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现象的分析 ,总结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与竞争优势 ,近一步分析了我国高新区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燚 《现代经济》2007,6(11):106-107,124
基于高新区的增长极、示范区、扩散源等三大功能和现阶段立足自身经济发展,兼顾示范与扩散的功能优化思路。运用系统的复杂自适应性理论,分析了高新区的功能特性及其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国家高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之一,有助于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基于2003—2015年中国城市数据,以国家高新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从知识生产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系统评价了国家高新区影响城市技术创新的政策效果以及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创新投入要素的情况下,国家高新区对知识生产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明显,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则非常明显;园区竞争和通勤距离是高新区影响城市创新效果的重要因素;国家高新区能够促进创新要素集聚,间接地促进城市知识生产;国家高新区有助于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技术创新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选取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4年(不含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以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处理组,未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对照组,将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结合起来,评估国家高新区及其科技创新对区域产业集聚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科技创新对产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比较显著,这种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与实施要求,分析了武进高新区创新型园区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从创新型产业集聚、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型人才培养、政策支持体系、创新管理能力建设,提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武进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新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园区内各主体的互动关系日趋紧密,使得科技园区成为高技术综合体,由此进一步推动了大、中、小各种类型的企业群体在园区的集聚,可以说,在53个国家高新技术园区中,一部分高新园区已经  相似文献   

7.
&#  &#  &#  &#  &#  &#  &#  &#  &#  &#  &#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1):1-5
创新系统是进行创新的有效组织形式,高新区则是实现创新产业化的途径与基地。创新系统与高新区通过互动传递创新知识、技术和信息,支持创新产业化和再创新。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的互动是区域内多个创新主体即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企业和产业集聚化基地——高新区之间的交叉纵横互动,具体表现为宏观面与微观面、主体与其内部个体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高新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设立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高新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模式,以及国有资产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路,以确保高新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伟 《现代经济》2007,6(7):153-156
本文就西方对产业集聚研究的几种主要理论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产业集聚与外部规模经济、竞争优势、集聚经济效应等三种集聚外部性的联系及三种外部性之间的联系。据此,本文认为从分工和创新维度来把握产业集聚是理解产业集聚同区域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的关键。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研究产业集聚对清远经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新系统是进行创新的有效组织形式,高新区则是实现创新产业化的途径与基地。创新系统与高新区通过互动传递创新知识、技术和信息,支持创新产业化和再创新。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区的互动是区域内多个创新主体即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企业和产业集聚化基地———高新区之间的交叉纵横互动,具体表现为宏观面与微观面、主体与其内部个体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设想——以四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四川科技创新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构想:以企业技术联盟为主导、以企业技术联盟为纽带组建产、学、研的高新技术研发团队、以高新区聚集的科技创新资源为平台、以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被视为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集聚外部性效应的甑别与测定却尚存诸多争议。本文侧重于分析集聚外部性的时间性质,选取高技术产业的四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1985~2009年28个省、市、自治区2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外部性的长期动态特征。研究发现:(1)产业分布格局变迁确实引致集聚外部性效应发生转变,且2003年是效应发生变化的核心转折时点;(2)以2003年为转折时点,产业专业化以及多样化对产业发展的集聚外部效应呈"U"型、倒"U"型或线性特征,竞争的集聚外部性效应则呈"U"型特征;(3)行业差异方面,行业的区域集聚程度是集聚外部性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其决定了专业化和多样化外部性效应的动态特征。高技术产业集聚外部性的最大正向效应发挥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宜的产业环境,同时应重视各省份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不同所引致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模型簇的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评价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对于提高资源禀赋要素发挥最优推动创新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研究在综合运用DEA模型中的CCR模型、BCC模型的基础上,全面测算我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间技术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并对规模收益变化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对处于效率前沿面的决策单元进行效率高低区分,并对整个决策单元进行效率排序;最后,针对测算结果,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今后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流域经济与长江上游经济区空间范围界定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区(带)是具有自然条件相似性、经济技术联系紧密的区域空间集合体,它依托区域内增长极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以及区域内的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合理地划定经济区(带)边界,但关于长江上游经济带(区)的划分历来有不同观点和方案。流域经济区是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复合体,其范围的划分界定应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长江上游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四省市;同时,为了满足不同规划的目标和需要,依据不同的区划要素,可对其进行大、中、小多尺度范围的区域界定。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要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统一,高新技术的应用在其中必将担当一项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中,高新技术产业自身发展也会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对政府介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必要性进行理论上探讨,并分析了转型期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且在此基础上演绎出相应的职能选择。  相似文献   

16.
运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0-2010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通过不一致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口、经济重心均位于区域几何重心偏东方向,二者空间演变关系总体上呈现出耦合关系;人口、经济重心的偏离说明了区域发展的不协调性,但二者之间的距离在逐年减少,说明不协调性有所缓解;根据不一致指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划分为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型、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相协调型和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型三类。  相似文献   

17.
依据对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以及集群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集聚水平低已经对整个汽车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提高产生了明显的阻碍作用,汽车产业空间集聚区域与集群竞争力较强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我国最好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使用CES生产函数对中原经济区城市的工业聚集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城市呈现明显的工业聚集经济效应,工业城市的聚集效应整体较好,综合型城市的h值较为稳定,资源型城市的h值具有先增至顶峰而后衰减趋势,其他城市的聚集效应还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建设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主要支撑,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下产业建设的发展必然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明晰和愿景定位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出发,提出优先发展以通道功能为主导的物流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并试图探寻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建设和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制成品技术复杂度越高,生产过程中需要的高级生产性服务投入就越多,生产性服务进口可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中间服务投入来促进一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高复杂度的高技术产品,从而提升一国商品尤其是高技术制成品的出口复杂度。本文根据5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与所有商品出口复杂度相比,生产性服务进口对高技术制成品出口复杂度的促进效应更大;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发达国家出口复杂度的影响更突出;不同部门生产性服务进口对高技术制成品出口复杂度的促进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技术制成品出口复杂度的影响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