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我国制造业在很多关键生产环节与核心部件上技术相对落后,自给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产品的加工程度和附加值仍有着较大差距,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技术和产品正在不断增加,一些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企业快速成长,拥有了对外投资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1995~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有显著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现负相关,而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正相关。随着我国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和消费市场的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着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未来,我国将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生产环节将由"低端的加工"向"研发和市场两端"外移,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根据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分工起步的中国制造业,目标是形成本土化的、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本土化制造业具有三大要素:主体、体制、政府服务。在此之上还有一个顶层要求,那就是环境像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制造业主体部分应该是本土化的。起码制造业的重点关键产品,应形成本土化全产业链,即国内应完全掌握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及核心部件生产,以及设计和工艺技术、生产装备等,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我们按照当年平均汇率,对包括我国在内的16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年份的制造业人工成本进行了初步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人工成本近1200美元,在16个国家和地区中水平较低,竞争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国际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国际间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经济都具有促进作用。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很快。自1979年至1997年底,经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的海外企业(金融企业除外)达5356家,协议中方投资额60.67亿美元。这些投资主要分布在美国、西欧、大洋洲、东南亚、非洲和东欧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结合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态势并未引发大规模产业外迁,也未构成对国内产业的冲击。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引导和国内营商环境的优化,促进国内外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助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志龙 《特区经济》2009,(6):219-220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国家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阐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制造业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的比较优势,总结差距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策略,不断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制造业中心,将我国发展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  相似文献   

8.
邵建春 《北方经济》2007,(12):44-45
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述评 现代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有大约20种不同的理论。其中,以发达国家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理论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巴克利和卡森沿提出的市场内部化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  相似文献   

9.
从小规模技术理论看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宓红 《亚太经济》2003,(4):65-67
小规模技术理论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理论之一。根据小规模技术理论,浙江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新形势下,浙江民营企业应利用这些优势,“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效应与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有了长足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投资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从所有权、内部化、区位的优势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及效应。但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偏小、国际竞争力不强,缺乏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盲目,缺乏核心技术,跨国经营企业信息不灵,海外企业人才匮乏,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审批手续复杂。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更好地使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进程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13.
从传统的OLI模式看,20世纪90年代后期流入日本的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加,主要是因为在这个时期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在日本结合得越来越好.OLI模式中的3种优势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把所有权优势作为直接投资的投入转向作为直接投资的产出时,跨国公司的战略也发生转移,这就需要重新审视OLI模式中的3种优势.重新审视所有权优势,在日本不仅非制造业对外国企业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具有竞争优势的一些制造业也仍然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重新审视区位优势,日本虽然"先天"资源贫乏,但现在跨国公司所重视的"后天"资产却比较丰富;重新审视内部化优势,现在的跨国公司越重视"后天"资产,就越愿意选择内部化方式扩张.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飞速发展,其背后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文从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引发的理论入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指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机制由企业所有权优势和国家特定优势共同组成;企业所有权优势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国家特定优势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6.
技术优势与对外直接投资:一个关于技术扩散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跨国经营的实质不仅在于利用和发展原有的优势,还在于保持和寻求新的优势。本文从技术扩散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技术落后厂商进行FDI可能是为了在地理上靠近先进厂商以分享技术溢散的好处,而不是为了利用已有的优势,从而在理论上阐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进行FDI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高敬峰 《山东经济》2009,25(2):155-160
山东制造业各行业在1997--2006年期间的进出口贸易及其比较优势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出口结构和生产结构的相关程度在逐渐提高,以资本自主积累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内生变化机制在山东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山东制造业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主动加入跨国公司全球产品内分工价值链,在竞争中积累经验、资本和技术,提升自己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日本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日本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得到反映日本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日本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进行了研判。同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提升了日本制造业细分行业国际分工地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日本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相对稳定,处于优势;第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以出口复杂度度量的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呈现互补的关系。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了日本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特别是对外直接投资对提升日本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的作用更强,而对低技术产业没有显著影响。可以预见,为了进一步巩固日本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本将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创新力度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正>一、外商直接投资在华的区位选择1.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当今,在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中占据主流的是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主要强调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又称为优势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