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低碳发展,必须实现生产过程的低碳化、能源结构的低碳化、生活和消费方式的低碳化,其中能源结构的低碳化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最为关键的要素.文章简要分析了目前北京市能源结构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优化北京市调整能源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董岩  田国兴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71-174
发展智能电网,助推低碳经济是美国当前低碳法律政策的核心转向。独立与安全的国家能源战略、能源法律制度结构的低碳化趋势和低碳电力的商业瓶颈反映了美国智能电网的制度变革需求。以政策为实体引导、法律为程序保障的美国智能电网制度供给模式的启示是:立法是前提,政府的产业监管是核心,商业模式创新是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上海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环境系统是影响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科技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就上海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倡导节能减排;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生态碳汇,建设生态城市;制定城市生活低碳化的政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区和试点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新疆能源利用与碳排放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能源结构高碳化及高消耗特征加剧了碳的排放,并提出了新疆走能源低碳化发展之路的必要性;然后进一步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找到了影响新疆碳排放的主导因素;最后揭示出新疆能源低碳化发展的路径依赖,并提出低碳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内蒙古能源消费总量、结构及消费效益状况,指出了内蒙古能源消费造成的困局,提出了走出困局的出路和对策.要认清能源消费变化趋势,紧跟能源革命步伐;调整区域产业发展思路和重点;调整和改革能源供给结构和供给体系;发挥经济政策引导作用,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王倩 《欧亚经济》2023,(1):70-85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绿色低碳化能源合作是未来合作的主要方向。中哈开展绿色低碳化能源合作能够助力两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与挑战并提升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但中哈两国开展绿色低碳化能源合作仍存在现有转型条件和基础较为薄弱、现有绿色低碳化能源合作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现有能源合作机制不完善的困境。未来要想深入发展中哈两国绿色低碳化能源合作的可行路径为:夯实转型条件和基础;完善绿色低碳化能源合作的法律制度;创新绿色低碳化能源合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西部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动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关键在于降低能源强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文章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较大,各地能源利用水平及能源消费结构不同的特点,从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角度出发,通过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拟实现不同地区能源强度改善和能源结构低碳化目标,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湖北省能源供需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分析,指出湖北省的能源约束来源于能源供给不足,人均能源占有率低和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提出调整工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陕北具有明显的能源优势,但由于独特的地质地理条件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陕北能源开发面临许多约束.同时,由于能源开发管理及有关政策不完善,陕北能源开发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陕北能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是将陕北能源优势转化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可特续发展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与分析,认为国外旅游业低碳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量测量、能源结构调整、减排经济手段评估等五个方面: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旅游特征、理论体系、减排技术、景区、酒店与社区低碳发展等方面.在此基础之上,对低碳理论基础薄弱、发展路径少、研究地域范围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从旅游业的低碳减排目标、政策保障体系、减排经济手段、减排技术与能源结构、合作模式等方面对我国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研究做出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上海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环境系统是影响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科技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就上海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倡导节能减排: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生态碳汇,建设生态城市:制定城市生活低碳化的政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区和试点区。  相似文献   

12.
企业作为经济创新活动的主力军和实践者,能够催生全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增长动力,进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核心驱动力。针对供给型科技政策,以制造企业为样本,通过计量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科技供给型政策的投入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种供给型政策均对企业创新有显著影响,同时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在其中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但在地区异质性条件下的政策作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分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适应,一些公共服务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公民生活的需要,且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等化问题较突出.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完善财政体系、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等政策建议,能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程度,拟合城乡差距,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产业能源使用结构的改善与替代能源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供给与需求结构需要发展水电、天然气和煤的净化燃烧技术,改变常规能源的供给与消费结构;更要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和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推动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源替代需要经济、技术以及法律、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使利益诱导成为替代能源开发的基础机制,并在产业能源结构调整中通过国家法律及政府政策限制或激励能源使用与替代能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供给与需求结构需要发展水电、天然气和煤的净化燃烧技术,改变常规能源的供给与消费结构;更要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和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推动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源替代需要经济、技术以及法律、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使利益诱导成为替代能源开发的基础机制,并在产业能源结构调整中通过国家法律及政府政策限制或激励能源使用与替代能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正>加快制造业低碳化转型、增加绿色能源供给、加强负荷侧管理和健全完善碳市场建设,是提升浙江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机遇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以“碳壁垒”为核心的贸易保护主义导向和西方发达国家竞相仿效出台类似政策的大背景看,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绿色能源供给问题,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将面临重大挑战,制造业“东向西移”将成为必然,当前国内已出现制造业向绿电富集省份迁移的趋势,值得重视警惕。为此,加快制造业低碳化转型、增加绿色能源供给、加强负荷侧管理和健全完善碳市场建设,既是提升浙江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机遇,也是破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推动经济社会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发展与区域碳减排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抑制区域碳排放,在使用工具变量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降低区域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的碳减排效应在环境政策越宽松、金融发展水平较落后以及市场化进程较缓慢的地区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如何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王芳  董战峰 《改革》2023,(3):76-90
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能够通过降低能耗强度、驱动能源结构清洁化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等路径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变革。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减少碳排放的作用显著,且现阶段主要通过降低能耗强度来实现。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的减碳效应,应积极推动能源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全面提升数字经济低碳化水平,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以缩小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在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技术是影响新能源产业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江苏省通过采取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产学研技术联盟、创建科技产业园区搭建科技创新载体,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政策制定水平等举措使新能源产业技术水平全国领先,但在关键技术供给、高级技术人才供给和支持政策供给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使新能源产业技术水平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消费者购买意愿低,产能大量过剩。本文从关键技术供给、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供给、支持政策供给和技术创新环境供给等方面提出推动江苏省新能源产业技术进步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0.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要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我国能源需求逐步进入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加速调整、绿色低碳为先、智能高效为主的"新常态"。——能源革命蓄势待发。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了"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等‘四大能源革命’"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走"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