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戚怀洋 《乡镇经济》2001,1(8):27-28
人民利益贯穿于邓小平的理论与实践中。他认为,为人民谋利益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和宗决定 的。他提出了独特的人民利益思想,并找到了一条实现人民利益的正确道德。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人民利益思想,把人民利益问题提到了新的价值层面和理论高度。人民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把利益的实现建立在集体主义的道德规范上,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人民服务这一口号被广泛使用,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人民的外延及为人民服务的主体界定模糊。本文准确界定了人民的外延、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主体及各主体问的关系;论述了各主体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及怎样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讲话指出:我们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肩负着人民赋予的重任,一定要响应时代的召唤、顺应人民的意愿。这就要求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切实做到:坚持民主法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求真务实和坚持清正廉洁。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要做到:干干净净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5.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和本质体现,邓小平一贯十分注重人民利益。他提出人民利益是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强调必须努力实现人民利益,如果忽视人民利益将导致亡党亡国,形成了完整的富有特色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6.
张勇 《乡镇经济》2010,1(1):40-43
毛泽东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崭新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是毛泽东执政思想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人民观是以人民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坚持邓小平的人民观,就要在政治上执政为民,经济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建设上要服务于人民,努力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赋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以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和规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9.
王娟  纪乃旺 《魅力中国》2010,(32):316-316
纵观邓小平同志的一生,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利益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始终贯穿于他的伟大一生,并渗透于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  相似文献   

10.
卢韦 《发展》2016,(4):48+69
共产党人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具体到帮助群众“解决一切问题”.共产党人既要帮助群众满足自己现实的、急迫的需要,又要帮助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的长远的、根本的需要.在现阶段,人民群众现实的需要与长远的需要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是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李春梅 《理论观察》2001,3(5):43-46
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这是毛泽东和邓小平苦苦追寻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抛弃了其中的非合理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本质特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重视改革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推动作用;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文华  黄旺生 《科技和产业》2009,9(12):117-119,136
加强企业科研工作,通过体制改革解决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相脱节问题,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主要思想。当前,尤其是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推进高科技及其产业集群化发展等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蕴涵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尊重和对人类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关注,具有自身的理论特色和中国特征。邓小平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苦探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前瞻性和全局观念的财政思想均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从邓小平在不同时期对财政的论述中,归纳邓小平财政思想的精髓,并探析它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特别是他把农民致富增收作为其思考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他也把它作为制定农村政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在实践中邓小平形成了丰富的有预见性的农民致富增收思想,为当代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城乡一体化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城乡关系思想,邓小平前瞻性地认识到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及乡镇企业发展的载体作用,并深刻认识到工农之间的相互促进及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作用.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邓小平的城乡一体化思想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丰富有益的启示: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以人为核心,增加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互动并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其中.  相似文献   

17.
汪青松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90-94
邓小平企业管理思想的战略性在于它是"三个面向"式企业管理观、"一主多元"式企业管理观和"市场经济"式企业管理观。邓小平市场型企业管理思想就是要打造"球队"式企业,建造"球场"式市场,塑造"裁判"式政府,实施"球赛"式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博大精深,它不仅推动了我国陆域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且为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后发制人提供了政治经济保障。“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推动了海洋开发的国际合作。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极大地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繁荣,为发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愈加显现出蓬勃的活力。文章以人本视角为主线,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邓小平理论强大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深入分析了邓小平理论的生机之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