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姬红霞  罗艺  李莉 《物流技术》2023,(5):66-69+85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结合2016-2020年遵义市新型城镇化及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遵义市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促进遵义市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探究中国流通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并构建指标体系,确定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并存在协整关系,简单回归分析显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流通业从业人员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分别会带动城镇化提高0.172 8和0.140 8个百分点;为提高回归分析的可靠性,本文加入控制变量(人均GDP和人均货物周转量)进行再次回归估计,回归系数仍为正数,表明流通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具有长期稳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再取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的滞后项建立流通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短期影响模型,短期影响系数也为正数。实证研究表明,不管从长期或短期来看,流通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与物流水平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实现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区域规划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山东省17市的新型城镇化与物流水平的耦合程度,通过构建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获得相关指标权重,从而得到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物流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水平耦合程度稳步提高,但地区差异仍明显存在,物流水平由领先到滞后。两者的协调关系将直接影响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应进一步加强山东省物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润卓 《价值工程》2014,(14):23-24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物流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行业,对工业、农业、商业等多个行业的贡献与影响巨大。辽宁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在阐述城镇化进程中辽宁农村流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辽宁农村流通体系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辽宁城镇化物流体系构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8):51-53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结合十八大报告,介绍了新型城城镇化的内涵,分析了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实证结果。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其后依次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10~2018年数据,建立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PVAR模型对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互动关系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年提高,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滞后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推进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存在互促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新时期的国家战略,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而房地产业作为先导性基础产业,是城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二者互相影响。本文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针对新型城镇化战略下房地产发展的市场趋势,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重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和转型,以及对未来行业整体水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衡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并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短板,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口、城乡统筹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影响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住房保障的推动作用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镇化结构变迁和质量提高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主要目标在于兼顾城乡经济,达成城乡一体化和可持续化发展以及城乡在经济,社会,资源,技术等方面协调发展,即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在深刻理解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山东省17个地市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各地市发展的不足之处和将来的发展动力,这对山东省乃至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有一定的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新型城镇化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而丹东在实施“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在积极的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制,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使得丹东真正建设成为大气秀美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SBM模型的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根据新型城镇化内涵构建完善的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对该区域城镇化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效率表现一般且区域间差异明显。(2)大部分城市存在期望产出不足、非期望产出过量的情况。(3)经济基础、空间集聚水平对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效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5,(33):248-252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重要的发展战略。探索具有深远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对于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沈阳发展现状特征与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判断沈阳市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和任务需求,坚持"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为支撑、以产业为动力"发展理念,引导人口合理转移和空间分布,完善城镇体系,促进产城融合,强化支撑保障,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沈阳发展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7,(35):65-67
基于协整理论,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对国内外金属铜期货价格间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英期货市场的金属铜期货价格间存在双向引导作用和长期均衡关系,具有同向变动的共同趋势,表明我国铜期货市场已具有一定的国际地位。最后,给出了模型结果并阐述其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欠发达省份,由于山地崎岖、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发展资源匮乏、城镇化水平较低。资源稀缺地区更需要每个城市根据资源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根据贵州省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了五种可能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分别为农业产业型、工业产业型、交通物流型、生态旅游型和综合都市型。基于每种模式所需要的资源及其对资源可达性的要求建立城镇化模式选择模型,测算贵州各县适宜的城镇化模式,为贵州省未来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提供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对不同类型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服务这类软性公共服务供给影响不大,甚至还有抑制作用;对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和公共服务这类硬性公共服务供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当科学界定政府绩效考核的具体指标和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6.
苏州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已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目前苏州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发展面临新的转型。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苏州城镇化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从突出规划引领、统筹城乡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探索有苏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以推进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描述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其财税收入效用,其次分析了财税政策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存问题,再次归纳了财税政策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财税政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城镇化水平一直以来相对较低。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且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是河南省的基本情况。这就要求河南省在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实施内涵式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安徽省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试点省份之一,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城镇化水平相比全国均值仍存在差距。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现阶段城镇化的水平及保险资金投资情况的具体分析,对保险资金涉足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论述,并对保险业参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要遵循规律,坚持科学规划,强化产业支撑,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策配套,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