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而不倒"的问题起始于20世纪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成立,其实质是由于"大而不倒"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巨大的规模而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和对政府救助的预期所引发的道德风险之间的矛盾。"大而不倒"问题其实是软预算约束的问题。应对"大而不倒",可从系统性风险、道德风险和政府承诺机制三个角度出发,硬化"大而不倒"机构面临的预算约束。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多种方案同时实施。  相似文献   

2.
彭琳 《中国经贸》2011,(18):139-139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风险开始在各国频繁出现,各国政府都直接或间接的对金融机构进行救助,尤其是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政府,其许多行为不够规范,与市场的职责权限边界不清晰,使得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的联系过于紧密。所以,要促进我国财政、金融的快速稳定发展,必须深入探讨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原因。文章通过对政府救助金融机构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得出救助规模的合理边界,并提出了政府救助金融机构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环球资讯     
《宁波经济》2010,(8):10-11
美国会通过大萧条以来最严厉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美国国会参议院近日通过最终版本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参议院当天以60票赞成、3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这一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将全面重塑,原先金融企业“大而不倒”状况将得到有效改变,金融机构过度投机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随机分析方法,以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金融救助计划尤其是美国TARP为研究背景,从构建金融救助分析框架的角度出发,将政府干预救市的最优时机、策略以及相应资产的处置价格等问题概括为涉及最优停止和随机奇异控制的复合优化问题。本文的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拟合与刻画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对问题金融机构的救助行为。研究显示政府的最优策略依赖于复合随机优化问题解的性质,角点解意味着金融危机中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救助越早越好。因道德风险、政治力量的博弈以及政府决策的滞后性,政府的救助计划往往不得不在经济优化原则和政治可行性约束中寻求平衡。救助计划退出时资产售让的折/溢价选择与最优的救助策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弱势群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对如此大一个群体如何进行有效的社会救助,已经成为困扰许多地方政府的一个难题,"孙志刚惨死"案就折射出我国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领域的空白和缺失.而另一方面,我国的一些地区在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学习.总之,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是我国一件任重道远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财政预算是反映政府工作的"晴雨表",预算治理是财政治理的基础和前提,而预算透明度直接体现了预算治理的好坏.现行财政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预算的基本特征都说明了增强预算透明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财政预算更要体现法制化、公开化和透明化,使财政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打破政府对预算信息的垄断,建立人民监督的财政体制,还公民以知清权,是贯彻预算公开原则,建设阳光政府,打造阳光财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资本监管的视角,讨论了我国的金融周期性和系统重要性机构的“大而不倒”问题。基于银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资本监管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系统重要性机构也存在一定的“大而不倒”特性。在过去10年间,由于我国实施了逐步严格的监管政策,这种周期性是有所增强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改革将有助于进一步规避金融周期性带来的损失,而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金融机构更应当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8.
改革期间中国金融业的“第二财政”与金融分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权化改革后政府财政能力下降 ,迫使金融业担当了“第二财政”的角色。作为“第二财政”的中国金融业 ,发挥着提供铸币收入、平衡预算赤字、替代财政投资、平衡地区差距、替代财政补贴等多项财政功能。这种替代既有逻辑上的必然性——渐进改革的必然要求 ,也有现实上的不合理性——财政功能和金融功能错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导下的金融分割造成了这一错位 ,只有进行金融制度建设 ,促进财政到位 ,才能使金融归位  相似文献   

9.
希腊的财政问题是一出经济悲剧、政治喜剧。谁曾想到,在雷曼兄弟垮台、欧美银行危机爆发18个月后,美国居然还在争论是否要防止银行变得“太大而不能倒”,而欧洲居然在争论,是否要救助一个“花钱太多而不能倒”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财政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在《宪法》和《审计法》指导下审计监督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为财政审计主体的审计机关应主动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强化探索与实践,在改革和创新中构建财政审计运行新模式。以期及时披露和查处公共财政收支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不规范问题,努力当好公共财政"卫士",切实发挥审计在规范财政收支、预防违规违纪等方面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晓 《改革与开放》2012,(10):127-128
政治合法性的含义是指政治统治的合理性、正当性,它意味着人民群众对政治统治的肯定和忠诚度.政治合法性是政治体系保持稳定,良好运行的前提.当今统治者获得统治的合法性主要是要依靠合理的规则程序,而合法性的标准包括经济发展好,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廉洁程度高以及官民和谐.但是反观,我国政治和社会,普遍存在的公平正义受损、廉洁程度降低、官民关系失调现象,笔者深刻感觉我国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基础现状不佳,存在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危机.本文从分析三种社会现象对政治合法性的影响关系人手,试图引起读者对我国政治合法性现状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论慈善救助:中国社会救助的另一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救助实质上是政府救济.实践证明,单一的政府救助难以应对社会转型期的贫困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慈善救助方兴未艾,但由于其"官方"色彩浓重,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总结历史的经验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应高度重视和发展慈善救助,将慈善救助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之中,与政府救助形成互动和互补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13.
短期债权人之间的协调失败和债务挤兑会导致金融机构甚至金融系统发生流动性危机,而当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危机时,政府通常会采取救助行动。本文通过全局博弈模型来考察流动性危机与政府救助的有效性及道德风险含义。本文的研究发现,旨在降低事后无效的政府救助政策有时会提高金融机构采取有成本的调整努力的动机。这一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关于政府救助政策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机构的救助及金融制度的改革等角度对美国大萧条和新金融危机时期政府的救助方案进行了系统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两次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各种救助方案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5.
财政与金融的交织在环境质量的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与"中国式分权"下财政金融体制安排密不可分.从财政分权与金融发展的关联视角出发探究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两级政府的内生增长框架,引入环境质量和金融发展,讨论财政分权与金融发展的联合项与环境质量的动态关系,通过建立Hamiltonian函数推导出联合项与环境质量呈正U型关系.其次,以水污染为例,运用中国2009-2019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与金融发展的联合项与水污染排放呈现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与理论结果互相契合.最后,根据联合项与环境质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董良 《魅力中国》2009,(18):166-167
本文分析了美国、日本、台湾地区等在巨灾之后的金融支持灾后重建经验,在政府财政救助、商业银行信贷及灾害保险等方面总结了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并对我国现有的灾后重建金融措施简要分析,足迹后为我国"5.12"地震灾害后重建的金融支持政策措施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莹 《改革与开放》2016,(10):70-71
小微企业作为一种企业形态,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但其长久以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政府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契合度低、落地难、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长期存在.在发展新常态下,要加快小微企业的转型发展,必须尽快消除政策壁垒,在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予以小微企业更多的倾斜,并真正把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级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缺乏规范性,其中,财政集中度的优化问题是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1997年至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重点考察省级以下政府财政集中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考察变量对财政集中度变化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集中度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化水平与财政集中正相关;少数民族人数比例、人口数量、经济开放度以及地级市数量与财政集中度负相关;西部地区的财政集中度要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60年的财政体制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但始终没有跳出集权一分权一集权的循环往复,并且财政体制改革出现"一收就死,一放就乱"历史怪圈.文章试图通过回顾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历程,分析财政分集权循环的内在逻辑及其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行政与财政分权为地方政府官员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激励机制,出于对政治前途的考虑,其有动机去制定好的政策,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本文以1999-2007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地方政府质量对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以期为研究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地区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提供借鉴,也为探索政府质量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