是在春季生长,十月份开始收获,从每年十月、十一月开榨到次年的三月、四月份停榨作为一个生产周期。甘蔗作为制糖原料,它的采购和生产表现出很强的季节性和阶段性特点。(2)甘蔗制糖企业生产集中在甘蔗种植地区。广西、云南和广  相似文献   

4.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糖生产区,与国外甘蔗生产国相比较,广西在甘蔗种植条件及原料成本上都不占优势。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控制经营成本、缩短物料制造配销时间、加速存货周转率、提高经营效率等诸多问题已成为大多数制糖企业面临的重要管理课题。文章通过对广西制糖实施ERP现状分析,揭示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管理相关理论知识,针对制糖企业实施ERP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甘蔗叶为原料,利用生物技术工艺制取木糖,国内外对甘蔗叶工业利用于木糖的研究较为少见,今后利用蔗渣、蔗叶等农副产品辅料来生产木糖将会成为趋势,也将成为以甘蔗为原料制糖行业循环经济的一个亮点。文章对甘蔗叶生产木糖进行研究,探讨生产加工木糖工艺路线的可行性及提高其生产得率的方法,这对于延长以甘蔗为原料的制糖行业的产业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甘蔗叶为原料,利用生物技术工艺制取木糖,国内外对甘蔗叶工业利用于木糖的研究较为少见,今后利用蔗渣、蔗叶等农副产品辅料来生产木糖将会成为趋势,也将成为以甘蔗为原料制糖行业循环经济的一个亮点。文章对甘蔗叶生产木糖进行研究,探讨生产加工木糖工艺路线的可行性及提高其生产得率的方法,这对于延长以甘蔗为原料的制糖行业的产业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滤泥是制糖工业的一项大宗废弃物,开发滤泥的综合利用,对有效地利用甘蔗资源,提高制糖工业附加值,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糖厂滤泥综合利用可概括为滤泥生产复合肥、加工成动物饲料、提取蔗蜡及植物固醇、制备材料及添加剂、作为生物质燃料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制糖废蜜糖分损失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蜜作为制糖企业三大损失蔗糖分之首,通过降低废蜜的重力纯度,减少废蜜带走的糖分来提高总收,无疑是最经济可行的办法。文章从影响废蜜损失蔗糖分的主要因素进行阐述,并根据“杂质倒算的方法”推导出蔗糖分损失量的计算公式,为制糖企业生产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最大的制糖企业──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糖),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拓展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向蔗糖产业生态园区目标大步迈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工业生态园区是世界最新的产业发展模式。1997年以来,美国在建的工业生态园区有15个,加拿大、荷兰、奥地利等国也有类似的计划。所谓工业生态园区,是通过组织间(项目间)的合作,使资源利用最优化,环境污染最小化,整体效益最大化。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宗旨是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美化环境。  一、贵糖产业生态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0.
甘蔗糖厂滤泥的资源化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滤泥是制糖工业的一项大宗废弃物,开发滤泥的综合利用,对有效地利用甘蔗资源,提高制糖工业附加值,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糖厂滤泥综合利用可概括为滤泥生产复合肥、加工成动物饲料、提取蔗蜡及植物固醇、制备材料及添加剂、作为生物质燃料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制糖业是广西现阶段的支柱产业,为了加快糖业的发展,自治区政府提出了与旱地甘蔗“1105”工程紧密衔接的制糖“2165”工程科技攻关项目。在科技人员的积极探索、精心研究下,实施“2165”工程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为了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糖业加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使传统产业升级,自治区  相似文献   

