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某油田内测试产量不高的现状,通过岩石水敏性分析发现影响水敏效应因素主要分为粘土所含矿物的种类、阳离子特异性以及矿化度递减速率。针对上述观点,对浓度为1.0%的防膨剂H CS-G溶液进行动态和静态的防膨剂性能评价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其能有效抑制粘土矿物水化并使得渗透率恢复值保持一个较高值。  相似文献   

2.
魏振国  孙璐 《化工管理》2022,(28):59-61
稠油油藏经过高轮次吞吐后,注汽井间发生蒸汽窜流现象。文章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蒸汽吞吐汽窜特征,描述了高轮次吞吐后不同韵律储层蒸汽窜流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渗透率是主要影响因素,平面上井间蒸汽窜流形态呈扇形枝状分布,蒸汽窜流时井间平均油层渗透率上升,近井地带上升幅度高于井间。  相似文献   

3.
辽河金马油田小洼区块采用蒸汽吞吐开采方式,注汽冲刷对近井地带岩石骨架结构破坏严重,致使地层大量出砂。地层出砂成为制约小洼油田开发最主要的矛盾,清砂质量是影响作业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化学调剖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热固型高温调剖剂反应机理 稠油在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由于油层的层间、层内存在着非均质性和注汽时产生的蒸汽超覆现象,就会出现吸汽差异,高渗透层为强吸汽层,低渗透层为弱吸汽层,甚至不吸汽,经几轮注汽后还会产生汽窜通道,导致井间汽窜干扰,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蒸汽吞吐效果。目前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高温调剖剂技术。做为高温调剖剂,必须具有长期耐注汽温度(300℃以上)的特性,并且具有一定的耐蒸汽冲刷强度,才能保证现场实施后,蒸汽不在进入被封堵层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油田注聚区块欠注和注入压力高的状况,研究聚合物注入速度、浓度及岩心渗透率对注入性的影响,注入过程中压力梯度变化规律,分析注聚欠注井注入特征,研究堵塞机理,认清注聚过程中压力逐渐升高导致欠注的原因,提出对不同因素导致欠注的注聚井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增注。  相似文献   

6.
重油采油十三队,建立于1993年.成立初期,采油生产按常规作业,生产效率不高,在1994年至1995年间,一度在注汽操作中有被蒸汽刺伤现象,注汽质量得不到保证,注汽时跑冒滴漏严重,焖井时间不适宜,自喷井不管井底压力大小.任其放喷,导致地层坍塌,造成油井出沙严重,缩短了自喷井的生产周期,增加了修井作业次数,影响了吞吐井的生产时率,造成油量损失,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尤其是随着稠油开发的不断深入,油层变化也愈为复杂,油井吞吐轮次升高,平均吞吐轮次6.8轮,五轮以上油井占队油井总数的88.2%,吞吐转轮效果在不断下降,吞吐井管理难度大.在吞吐井管理中存在许多弊端,使油井生产各环节不协调,降低了油井利用率,影响了油井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  相似文献   

7.
针对齐108块开采现状选取齐108-13-310井组实施增大注汽量试验。寻求改善吞吐开发效果的途迳。通过试验使井组压力升高了0.43mp,温度升高了9℃。增大注汽量后,一线井累计增产原油562吨,二线井累计增产原油149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增大注汽量能够使地层能量得到补充,提高油井周期产油量;在油层物性好,产油量低,负效益油井聚集区开展增大注汽量措施,降低原油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于稠油蒸汽吞吐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稠油井蒸汽吞吐转周工艺中,在注完汽后起管柱时,经常遇到不同程度的管柱遇阻、遇卡现象。遇卡严重时需交大修进行处理。分析后得知:停止注汽后,如果能补偿注汽管柱收缩的长度,即使热敏封隔器卡死在原位,注汽管柱也会自由缩回。从而避免巨大应力的产生,保护了套管及注汽管柱。  相似文献   

