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旅游业对就业贡献的数量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在实践中,旅游对就业的贡献已经日益显现,并受到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普遍关注;但在研究方面,旅游就业却是一个基础十分薄弱的新课题,很难找到比较成型和系统的研究文献,旅游就业的具体界定、旅游业对就业贡献的具体数量测算等都有待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索旅游业的作用及其经济影响,文章对CNKI中1989—2014年的文献进行了检索、筛选,就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从研究指标的选取和研究方法的运用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评述.研究发现:在研究指标选取上,旅游收入、旅游消费、支柱产业的贡献标准等获得普遍认可,所用频率较高;在研究方法上,大部分定量研究采用了投入产出分析或旅游卫星账户,而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在近几年的运用中崭露头角.研究指标选取存在解释缺失或解释过于简单的问题,而投入产出分析、旅游卫星账户、CGE模型都是基于内在假设的前提下进行模型构建,是对现实问题的简化,存在局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3种测算方法对数据的要求极高,现行的统计制度尚无法满足要求.在后续研究过程中,旅游基础理论和相关概念界定、旅游数据统计、指标选择的原因解释、建模方式、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选择以及动态CGE模型的研究等几大问题仍需引起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4.
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学者们对旅游资源的分为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目前的分类方法主要归纳为四种:按照旅游资源基础的属性分类,分为自然、人文、综合(复合),或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或有形的(显性)和无形的(隐性),再按照成因分级分类,二级、三级等;按照旅游市场导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宁旅游业的SWOT分析,较全面的认识了南宁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提出了南宁旅游业的发展策略,对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南宁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旅游业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市场开放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分析了中国旅游业宏观形势良好但微观企业效益下降的背反现象,从旅游业的企业组织结构、竞争关系和市场开放度等角度探讨了其深层次原因,指出旅游业的体制特征是“部分封闭的市场 约束性的竞争关系”,目前的一些政策性和制度性安排制约了旅游企业的有效竞争,限制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形成“小散弱差”企业格局的主要原因。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全面开放旅游市场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7.
无须讳言,长期以来,旅游界钟爱节会的程度越来越高,但对节会的理性认识却一直甚为笼统.围绕北京奥运的一系列判断、行为以及绩效的戏剧性变化,就是很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8.
<正>江西省抚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然而与省内其他地级市相比,抚州市旅游业总量较小,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文章以抚州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抚州市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同时提出了新时代抚州市旅游业发展路径,旨在帮助抚州市抓住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旅游业发展实力动态研究的不足,本文选取2000年和2005年两个断面的旅游大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包括总量、质量、效益和成长力4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加权汇总出两个年份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各项指标的分值并进行排序和聚类;然后着重从发展实力的指标、水平层次和特征类型3方面对2000年和2005年的旅游大省发展实力进行比较分析,时比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开始步入成熟发展时期,不再一味地关注收入与游客数等量上的增长,而是朝着提高效益,培育持续性成长力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旅游业CO_2排放态势及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旅游活动CO2排放的主要集中地。基于旅游者消费视角,文章以深圳市为例,对其2001~2011年旅游业碳足迹态势进行分析。结合脱钩理论和Kaya恒等式,以2011年为基期,模拟深圳市未来旅游业CO2排放量。研究表明:(1)深圳市近11年旅游业能源消费及CO2排放量呈逐步上升趋势;(2)旅游业能源消耗及CO2排放的变化规律与旅游业GDP、游客接待总量有着密切关系;(3)A模式惯性情景下2020年CO2排放将达到1578万t,为基期的1.92倍,与国家的承诺及旅游局的目标背道而驰;(4)B模式绝对脱钩情景下CO2排放增长为零,这是非常理想的模式,但"反增长计划"和"能源生产效率改进"两条道路都走不通;(5)C模式相对脱钩情景下CO2排放是基期的1.38倍,旅游业在维持适宜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和CO2排放状况得到明显改善,C模式是既考虑发展权益又承担大国责任的适宜发展模式。文章最后指出,C模式的实现需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由供给导向向需要导向转型,并采取能源替代、效率改进、技术研发、规制治理和社会创新等综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教育 2 0多年发展历程的观察 ,阐述了旅游教育与旅游发展的适应性问题 ,以期引起人们更深入的思考。一是论述了为什么要深入研究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重要性 ;二是从分析旅游教育的应用性特点入手 ,围绕旅游院校布局、旅游教育教学的各环节 (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师资、实践教学、教学管理 )等 ,论述了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 ;最后强调了加强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对于构建旅游理论体系 ,促进旅游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旅游外汇收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可以判定:旅游外汇收入和经济增长两时间序列之间应不是协整的.由于协整是时间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一种表现方式,因此,与通常的认识相反.在长期的趋势方面,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其实便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此外,VAR模型及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也说明,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即使是在短期内也是不能确定其相互间因果关系的次序的.既然如此,现阶段将旅游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支柱产业、先导产业、重点产业的时机便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旅游增加值剥离测算法估算2000~2008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单位的旅游产业增加值,并测量旅游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幅度,旨在分析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结论有三:第一,我国旅游产业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速成长,波动较大且存在地区差异;第二,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以旅游产业作为先导产业的省份中,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为显著;第三,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产业对GDP贡献率主要集中在3%~8%,而拉动系数则保持在0.5至1.5个百分点之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成就与问题并存为大背景,在对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与人才供求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系统培训,提高入境旅游接待水平的对策,从政府、学校、企业、语言培训和培训模式等5 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期望有助于提高浙江省入境旅游接待质量,发展入境旅游事业。 相似文献
15.
16.
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创意产业耦合发展研究——以张家界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旅游发展有着巨大潜力,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亟待探索最佳的途径.创意产业能够有效地实现经济增长而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极力推崇和大力发展.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能够有效地改变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现状与趋势,其次探讨了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文化创意的基础与意义,然后提出了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应采取集群式发展的模式,最后,以湖南张家界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为例,就民族地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产业定位的理论困惑及其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区域内发展旅游业的合理定位决策是旅游生产决策体系的前提和核心,是制定其它旅游生产决策的依据.本文对区域旅游业产业定位的难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观点.在对我国目前旅游业发展地位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后,指出在我国各区域旅游产业地位的决策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时空情况加以科学分析,否则就难免盲目性和主观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旅游业周期波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周期性波动是存在于任何经济中的一种常态,并体现于经济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替的固有运动。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产业,在其发展历程中同样存在着周期波动。本文以分析世界旅游业周期增长为基础,重点研究了中国旅游业周期波动,并通过对比分析,对中国旅游业周期现象与世界旅游业周期现象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析。文章预测,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以微波化为主要特征的第5周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了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的特征,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验证了该影响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整体看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在提升、合理化程度在波动中下降,但区域差异明显;(2)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普遍性和持久性,但影响力在下降;(3)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具有时段性特征,但比较而言,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动力。针对上述结论,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及其产业地位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针对旅游业及其产业地位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对旅游业的界定、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出境旅游的发展与旅游业产业地位、旅游业产业地位结构体系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