12.
甘蔗凤梨病是因甘蔗感病后发出凤梨(菠萝)的气味而得名,是我国甘蔗重要病害之一。症状:感病蔗种或宿根甘蔗,初期切口变红色,常发出凤梨香味‘这时组织仍保持坚韧。其后切口处的组织变黑色.切开内部组织变红色。随着病害的发展,节间的薄壁组织逐渐败坏,中心部分变煤黑色。有时,在切口的外部还长出黑色针刺状物。纵别蔗茎可看到变黑部分呈黑色微粒。后来,节间内部的薄壁组织完全腐烂,蔗皮内仅包有黑色散发状的纤维和大量煤黑色的粉状物,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叶片枯萎,内部组织败坏,外皮皱缩变黑,植株死广。发病特点:病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制糖企业也开始步入了市场经济的行列。制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制糖企业面临的根本问题。目前国内糖业存在这样一些现象:一是原料蔗价由政府定,糖厂在管理中能控制的成本太小。二是政府理想化的价格指导,而对企业困难知之不多。三是目前一些糖业集团的组建,只注重形式上的组合,不是真正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糖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六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已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强化技术创新已成为世界企业管理的一股新潮流,而广泛深入的开展企业技术创新也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我国加入WTO在即,企业即将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已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企业整体效益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各种甘蔗剥叶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适合云南省高山蔗区的一种小型整杆式甘蔗剥叶机,核心部件是剥叶刀。工作时甘蔗在输送轮、压紧轮的摩擦力的驱动下向前运动.当甘蔗进入剥叶区时,剥叶刀通过弹簧径向自动调整紧贴甘蔗表面,随着输送的继续,剥叶刀刃口在蔗茎圆周表面划过,将甘蔗叶剥下,消除蔗茎两侧打击不到的剥叶盲区。文章重点叙述小型整杆式甘蔗剥叶机的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6.
实行厂务公开.是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加强民主管理企业的主要内容.要求全国各企业推行。巴盟田力制糖有限责任公司结合本企业特点,实施“阳光工程”,推行厂务公开,为巴盟工业企业做出了示范。为此,今年年初盟公署发出“关于学习田力制糖公司‘阳光工程’全面推行厂务公开的决定”,巴盟工业企业积极响应盟公署决定,认真学习推广“阳光工程”,上半年收效很大,加大了企业内部管理的力度,对促进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推动巴盟工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9月初,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2006年荣获“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后,一些名牌企业纷纷打电话向主管部门反映:不少个人或单位或中介组以主管部门领导和机关的名义,采取召开创名牌座谈会、名牌访谈录、名牌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软磨硬缠要求名牌企业捐资赞助参与活动,少则上千元、多则几万元。某主管部门郑重声明:这种冒充主管部门领导和机关的名义,巧立名目,骗取名牌企业钱财的伎俩属于一种诈骗行为。同时,也发出呼吁:“莫把名牌企业当成‘唐僧肉’,谁都想吃它一口。”  相似文献   

18.
一、提高企业报刊编辑策划水平的必要性 1、打造“企业名片”的要求。企业报刊被喻为“企业名片”,要打造好这张“企业名片“,必须努力提高企业报刊编辑的策划水平。策划“是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的第一步”,提高企业报刊编辑策划水平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报刊的质量和水平。扩大其影响,不断满足读新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努力提高企业报刊编辑策划水平着力打造好企业报刊这张企业交流的名片。让人们更好地透过这张“企业名片”认识企业、了解企业、信任企业。从而,发挥出企业报刊在提升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中应有的不可替代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镇企业》2003,(1):54-55
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啤酒业蓬勃兴起,“五星”、“青岛”、“丽都”等国内名牌相继兴起,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不知不觉中这些国人引以为豪的知名企业都以归于外资老板的麾下而告终。合资道路似乎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发展民族经济的一种方式,但刚刚树起的牌子、闯开的市场被外国人轻易分去一大半,怎么也让人不甘心。当然各个企业情况不同,合资原因、利弊也各异,但恐怕他们都有难言的苦楚。国内啤酒业不合格的也为数不多,“燕京”便是其一。“要问‘燕京’为什么不合资?道理很简单。就是我不想被别人吃掉”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总经…  相似文献   

20.
《辽宁经济统计》2008,(8):40-40
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前不久在北京联合公布首批“创新型企业”名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91家企业被正式命名为首批‘制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启动2年来,试点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大幅增加。此外,试点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