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和各地政府就降低房价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尤其春节前后的半个月内,从“国八条”、房产税试点,再到央行加息、公积金利率上调,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之密集、力度之大、牵涉面之厂‘,实属罕见,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重磅调控“组合拳”。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五年的宏观调控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风向开始转变。 自9月5日以来,央行多次降息。 10月22日,国务院下发了五大类十四项房地产“救市”政策,11月1O日,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其中,关于房地产行业的政策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3.
谢泽锋 《英才》2020,(4):62-63
“只要融资和土地成本够底,怎么都能赚钱。”一位知名房地产企业家曾如此概况行业的赚钱之道。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猛烈打击了房地产企业的销售业绩,今年1-2月,房地产销售指标出现史上最大跌幅。但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央行开启了释放3万亿资金流动性,这被视为货币政策的积极转向。虽然央行再次强调,房地产领域提出的调控基调依旧没有变化,要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继续“因城施策”落实好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市场平稳运行。一向高负债运行的房地产企业对资金的饥渴由来已久,虽然央行无意送温暖,但敏锐的房地产行业已经嗅到了这短暂而又珍贵的融资“窗口期”。一时间,房地产企业开始了“抢钱”盛宴。  相似文献   

4.
为了控制犹如脱缰野马的房地产价格,中国政府近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是,调控政策很快就遇到了来自既得利益的反弹,很显然,在既得利益面前,有关方面推行房地产调控的决心和出台政策的力度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5.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说,央行调整房贷政策,为的是提醒商业银行耍增强风险意识,要在深入研究和估计存款成本、费用成本、中长期违约率等基础上,拿出自己发展房贷业务的判断来。而房地产价格上升偏快。如不加以调控是有风险的,对未来要购房、租房的广大居民也将有损害。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是我国进入新一轮宏观调控后,针对过热的房地产业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最多和力度最大的一年。中央政府通过房地产开发政策调整、土地出让政策调控、外资购房政策严控、房地产金融适时紧缩和房地产税收的不断规范,使我国的房地产业开始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理性发展期。  相似文献   

7.
稍微沉默之后,建设部还是选择了“反击”。针对央行“取消预售制度”的建议,8月24日,建设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说,“目前还不能取消”。并再次表态:近期,国家不再出台新的调控政策。是否取消预售,建设部和央行针尖对麦芒。这也是在房地产调控中,部委之间首次就一个重大问题,意见公开出现分歧。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顾建发对笔者说:“各部委对调控的意见,不完全统一的,也是有着各自部门的考虑。”事实上,不光央行和建设部之间,关于房地产调控,其他部委之间也有意见分歧,比如,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2003年中央针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已经历经了4年的时间。在调控房地产的4年中,政府运用了包括财政、金融、土地等多种政策手段来调控房地产市场。运用的调控手段之多.调控力度之大。是我国历次房地产宏观调控中所罕见的。但是,我国大中城市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宣布了这些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无效。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2006年,北京市创下了连续7个月房价两位数增长的纪录。今年1月份,北京市房价涨幅达到9.9%。面对房价的不断上涨,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下一步将会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9.
央行和银监会12月11日发布了一个“补充通知”,规定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房贷次数。第二套房贷细则揭开了有效、或者预期有效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久违的“一刀切”似乎成为最终击中要害的正确手段。有媒体称北京、深圳等热点地区的房价开始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市场出现拐点。对于这样的利好消息,大多数购房者还是将信将疑。没有权威部门定期、准确、全面的信息披露制度,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是一片看不透的“迷雾丛林”。  相似文献   

10.
林作华 《上海房地》2012,(12):13-15
“双限”政策是房地产宏观调控中限购、限贷等一系列政策的总称。自“双限”政策推行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双限”政策质疑颇多,要不要继续实施“双限”和如何完善“双限”.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1.
《湖南房地产》2003,(7):26-28
央行6月13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开发商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等七大方面作了进一步规范,几乎囊括了一个房地产项目人建到销的各个环节。央行的信贷紧缩政策一经发布,便在房地产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房地产开发商们普遍感到资金的压力。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开放,目前看来尚待时日,但新政策引发出的业界震动,透露出房地产企业对国内多渠道融资的渴望,政府及银行系统是否会有新的跟进措施,几乎成了目前业界及房地产企业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能否承受加息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由于政策的鼓励和市场需求的拉力,房地产市场获得了飞速发展;而去年以来,来自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对房地产的压缩之力不断加强.特别是今年央行连续采取调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收缩放贷规模、大幅提升贷款企业资本金比例要求等强力措施,房地产形势骤转。若这些措施仍不能明显见效,那么被公认为央行防止房地产过热最后可使用的调控工具的加息则将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下半年以来,不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彰显了中央楼市调控的决心。随着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房地产市场形势也有所改变。2011年楼市传统销售旺季未再现火爆的局面,部分地区开发商的促销力度加大,购房者持币观望的情绪逐渐蔓延。但是,在最能反映调控成效的房价方面,着实让人气短。央行6月18日公布,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  相似文献   

14.
《东南置业》2011,(2):52-53
2月28日下午,福州市政府办公厅为落实“国八条”,发布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即“榕十一条”。作为调控政策的细化版,“榕十一条”包含了哪些内容?对于福州楼市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导刊》2010,(8):4-4
距离广州亚运会的召开,已经接近100天倒计时,而"中国房地产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政策"也刚好过去了100天。  相似文献   

16.
五年宏调路     
易宪容 《英才》2008,(3):49-49
自2003年开始,国务院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新一轮的调控。 2003年6月13日,央行发布“121文件”。”121文件”拉开了调控的大幕。此举也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由此前的支持改为了警惕。  相似文献   

17.
种种迹象表明。中央银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并未在调贷新政施行后戛然而止。相反。调贷新政只是一个序曲。央行三月晚间悄悄公布调贷政策之后。对于中国房地产采取金融杠杆制衡的一系列后续举措此后不可避免将陆续引弓上弦.伺机待发。这种可能经多方谈论出现在4月23R。当日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博鳌亚洲论坛高层部长对话时。回答了与会记者的即席提问.谈到央行对于房地产的态度时.周说。央行会就一些房地产增长过快的城市推出新的调控政策。周小川没有指明哪些城市由于增长过快将处再调之列,但周给的信号尤其明确:中央银行会对房地产不间断地针灸入药.不可能罢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非理性繁荣状态,因此,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旨在挤出房地产泡沫,平抑其投资过热现象,从而实现宏观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的软着陆。此外,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更是加重了仍处在调控政策消化阶段的房地产市场的下行预期。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初始的外部冲击通过信贷市场的放大作用,最终将引发大幅度的市场波动,破坏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房地产企业的高负债率和开发模式决定了房地产市场中金融加速器效应十分显著,尤其是在政策变动和楼市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情况下,表现更为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非理性繁荣状态,因此,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旨在挤出房地产泡沫,平抑其投资过热现象,从而实现宏观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的软着陆。此外,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更是加重了仍处在调控政策消化阶段的房地产市场的下行预期。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初始的外部冲击通过信贷市场的放大作用,最终将引发大幅度的市场波动,破坏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房地产企业的高负债率和开发模式决定了房地产市场中金融加速器效应十分显著,尤其是在政策变动和楼市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情况下,表现更为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托资金介入房地产业,源于2002年底央行对房地产业的信贷紧缩。2003年6月13日央行发布121号件对整个房地产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使突破房地产资金的瓶颈限制,加速房地产金融业创新势在必行。同年10月,房地产投资信托出现“井喷”现象,推出的信托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房地产投资信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