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强 《山西农经》2015,(3):1+12
自1949年建国以来,贫困问题就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相关的扶贫政策的颁发和施行明显改善了贫困问题。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扶贫政策的实施状况,指出了政策的不足之处,并为我国未来扶贫道路的走向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产业扶贫是用市场专业性行为来实现政府公共性目的,其最终成败取决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的整体发展。农发行在支持产业扶贫过程中应着眼于产业长远发展和区域整体发展,对产业扶贫有成体系的战略统筹考虑。一、辽宁省产业扶贫的基本情况辽宁有农村贫困人口81万人,集中分布在15个省定贫困重点县、1791个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为3.5%。辽宁省贫困人口绝对规模居东北三省之首,贫困发生率高于沿海其他省份。其中,辽河以西与内蒙古、河北接壤的辽西北地区尤为贫困,辽西北三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贫困人口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价值尊严等方面的尊重与理解,以及对贫困人口生存需要的关护与责任担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现实基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伦理价值诉求。它蕴含着制度正义的伦理精神和财富伦理精神,体现了共享发展的伦理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扶贫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为人类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柔性扶贫的理念,就是把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包括了经济的、政治的、社会和文化的资源,乡村有特定的资源利用方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传统和习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影响和制约,形成了村落有机整体和乡村自身的发展规律。"柔性扶贫"不是通过外部资源供给方的强硬干预,也不是一对一的直线给予或救济,而是通过"乡村互助、团结发展"的方法,激发社区内在活力及向心力,通过有机体合力的作用解决贫困问题。一是要素引进与乡村价值体系相融合,避免项目孤岛;二是既要引进物质要素,也要注意文化要素的引进;三是智力资源的引进与培养,特别要处理好农民主体与外来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新常态下的金融扶贫要走与政府扶贫资金、扶贫对象、扶贫项目、扶贫技术和扶贫联系单位"五对接"的新路子,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度,破解金融扶贫难题。金融扶贫就是将金融与扶贫相结合,通过政府担保贴息撬动银行资本,放大扶贫资金效应,有效增加贫困村、贫困户信贷投放,着力解决贫困农户发展资金问题,增强贫困农户的"造血"功能。过去金融扶贫重点在贫  相似文献   

6.
我国整体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进步,农村经济的增长才是整体进步的标志。贫困农村经济状态的改变,促进脱贫工作有效落实的保障。在精准性脱贫工作过程中,主要是以改善贫困的农村经济以及精准脱贫的相关举措进行农村经济的快速改变。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包含基础设施的薄弱性,技术的短缺以及市场竞争意识的缺失,整体规划的落后等等,为了能够在精准扶贫的环境中对贫困地区的经济状态进行改善,本文主要略谈几点举措,借此希望能够对促进农村发展有较好的促进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陕西省于2009年开展了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壮大集体经济、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通过多年发展,扶贫互助资金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状况,提高了贫困户组织化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了贫困村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实行"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管理模式,得  相似文献   

8.
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虽然绝对贫困将被消除,但是相对贫困问题将伴随中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长期存在。这就需要在一个更长的时期内制定中国的扶贫路径。在总结国外反贫困经验及我国扶贫历史进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北省五个贫困县的入户调查与贫困状况分析,发现收入贫困人群相对固化,且以老弱人口为主;卫生设施、做饭燃料等公共服务对多维贫困贡献度最大,同时发现相对贫困问题较为严重。因此,在未来扶贫道路上,需要制定一条分阶段、有重点、短效与长效相结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精准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9.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对提高吉林省整体经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吉林省贫困地区精准定位贫困对象,实现精准帮扶,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论述了吉林省开展精准扶贫的意义,分析了吉林省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吉林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8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小农与扶贫’国际会议"成果,综述代表性国家在小农发展与减贫上的最新进展、国别经验及今后减贫政策方略。相关国家在过去20多年里均取得了一定的减贫成效,但各国差距较大;中国、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的贫困人口都大幅度减少,归功于包容性增长、农业改革、精准扶贫等政策措施的实施,而菲律宾、老挝等国家减贫缓慢;同时中国在解决收入不平等、多维贫困上仍存在提升空间,越南、斯里兰卡等国营养不良问题严重,菲律宾存在粮食通胀问题。建议相关国家深化农业市场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加大对小农扶持力度、营养干预和社会保障力度,推进21世纪议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一、信贷扶贫攻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资金投向重财政轻农民、重企业轻农户。中央明确规定,要把贫困县中的贫困乡、村、户作为攻坚重点,做到"扶贫到户"。"扶贫到户"这个政策虽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在具体贯彻落实中,经济高速发展与有效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所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财政脱贫优于农民脱贫,于是工业与农业争资金,富裕乡村与贫困乡村争资金,致使部分资金没有真正用到扶贫攻坚对象上。十堰市这两年发放的贷款,效益可到户的仅占60%,其余被  相似文献   

