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票市场中的实体虚拟与泡沫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危机。所谓资产价格泡沫,就是资产的市场价格与其理论价值离得太远。实质上,美国次贷危机是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等华尔街金融巨头对房地产等资产的市场估值太高而最终汇聚成的一个巨大金融泡沫。当这个泡沫于2008年特别是该年下半年开始向其他领域、其他国家波及后,最终便导致了近百年来全球罕见的金融海啸,致使全球经济中的信用体系、金融安全体系岌岌可危,直接影响到了全球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及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樊纲近日出席“银湖宏观金融论坛”2009夏季会议时表示,近期中国出现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但他同时强调,大量货币导致的资产价格膨胀值得引起注意,建议财政政策继续宽松,不过货币政策需要谨慎把握。樊纲表示,目前粮价和猪价稳定,秋粮预期也丰收,在国际粮价倒挂的背景下,中国近期出现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大量货币导致的资产价格膨胀,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能源和资源价格的上涨。樊纲认为,一旦资产泡沫增多,投资者就会谨小慎微,市场就容易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3.
木下智夫 《发展》2010,(2):39-41
放松金融管制(包括债券市场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都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形成泡沫的重要的基本原因。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也可能会在中期实施类似的措施。这将推动资产价格通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内、外需求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以及资产价格泡沫正在集聚和输入型通胀因素加重。为此,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防泡沫、抑通胀之间取得平衡。在财政支出增速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应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内需,努力稳定出口增长。根据经济增速回调状况和通胀压力,适时调整政策力度,增强灵活性,并加快推进关键领域改革、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高明 《理论观察》2009,(6):132-135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主要经济体造成严重的后果。其原因:任其金融衍生品过度虚拟化,直至经济泡沫破裂。美国利用美元的霸主地位,向世界转嫁危机。美国全民举债消费,中国用大量美元资产为其埋单。文章提出为应对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所造成损失的具体措施。削弱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积极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6.
于国强 《科学决策》2007,(11):39-40
美爆发次贷危机并引起全球金融动荡。意味着全球金融市场进入一个不稳定时期。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向全面过热发展的风险在加大。由流动性过剩造成的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呈日益加剧之势。  相似文献   

7.
观点     
《沪港经济》2007,(12):8-8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认为:全球金融系统正经历一场重大市场调整;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宏观经济发展需应对三大压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指出:中国并未面临通胀威胁;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指出:资产泡沫风险正在加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央行须进一步收紧银根  相似文献   

8.
金融市场的历史和现实经验表明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与过剩的流动性和正向的经济预期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设置四组不同流动性条件、分红条件的实验室资本市场,利用实验数据检验了流动性过剩和高分红预期对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流动性过剩和高分红预期是推动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两大要素,但流动性因素对价格泡沫的影响更具有独立性和主导性:无论分红预期高还是低,流动性过剩都会带来显著的价格泡沫。此外,在流动性不足和低分红预期的条件下市场会出现负泡沫。结合行为金融理论,我们认为价格泡沫的膨胀来源于交易者固有的认知偏差,流动性过剩为认知偏差转化为市场定价偏差提供了条件,而高分红预期可能会进一步激发过度乐观这类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9.
声音     
《新财经》2013,(12):17-17
萨默斯:金融泡沫也难以挽救美国经济 在金融危机前的几年,金融过剩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从来没有达到需求过剩的程度——需求过剩会把失业率推低至不可持续的低位,从而引发高通胀。一个巨大的泡沫并不足以制造任何过剩的总需求,就算在来自这些金融轻率行为带来的所有人为刺激需求中,我们都看不到任何的(需求)过剩。在金融危机以后,金融过剩的终结留下了需求不足和就业增长停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环球财经》2010,(12):76-77
警惕更大规模金融危机到来第一,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其实是美国在为自己赢得更多时间,为自己的产业重整赢得时间;第二,美国希望通过制造全球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引发下一轮金融危机。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会重复以前在拉美、日本和亚洲金融危机中所做的。之后很简单的就是大规模收购,  相似文献   

11.
美国经济衰退引发的更多热钱流入将会推动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而一旦次贷危机结束,美联储重新步入加息周期,同时市场认为中国资产价格泡沫已经到达难以持续的水平,那么短期国际资本的突然撤出有可能刺破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  相似文献   

