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意识作为二十世纪兴起的心理学现象,正日益的渗入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弗洛伊德的个人潜意识,至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到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与汉德森的文化无意识,我们看到无意识的繁荣,它日益深入我们人内在深处的本质世界中去或是把它本来的面目真实的呈现给我们。从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中,与其说我们意识着活着,不如说我们在说我们在无意识进行一种精神的演绎。本文先从个人、社会无意识分析,在这两个无意识分析之上,通过对经济两个基本动因的分析与经济人无意识比较分析,引导到经济无意识分析当中。最后无意识经济则是经济无意识之下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罗兰.艾默里奇的灾难电影也逐步转型。其电影的关注对象从最初外星人给地球带来的外部危机,转向人类自身给地球所带来的内部危机。通过极富冲击力的视觉特效,唤起现代社会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渴望。然而,绿色主题下的生态电影,仍然不可避免地在创作倾向方面存在着自身的生态缺失问题,制约了生态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回归自然,诗意生存——论生态批评的内涵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西方,“自然”(Nature)一词有两种基本含义。在古希腊和中世纪,主要指“本性”;到了近现代,主要指“自然事物的总和”,即“自然界”。从“自然”一词词义重心的转移可以看出,在西方近现代,“自然”的“本性”含义被“自然界”的含义所代替。这标志着一个重大的观念转变。伴随着“自然”一词“本性”含义的逐渐丧失和人们对于自然之本原的无穷追问,人的自然天性也逐渐丧失,从而导致人性危机。人性危机导致人的精神危机和文化危机,使人产生物欲膨胀价值观、科技至上发展观和人类中心主义宇宙观等理念误区,最终导致了自然生态危机。因此,生态批评应把回归人的自然天性,弘扬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意识以及建设人的精神生态、诗意地生存这三个方面作为自己的批评内涵。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新的要求提出,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高瞻远瞩、巨大勇气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们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和政治享受。  相似文献   

5.
荣格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通过对集体无意识与创作过程、艺术作品、艺术家的关系的分析,以及对里比多理论在艺术创作中的阐述等,确立其美学理论的基本构架。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现代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发展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对农用地生态安全具有制约性。建立基于农用地生态安全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制度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当前忽视农用地生态安全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制度的弊端上,也体现在建立基于农用地生态安全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制度的现实意义上。基于农用地生态安全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立法目标选择应定位在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以此为基础,在法律制度体系构建上应包括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生态管制制度、生态安全信息制度、生态安全预警制度、生态安全应急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在解释人物的心理和行为上有重要指导意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一文中的艾米丽的悲剧命运是她所存在的旧美国南方遗存的"集体无意识"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白噪音》是唐·德里罗的经典代表作,被誉为"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死亡之书"。这部作品蕴含着强烈的生态意识,作品以"白噪音"为名体现出深刻的隐喻内涵;作品中的地名也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深意。从生态角度分析这部作品可以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引起人们对精神生态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发展,生态伦理学逐渐受到了重视,与此同时人们更加追求生态文明和基于正确生态伦理观的生态文明理论。以生态伦理为指导,加之人们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才能真正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0.
根据"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重新审视《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艾米莉的悲剧,发现男性作家的集体无意识、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和暗影过度压抑使得艾米莉的悲剧成为必然,可清晰地窥见艾米莉作为女性无奈的人生轨迹和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生态效率与生态收益,客观上存在距离.由于生态效率指标固有的局限性,企业生态效率的提高不一定意味着生态绩效的好转.企业生态收益既来源于企业的生产过程,又形成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使用环节,因而生态收益作为企业绩效计量指标,兼具过程理性和结果理性、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相结合的特点,在规范企业生态行为的动机上,生态收益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绩效计量指标,生态收益指标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梭罗的《瓦尔登湖》以其丰富的生态思想内涵,被视为生态文学的经典之作。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审视这部作品,对其中所体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分别进行解读,我们可以体会作者流露在作品中的具有前瞻性的生态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福斯特在作品《印度之行》中反映了印度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等方面的危机,表达了他良好的生态愿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进而实现整个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生态危机下,生态道德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公民的生态道德意识薄弱,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状况不甚理想。加强全民生态道德教育,增强生态道德意识,提高生态道德素养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既是人类价值观的一次根本性的转变和革命,也是先进文化的一种新体现。因此,我们要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等方面坚持生态文明观,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并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的生态文学体系中存在着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生态文学是从行为或精神到精神的一种文学创作理念,现实主义生态文学是从精神到行为的一种文学创作理念,前者是后者的自然前提,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基本条件。由于种种原因,资源过度损耗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使中国面临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我们必须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有机食品的产生及盛行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还涉及到人们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规范等伦理道德范畴。文章在介绍有机食品的产生及发展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有机食品所具有的的生态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保护,要求采取合理的措施制止生态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生态税制,而生态的特性与生态税制自身所具有的特质也为它的诞生奠定了根基.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强大的、潜在的并且经常是无意识的一组力量,它决定了个人和集体的行为、感知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企业文化尤为重要,因为文化要素决定了战略、目标和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