12.
由汪三贵、李文编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研究》一书已于 2 0 0 5年 4月面世 ,该书是一部论文集 ,绝大部分是近 6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贫困与发展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在农村贫困领域的研究成果。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 ,不仅是中国政府 ,国际组织和发展中国家政府都将缓解和消除贫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农村贫困的复杂性 ,在反贫困过程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了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和扶贫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该书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重…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后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国际经验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20年后,中国扶贫工作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本文首先回顾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标准的相关文献,基于可行能力理论从"贫"和"困"的视角构建了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概念框架,然后在对基本需要法和能力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国家的国别经验研究,提出了中国2020年后多维相对贫困标准的政策取向。本文认为,2020年后中国应采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没有必要与OECD国家相对贫困标准接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既要包括反映"贫"的经济维度,也要包括反映"困"的社会发展维度,还要包括生态环境维度:在经济维度,需要考虑收入和就业两个方面;在社会发展维度,需要考虑教育、健康、社会保障、信息获得等方面;而新发展理念以及生态补偿脱贫实践经验要求把生态环境纳入多维贫困框架中。  相似文献   

14.
戴沅均 《农业经济》2018,(5):100-101
解决农村居民的贫困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任务。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有所养"与"养儿防老"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从精准扶贫的角度入手,总结与分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走向共同富裕的解决相对贫困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国内外相对贫困研究文献和国外相对贫困治理实践的梳理,以及对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研读,本文论述了中国中长期进程中解决相对贫困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中国可以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在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框架下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目标;为了充分满足贫困和社会进步监测以及减贫政策需要,中国现阶段可以制定多元的相对贫困标准体系;中国解决相对贫困应坚持国际上普遍采纳的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社会保障"三支柱"战略,但需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必要的调适,尤其是应继续坚持发展支持战略与政策导向;相对贫困治理需转向常规化,对大扶贫格局进行优化,实行制度化、法制化的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6.
<正>江西赣州依托脐橙产业,在赣南红土地上种出了"摇钱树";陕西延安洛川发展苹果产业,在黄土高原捧起了致富的"金饭碗";甘肃定西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西北干旱地区亮起脱贫的新曙光……近年来,这些地方紧扣"脱贫、优势、特色、持久"探索创新,蹚出了一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脱贫道路。特色优势产业成为精准脱贫的源头活水,经验值得推广。"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  相似文献   

17.
<正>"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表示,自己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其实,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日渐紧迫,"不容一个人掉队",又何尝不是整个国家殚精竭虑的一件大事?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  相似文献   

18.
<正>财政扶贫、开发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扶贫资金既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也是精准扶贫的"助推剂",承载着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重要使命。各级组织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各级制定的各类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张海云 《山西农经》2022,(4):148-151
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后我国扶贫工作进入崭新篇章,扶贫工作的价值导向开始由“以经济建设为主”逐渐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主”。农村职业教育扶贫贵在精准,与乡村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紧密相关。农村职业教育扶贫存在着强政策依赖、窄扶贫内容、偏职教认知等问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模式、破除陈规陋习培养新农人、改变态度激发内生动力,同时也需要政府政策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20.
空间贫困问题是导致贫困陷阱的一大客观原因,作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重大举措,易地扶贫搬迁旨在通过将贫困人口搬离脆弱的生态环境,搬迁到新的安置地,以帮助人们脱贫致富。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初显成效。基于空间贫困理论,对湖南省、湖北省贫困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分析,一方面,对湖北省、湖南省现阶段搬迁工作后的总体成果进行测评和评价;另一方面,总结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丰富现有理论体系,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