12.
《现代乡镇》2011,(4):12-13
《21世纪经济报道》(2011-017—12):目前的通胀与资产泡沫是因为要保持高增长而畏惧转型制造出来的,是经济结构失衡加速的结果,任何以通胀润滑转型的想法,都会将更多的资源卷入泡沫漩涡;任何对局部失衡的调整,都会被泡沫淹没并成为膨胀泡沫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张捷 《环球财经》2010,(9):58-61
目前全世界负债所造成的通胀趋势,非一国之力可以抗衡,欲想阻止只能是螳臂挡车。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不是会否通胀的问题,也不是防止通胀的问题,而是怎样通胀的问题 对于世界为什么会“必然通胀”这个结论,得从世界各国的负债说起。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负债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美国的金融衍生品泡沫尚未完全挤出。在经济危机初期,由于人们对于市场的谨慎,更倾向于持有现金,以前各种被炒热的资源在需求不足下回落,过剩的产能完全可以弥补短期保障的需求,因此危机开始不久后所表现出来的就是通缩和美元走强。但是随着危机的发展,各国政府的“大撒把”,终将有人要对各国的救市和债务买单。要走出危机,世界进入通胀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4.
王建 《宁波经济》2011,(2):12-12
我在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前就说过,如果美国的资产泡沫破灭,其后的经济轨迹必定是一个大“L”型,因为美国的资产泡沫规模是日本的几十倍,即使美国经济远比日本强大,如果日本用了长达15年时间才走出由泡沫破灭所形成的萧条,美国也至少要用8~10年才走得出来。2009年三季度以来美国出现经济复苏,庞大的有毒金融资产似乎没了踪影,但这是假象,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独立报》12月5日】某些经济学家担心资金过度流入美国国债的泡沫中,因为这个泡沫会像不动产和网络公司市场的泡沫那样破灭。一些美国专家公布了这种预测。对于部分外汇储备为美国国债的俄罗斯而言,由于美元有可能贬值和存在美国偿还债务的问题,这个泡沫会造成遭受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傅勇 《西部论丛》2010,(1):81-81
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倾向于将宽松政策延续一段时间。中国亦是如此,但中国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笔者曾指出,中国应先于美国将货币政策的整体效果逐步推向中性。现在,中国政策面正试图在保持总体宽松的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完成两件事:一是抑制资产价格泡沫,这一点在最近房地产政策变化中彰显无遗;二是管理好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17.
李光军 《中国经贸》2008,(20):80-81
通常情况下,通货通胀由经济过热引起,治理措施重点放在紧缩信贷、减缓经济增速方面。而我国货币发行量已经有所节制,经济增长幅度也在缩小,通胀却在攀升,2008年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表4月GPI指数上涨8.5%,比3月的83%,环比增长0.1%。此次我国发生的CPI指数上升与以往通胀不同,显然我们还有疏漏。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是涨价中有合理因素,如农产品涨价;二是进口型通胀;三是与世界经济接轨导致原来的价格体系转化,新的与世界密切联系的价格体系正在形成之中产生的价格波动、拉升,连带滋生出泡沫。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应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稳物价、促增长为传统目标的宏观政策要不要以及如何对资产价格泡沫进行调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一直存在争议:第一,资本市场的高频联动、金融摩擦、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共同造成资产泡沫的根源、泡沫规模和发展规律在识别上都极端困难.第二,利率渠道、信贷渠道、风险承担渠道等传导机制对资产泡沫产生的影响错综复杂.本文从资产泡沫的识别和泡...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房地产泡沫日益显现,通过构建衡量我国房地产金融支持过度的评价指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房地产泡沫与金融支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围绕如何防范房地产泡沫提出了风险预警指标和加强内部监控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松 《改革与战略》2011,27(6):59-62
文章介绍了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创新的技术演进流程以及杠杆放大效应,深刻揭示出以衍生品为主的金融创新其实质就是泡沫创新及风险转嫁;同时从金融衍生品自身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其危险性根源,总结出对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创新的若干重要启示。文章认为,不能盲目追求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房地产等大宗消费品信贷市场应受到严格管控以及金融衍生品创新应建立在完善的金融现货产品基础上且链条绝不能太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