9.
针对杜85杜家台油藏吞吐效果差、注汽压力高、新井出砂套管损坏严重等问题,研制出耐高温高压树脂砂,开发了地层深部防砂工艺,实现油层改造。高温防砂对注汽压力高的出砂井具有压裂解堵作用,有一定的保护套管作用,防砂有效期长,防砂后井筒无防砂结构,不影响选注、选采、配注等工艺实施。对同类井的出砂治理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锦州采油厂部分油井蒸汽吞吐效果差的问题,采用一种可以改善蒸汽吞吐效果,提高周期产油量的注汽添加剂“XYG-1”联合处理剂,该药剂是由尿素、表面活性剂等4种化学物质复合而成的,在高温油层条件下,可生成CO2和N2两种气体,具有改善蒸汽吞吐效果,提高阶段采收率的作用。06年通过3口井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在降低注汽压力,提高回采水率等方面效果显著,累计增产原油591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07年该技术对解决我厂低油气比问题的井,具有一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稠油热采井生产过程环境条件复杂,普通防砂筛管难以满足生产需求。针对这一情况,研发出一种新型防砂筛管,采用高压挡砂性能实验测试装置,模拟生产阶段井下采出流体通过筛管的工况条件进行实验,完成了原始和不同轮次高温蒸汽注采条件下筛管挡砂性能实验测试,对筛管各部件的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根据测试和分析结果,综合分析了高温蒸汽注采对防砂筛管挡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多轮次注采后的新型筛管腐蚀损伤程度很小,筛管仍具有完整结构和良好的挡砂性能,该新型筛管对高温蒸汽注采工艺适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吞吐轮次高,周期注汽量未能很好地体现区块动用程度、边底水侵入速度、储层物性等的动态变化的问题,利用室内实验开展多轮次吞吐后原油在油藏条件下的渗流机理研究,将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和室内物理模拟结果相结合,根据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吞吐的生产特点,开展多轮次吞吐的储层需热量优化,得到了该类油藏不同轮次的最佳注汽参数,很好地利用了边底水的能量,在降低注汽成本情况下,油汽比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辽河油田测试资料表明其动用程度低于50%。由于多轮次的蒸汽作用,使得高渗透层变成了注汽时的高吸汽层,生产时的高出水层,油井含水80%以上,蒸汽驱井组个别生产井的产出液温度达到110℃。解决以上矛盾,可通过化学堵水调剖方法实现,达到提高注汽质量、减水增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超稠油开发方式主要以蒸汽吞吐为主,在一轮生产过程中要经过注汽、焖井、放喷、转抽四个环节。在下泵转抽过程中,井口溢流的控制是环保要求与作业安全要求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现场超稠油井的下泵管理实践探索,利用现场管理与设备改进和下泵工序调整,溢流防控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春光油田稠油热采井采用常规加砂水泥在注汽高温下抗压强度衰退,造成层间封隔失效,出现管外串槽及套损等问题。通过探索水泥石高温强度衰退作用机理,优选高温强度稳定剂HSRK;结合室内固井水泥试样长期强度分析实验,设计出了一种低温性能良好、350℃温度条件下强度不衰退的抗高温长效固井水泥浆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水泥浆体系具有优良的工程性能,水泥石60℃×24 h抗压强度大于14MPa,350℃×7 d抗压强度仍能达到30 MPa。在春光油田春10Ⅱ2-*-7HJ稠油热采井生产套管固井中进行现场应用,固井质量合格,经7轮高温注汽后仍正常生产,未发生汽窜等异常情况,说明该水泥浆体系可满足稠油热采井工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6.
陈鹏 《化工管理》2016,(12):40-40
蒸汽吞吐方法是稠油开发中最常用的方法,又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稠油热采方法。随着油田对开发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关的工艺技术和产品也在不断发展完善。随着要求的不断提高,适用于注汽采油测试一体化的井口应运而生。SAGD注汽采油测试一体井口在新疆克拉玛依风城油田现场应用了10井次。施工成功率与有效率均达到100%。技术指标和检验试验均达到要求,现场应用效果达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化验聚驱返排液成分来分析有机垢成因,采用不同组分、浓度的溶蚀剂的室内实验来优选溶蚀剂类型和复配比,确定最佳配方。实验表明:注聚过程中,聚合物从注入井注入地层后,虽经多次剪切,但仍具有较长的分子链,聚合物分子的吸附作用会影响有机成分堆积在孔喉部分成垢,造成地层孔隙堵塞;1.5%SM6-3+1.0%PSOI-1有机垢溶蚀剂类型及配比最佳,有机垢清除率为95.08%。  相似文献   

18.
针对桩西油田桩斜139块稠油油藏底水锥进快、注汽压力高、措施单井投入大的开发现状,剖析问题根源,结合潜力认识,创新低成本工艺,从新工艺不动管柱提质增效和主导措施治理低产低效井两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微生物复合吞吐采油、微观油水调控冷采降粘、氮气泡沫压水锥冷采、稠油层内堵水、充填防砂闭式管柱注汽、DC、DCS等技术措施试验,相应措施实施后,单井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对边底水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TFP-1高温发泡剂是以石油磺酸盐为主剂的耐高温泡沫剂。室内试验分别测试在油藏温度(50℃)下发泡剂溶液表面张力、发泡体积、半衰期和阻力因子,以确定发泡剂的最佳浓度。发泡剂浓度在0.5%时泡沫各项性能达到最佳,在高温加热的条件下,发泡剂热稳定性能较好。现场气液比设计优选为1:1,实验证明氮气泡沫能够对高含水层、高渗透层具有较好的封堵能力。针对某区边水淹井现场试验共28井次,泡沫剂浓度按注入蒸汽量的0.5%~0.6%设计,应用后排水期缩短,综合含水下降;同时峰值产油增加,油气比增加。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胜利油田高采出、高含水和低采油速度的现状,研制了具有降粘洗油效果的强化冷采降粘体系,对体系的降粘性能、原油匹配性能、油砂洗脱性能以及物模驱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降粘体系在微动力下可降低不同油藏稠油粘度90%以上,常规降粘率达到99%以上;体系具有良好的油砂洗脱性能,对不同油藏稠油的油砂洗脱率达到91%以上;物模驱油效果评价研究表明,体系可提高1#井稠油驱替效率15.5%,含水降低10%;该井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当体系浓度为0.5%时,最佳注入量为800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